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研究生复试,导师们看重什么? 精选

已有 10635 次阅读 2021-3-19 22:22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复试,导师们看重什么?随着全国和各个学校研究生复试线的划定,过线的学子们面临着的主要事情就是研究生复试了。那么在复试过程中,导师最关注的的问题有那些?近日,我校相关部门对部分老师(文科、工科、理科和医科)进行了采访,以下是各位老师的观点,供参加研究生面试的同学参考。

张明新: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院长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主要是以书面形式对考生进行考察,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以文字展示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相较而言,复试重点考察的是考生其他四个方面的素质:1、对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关键议题的了解;2、对行业实践的认知和体悟,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逻辑思维、临场应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4、外语听力、理解、口头表达和对话能力。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四个方面的考察,考生可从以下方面做准备。1、加强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并尽量熟悉所在专业重要学术期刊近年来的前沿学术议题。2、进一步熟悉所在行业的方针政策、前沿话题、代表性机构和人物,能应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践课题。3、准备讲好自己的故事:梳理好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对未来的学习深造、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

唐江: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信息学院院长

在研究生复试中,我主要关心的是考生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科学研究方面的相关素质。考生的基础是否扎实?在本科的专业学习中,对各方面的知识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再一个是科研创新能力。以前有没有做过相关课题?在项目中是否体现出了自己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基本素质?另外,考生还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懈追求科学高峰的心理准备。

第二,我希望学生具备在逆境中成长,越挫越勇的素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习科研更是如此。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难免遇到各种问题,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只有拥有勇敢面对逆境、克服苦难的决心与信心,才能在科研与人生中走得更好、更远。

第三,希望学生在复试中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最好的一面不光是指学习科研方面,更是关乎考生的整体素质。一个干净整洁、彬彬有礼,处处体现出专业范、职业范的你,一定比其他人更能赢得青睐。

栗茂腾:生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研究生复试中,我希望考生能展现自己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变通、分析能力,以及扎实的动手实验能力。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所学综合分析,作出具体有深度的回答。

我很看重学生在过去的学习科研中是否形成了完善、合理的科研思维,希望他们具有自主设计实验、开展试验的能力。同时,科研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和其他人的团结协作。这些能力是大家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所必不可少的。

如果考生在复试中能以丰富的学科相关知识来分析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展现出自己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体现过去科研中学到的经验和知识。那么,这样的考生一定是最能打动考官的。

王超龙: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复试中,考生往往会在自己的简历上下大功夫、做精心的准备。这一点是没错的。但我更加注重的是,考生自己的实际表现是否简历中的那个相匹配。每一位考生都要记住,简历上的成绩,只代表过去的自己;复试中的实际表现,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

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是研究生阶段中每一个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请大家在复试中,将这三方面的素质尽情展示出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那就难免随波逐流。作为一个研究生,同样如此。希望每一位考生在参加复试时,都带着明确的目标而来。这样大家的研究生生涯才能满载而归。

面试中,导师一般都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逻辑思维能力,这能够从从考生的口头表达中体现。考生要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二是实际做事的能力,考生要清晰地告诉老师自己做过什么事、怎么做的、效果如何。三是规划未来的能力,考生可以告诉老师对将要从事研究的思考。

(本文早期由我校研究生招生新媒体运营与宣传中心发布在我校微信公众号,本人作为理科代表接受了采访。原标题为:考研人集合!上岸华中大最后一关,必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277660.html

上一篇:20210319——蓬子菜(Galium verum L.)
下一篇:20210320——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收藏 IP: 211.67.28.*| 热度|

12 黄永义 赫荣乔 姚伟 郁志勇 张红光 彭真明 王启云 杨正瓴 农绍庄 段含明 王林平 帅凌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