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刍议广义机械科学基础逻辑架构重建之十四:人工物结构学公理(一)
目 录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分析方法
1.2.2 归纳方法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人工物结构及其传统生成方式
2.1 人工物概述
2.1.1 人造物与人工物
2.1.2、人文人工物和技术人工物。
2.1.3、材料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
2.1.4 结构型人工物、功能型人工物和结构功能性人工物。
2.1.5、有生命人工物和无生命人工物。
2.2 技术人工物和非技术人工物及其主要区别与联系:
2.2.1 定义
2.2.2 功能特点
2.2.3、制造过程
2.2.4价值评估
2.2.5技术人工物与非技术人工物的关系:
2.3 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式比较
2.3.1材料人工物及其生成方式
2.3.2 制品人工物及其生成方法
2.3.3 零件人工物及其生成方法
第三章 人工物生成方式的共同点和统一方法
3.1生成方式的一般性特点(共同点)
3.1.1生成方式的宏观特点
3.1.2人工物生成方式的本质的特点(微观特点)
3.2 材料人工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3.2.1. 晶体材料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3.2.2. 非晶体材料
3.2.3. 聚合物材料:
3.2.4. 复合材料:
3.2.5. 纳米材料。
3.3 零件人工物的结构与形状改变与连接的特点
3.3.1主流生成方法
3.3.2、其他生成方法
3.4 制品人工物的连接与组合的特点
3.4.1 共同特点
3.4.2 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法
3.5 术人工物的最小或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连接
3.5.1 艺术人工物最小结构单元划分方法
3.5.2 几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的最小结构单元
3.5.3 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单元的连接模式
3.5.4 艺术人工物的串联和并联连接
3.5.5 艺术人工物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的异同
3.6 特殊的连接方式或特殊的改变方式构成的人工物
3.6.1 代码连接
3.6.2 数据连接
3.6.3 算法连接
3.6.4. 网络连接:
3.6.5 人工细胞连接
3 .6.6. 蛋白质设计:
3.7 人工物生成方式的统一
第四章 各学科第一性原理、公理和假设的现状分析
3、1基本的底层的逻辑基础及其重要性。
3、2假说、公理、第一性原理及其生成物
3.2.1 假说
3.2.2 第一性原理
3.3.3公理
第五章 广义机械结构科学的基本逻辑基础:人工物结构学公理
5.1 基本概念
5.2 人工物结构学公理的基本命题
5.3、人工物结构学公理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5.4 人工物结构学公理评估
5.4.1 存在性公理的合理性
5.4.2可变性与可连接性公理的合理性
5.4.3可持续性公理的合理性
5.4.4 第一性原理回答了什么
5.5. 人工物结构学公理的学术意义
5.5.1、奠定了技术人工物科学的基础
5.5.2、拓展了公理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第一性原理的内涵。
5.5.3、为技术科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科学范式。
5.5.4、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5.6 人工物公理在应用方面与其他公理的区别
5.6.1 在基础性、普遍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
5.6.2在应用领域、理论公理与人工物公理的差异
5.6.3人工物公理在应用中的约束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研究成果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人工物结构学公理部分)
后记
正文
刍议广义机械科学基础逻辑架构重建之十四:人工物结构学公理(一)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假设、公理体系或第一性原理(以下简称基本原理)的构建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理体系作为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石,通过一系列无需证明的基本假设、命题,构建起了严谨且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而基本原理,则是指那些最基本、最普遍、最不易被推翻的原理,它们构成了科学理论的核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
在广义机械科学领域、技术人工物、人工物的设计、制造中同样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原理作为指导。技术人工物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超过自然界中的自然物,和生物比较,其总质量已经超过生物,其复杂性日趋增加。因此,构建一套适用于技术人工物的第一性原理或公理体系,对于推动机械科学的发展、构建广义机械科学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技术人工物公理或第一性原理有助于揭示技术人工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通过对技术人工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从而为设计更加高效、智能、可靠的技术人工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技术人工物公理或第一性原理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机械科学的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机械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力学、材料科学、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构建技术人工物、人工物的第一性原理或公理,需要综合运用这些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机械科学的创新发展。
1.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构建一套适用于技术人工物的第一性原理(或公理),并用于构建广义机械科学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并探讨其在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应用。
具体而言,本论文将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梳理和分析现有科学学科中的第一性原理(包括假设和公理),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学科等领域的基本原理,为构建技术人工物第一性原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深入剖析技术人工人工物、人工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包括其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表现等,为构建第一性原理提供实证基础。
综合运用分析方法,归纳方法等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技术人工物公理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本论文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2.1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处理和解释数据,以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本质、规律或趋势的科学手段。它涉及多种技术和工具,用于从复杂信息中提取有用的见解。本文对人工物的本质属性的梳理就应用了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有多种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两组或以上的数据,分析其中的差异和规律。
分组分析:根据数据的性质、特征,将数据总体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分析其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
交叉分析: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制作二维交叉表格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构分析:反映某个体占总体比重的一种分析方法。
关联分析:研究不同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性,发现数据之间的隐藏关系。
此外,还有聚类分析、留存分析、假设检验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比两组或多组数据,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相似性和趋势。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数据中的变化,理解不同条件下的行为模式。分组分析则是将数据按照某种标准或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组别进行独立分析。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数据的内部结构,发现不同组别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结构分析则侧重于揭示数据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比重和关系。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构成和分布,发现数据中的关键要素和潜在问题。
1.2.2 归纳方法
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过观察一系列特定事件或实例,总结出它们共有的规律或特性,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主要有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三种。完全归纳法:根据对某一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的某种属性的考察,从而推出这类事物全体都有这种属性的结论。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较为可靠,但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做到对每一对象都进行考察。
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较差。
科学归纳法:又称因果联系归纳法,是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归纳方法提出和建立假说,在实验基础上抽象和概括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科研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较为可靠,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由于人工物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新的人工物生成,应用完全归纳法几乎不可能。本文在对各个类别的人工物分类划分的基础上,应用了不完全归纳方法。
1.3 研究目的
分析人工物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到人工物结构学公理。
第二章 人工物及其传统生成方式
本章对人工物的生成方式做一个回顾。
2.1 人工物概述
2.1.1人造物与人工物
(1)人造物(human-made matter)是指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所制作出来的物品或构造物。它们是人类为了满足特定需求、实现特定功能或达到特定目的而设计和制造的。本文所说的人造物包括生成过程中的所有产物。例如车削一个零件,成品是人造物,铁屑是人造物,废品也是人造物。
这些物品或构造物与自然界原本存在的物体(即自然物)不同,前者附加了人类的劳动和智慧。
人造物的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建筑、道路、汽车、铁轨、汽水罐、玻璃瓶、计算机芯片等以及生产伴随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成品损坏或达到寿命的物品等。2020年12月10日,《自然》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建筑、道路、汽车等人造物的质量现已超过地球上的生物总量,而每周的新增物量相当于地球上近80亿人口的总重量。
(2)人工物是人造物中仍然具有确定功能可以为人继续所用的人造物。例如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商店里的商品等等。本文所指的人工物不包含下脚料,及废弃物等。准确的说,本文所述的人工物,是狭义的人工物。广义人工物,还包括,一些无形的人工物,如人的观念,社会制度,人类的文化遗产等构成的人工物。本文所说的人工物是不包括这些无形的人工物,可以理解为仅包括有形的人工物。关于有形和无形人工物不容易做一个清晰的界定。人工物的结构,是指有形人人工物的各个元素、基本结构单元或部件之间的关系,这些元素,部件和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在时空上的联系、布局。
(3)人工物分类: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人工物大致分为如下几个类型(人工物引论王德伟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 P.71-75)。具体人工物和抽象人工物。人文人工物和技术人工物。材料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有生命人工物和无生命人工物。结构型人工物和功能型人工物。
2.1.2、人文人工物和技术人工物。
人文人工物,是人类为表达思想、情感、信仰或审美观念而创造的非实用性物品。它们更多地承载着文化、历史与社会的意义。例如,一幅描绘历史事件的油画,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技艺,更传达了对于那段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情感。又如,一本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构建的世界,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思考。笔者把人文人工物称为非技术人工物。
技术人工物,则是人类为满足物质生活和生产需求而创造的实用物品。它们以科学原理为基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一辆汽车,它集成了机械、电子、材料等多领域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又如,一台智能手机,它集合了通信、计算、娱乐等多种功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1.3、材料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
材料人工物,原始物质经过简单的加工,或处理,形成原料。材料是指人类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到具有特定性能、形态和用途的新物体。例如,钢铁是由铁矿石经过冶炼、轧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金属材料,塑料则是由石油等化石燃料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材料。
制品人工物,又称制品或产品,是指人类利用材料人工物或其他半成品,通过组装、加工等方式,创造出的具有特定功能和使用价值的物品。例如,一辆汽车是由钢铁、塑料、橡胶等多种材料人工物构成的构件组装而成的交通工具,一部手机则是由电子元件、显示屏、外壳等多种部件构成的通讯设备。
为便于本文的研究,笔者把这种分类修改为材料人工物,零件(单体构件)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
2.1.4 结构型人工物、功能型人工物和结构功能性人工物。
按照技术哲学的观点,人工物具有结构和功能两个属性。这是笔者按照人工物的功能和结构二重性特征进行的分类。如果人工物的功能主要是由结构本身决定的,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则这一类人工物称为结构型人工物。一把椅子,一张桌子是结构型人工物。如果人工物的功能主要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与结构本身无关或关系不大,则这一类人工物称为功能型人工物。一张纸币,一张支票是功能型人工物。结构功能型人工物的功能既有其结构的贡献,也有主观因素的加持。例如一张画。画有其自身的结构,由像素相互连接构成的图像结构,又有鉴赏家的主观评判。结构本身和主观评判共同决定了它的功能和价值。
2.1. 5、有生命人工物和无生命人工物。
有生命人工物与无生命人工物是根据物品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或生命特征来进行的分类。
有生命人工物,是指人类通过生物技术或其他手段,创造或培育出的具有生物活性或生命特征的物品。例如,转基因作物、克隆动物、人工培育的微生物等都是有生命人工物。这些物品在保留原有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可能还具备人类赋予的新特性或功能。
无生命人工物,则是指不具备生物活性或生命特征的物品,它们完全由人类通过物理、化学等非生物手段创造而成。例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都是无生命人工物。这些物品以实体或非实体的形式存在,满足着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
2.2 技术人工物和非技术人工物及其主要区别与联系:
2.2.1定义
技术人工物: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技术功能和目的而被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例如手机,其设计和制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通信、娱乐、办公等多种技术功能,满足人们在信息交流、休闲娱乐和工作等方面的需求。
非技术人工物:通常是为了艺术表达、审美、文化传承等非技术目的而被人类创造的物品。比如绘画作品,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等艺术元素来传达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不包括观念、文化传统等人工物。
技术人工物与非技术人工物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2.2.2 功能特点
技术人工物:具有明确的实用功能,往往经过精确的设计和工程化的制造过程。以汽车为例,它具备运输人员和货物的功能,其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部件都是为了实现高效、安全的行驶而设计的。技术人工物的功能通常可以通过技术指标来衡量和评估,如手机的处理速度、屏幕分辨率、电池续航能力等。
非技术人工物:功能主要体现在艺术、文化、情感等方面,难以用具体的技术指标来衡量。一幅绘画作品可能会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情感上的共鸣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思考,但无法用类似于技术人工物的性能参数来描述其功能。
2.2.3、制造过程
技术人工物:一般需要经过复杂的工程设计和制造流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例如,制造一台电脑需要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芯片设计与制造、电路板组装、外壳注塑等多个环节。
非技术人工物:主要依赖于艺术家、手工艺人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绘画需要画家运用画笔、颜料等工具,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绘画技巧来创作;手工编织的毛衣则是手工艺人凭借对针法的掌握和审美眼光,一针一线地编织而成。
2.2.4价值评估
技术人工物:价值通常主要取决于其技术性能、实用性和市场需求,一般具有客观标准。一款性能优越、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上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技术人工物的价值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当出现更先进的技术或产品时,旧的技术人工物可能会贬值。
非技术人工物: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评价由主观性。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一幅出自大师之手的绘画作品,其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非技术人工物的价值评估往往具有主观性,不同的人可能会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2.2.5技术人工物与非技术人工物的关系:
技术人工物与非技术人工物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分界线。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转化的关系。
(1).相互依存:
物质载体方面:非技术人工物的创作或存在有时依赖于技术人工物。比如绘画需要画笔、颜料、画布等物质材料,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人工物。没有纸张、画布等技术人工物的发展,绘画艺术的表达和传承会受到极大限制。雕塑也需要借助雕刻工具等技术人工物来进行创作。所以,技术人工物为非技术人工物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工具支持。
技术启发方面:技术人工物的发展可能给非技术人工物带来创作灵感和启发。例如,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如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等,可能会启发艺术家在雕塑、装置艺术等领域的创作,使他们的作品在形式、结构上呈现出与新技术相关的特点。
(2). 相互转化:
技术的艺术化:一些原本以实用功能为主的技术人工物,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逐渐具有了艺术价值,从而转化为具有一定非技术人工物特征的物品。比如,一些具有独特设计、精美外观的工业产品,如经典的汽车款式、复古的机械手表等,不仅具有实用的技术功能,还因其设计的美感和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了具有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兼具了技术人工物和非技术人工物的属性。
艺术的技术化:非技术人工物的创作过程中可能会不断引入技术手段,使其具有更多的技术人工物特点。例如,现代的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手段进行创作和展示,这些艺术形式在创作和呈现方式上高度依赖技术,与传统的非技术人工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技术属性。
古老的打字机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它们的外观设计、机械结构和历史价值使其具有了艺术和收藏价值,从而转化为非技术人工物。这些打字机常常被展示在博物馆、艺术展览或私人收藏中,人们欣赏它们的美感、工艺和历史意义,而不再关注其原本的技术功能。
(3).相互影响:
价值观念的影响:技术人工物所代表的技术理性、效率追求等价值观念,可能会对非技术人工物的创作和评价产生影响。在现代社会,一些艺术家可能会在作品中反映出对技术发展的思考、对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关注等,使非技术人工物成为表达对技术人工物态度的一种方式。同时,非技术人工物所强调的审美价值、人文精神等也会影响人们对技术人工物的设计和发展方向的思考,促使技术人工物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审美价值的提升等方面。
社会需求的影响:社会对技术人工物的需求和发展会影响到非技术人工物的发展。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技术人工物的需求大增,这也导致了艺术领域中出现了对工业化、机械化的反映和批判的艺术思潮,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变革。
2.3 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式比较
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是人工物的三大类别,它们的生成方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也存在共同之处。下面的分析一方面分析他们的独特的方法,另一方面,寻找其共同之处,为统一他们的生成方式创造条件。
2.3.1 材料人工物及其生成方法
材料人工物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天然形成材料的加工改造:
以自然界中已存在的天然材料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物理或化学的加工手段,改变其原有形态、结构或性能,使其成为具有特定功能或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人工物。例如:对木材进行加工处理,将其锯切、刨削、拼接等,制作成家具、建筑构件等。通过这些加工方式,改变了木材的形状和尺寸,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又如对石材进行切割、打磨、雕刻等加工,将其变成建筑装饰材料或艺术品,不仅改变了石材的外观,还提高了其美观度和实用性。
(2). 冶炼形成:
冶炼形成就是利用高温等条件,将含有特定金属元素的矿石或其他原料进行熔炼、提纯等过程,使金属元素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形成纯度较高的金属材料。例如: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首先将铁矿石与焦炭等燃料一起放入高炉中,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使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被还原成金属铁。然后通过进一步的精炼和提纯,去除铁中的杂质,得到不同等级的钢铁材料。除了铁,像铜、铝、金、银等金属材料也都是通过冶炼的方式从相应的矿石中提取出来的。
(3). 生物生长形成:
生物生长形成就是借助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或生物的生长繁殖特性,来生产或培育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材料。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利用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的手段来实现。例如:利用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来合成生物材料,如某些微生物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纤维素、聚乳酸等聚合物材料。这些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医疗、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培养细胞并使其生长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或器官,也属于生物生长形成材料人工物的范畴,不过这方面的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4). 化学合成:
化学合成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将不同的化学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反应条件进行合成,生成具有新的化学结构和性能的材料。例如: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都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生产的材料人工物。例如,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尼龙 - 66 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经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这些合成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
(5). 复合形成:
复合形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特定的工艺方法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在性能上相互补充、协同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人工物。例如: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复合而成,玻璃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特点,而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耐腐蚀性,两者结合后形成的玻璃钢材料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又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建筑、船舶、汽车等领域。还有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碳纤维与树脂、金属等基体材料复合,可用于制造高性能的航空航天部件、体育器材等。
(6). 人工晶体生长:
人工晶体生长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和生长,形成具有特定晶体结构和性能的材料。例如:人工合成的宝石晶体,定向生长的单晶涡轮叶片。
2.3.2 制品人工物及其生成方法
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式主要包括装配,生产线生产和其他生成方式等几种。
(1)装配
装配是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个零部件的位置、方向和连接方式都准确无误。例如,汽车的生产就是通过将发动机、变速器、底盘、车身等众多零部件进行装配而成。装配可以分为手工装配、自动化装配和模块化装配等。
装配有手工装配,自动化装配和组装等几种。
手工装配通常适用于小批量生产或复杂产品的组装。它依赖于工人的技能和经验,能够处理一些特殊形状或高精度要求的零部件。但手工装配的效率相对较低,且容易出现人为错误。
自动化装配则利用机械设备和机器人来完成装配任务。它具有高效、准确、稳定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电子产品的生产中,自动化装配线可以快速地将各种微小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
组装与装配类似,但更强调将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或组件组合在一起。例如,家具的组装通常是将预先制作好的框架、面板、五金件等组件进行组合。组装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也可以由用户自行完成,这为产品的运输和存储带来了便利。
模块化设计与生产也是一种组装方法:将产品设计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接口。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分别生产各个模块,然后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组合。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生产成本。
(2)、生产线生产
生产线生成是一种高效的制品人工物生成方式。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工位,每个工位负责完成特定的任务。零部件在生产线上依次经过各个工位,逐步完成组装和加工。
生产线可以分为流水生产线和柔性生产线。流水生产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它的特点是生产节奏稳定、效率高,但灵活性较差。一旦产品设计发生变化,生产线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
柔性生产线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多种产品的生产。它通常采用可调整的设备和工装,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切换生产不同的产品。柔性生产线在现代制造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个性化定制和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需求下。
(3)、其他生成方式
以3D 打印为例:这是一种新兴的制品人工物生成方式。它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法,根据数字模型直接制造出三维实体物品。3D 打印可以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制品,无需模具和大量的机械加工,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
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生成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产品类型和生产需求。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生产规模、成本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生成方式,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2.3.3 零件人工物及其生成方法
零件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减材加工,增材加工,等材加工,变形包括分解和分离或变性加工,其他加工方法
(1)、切削加工,是一种减材加工。以下是几种主要的结构方法。
车削:利用车床使工件旋转,刀具作直线进给运动,刀具与工件接触并切入构件,从而加工出回转体零件,如轴、盘、套等。可以加工外圆、内孔、端面、螺纹等。
铣削:使用铣床,刀具旋转作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可加工平面、沟槽、齿轮等。
刨削:用刨床加工平面、沟槽等。其特点是加工精度相对较低,但成本也较低。
磨削:以砂轮为刀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加工,可获得较高的表面质量和精度。用于加工各种高精度的平面、外圆、内孔等。
钻孔,由钻床完成,用于打孔。
电火花加工:利用电极间脉冲放电产生的局部高温蚀除材料,主要用于加工高硬度、复杂形状的零件。是一种减材加工方法,是改变形状的方法。
激光加工:利用高能量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打孔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
电解加工:基于电解原理去除材料,适用于加工难切削金属材料。
(2)、成型加工,主要是一种物体形状的改变,通过改变原来物体的形状,形成新的结构,形成新的连接。可视为等材加工
铸造:将熔融的金属或合金注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得到零件毛坯。适用于形状复杂、批量生产的零件。晶体定向生长。
锻造: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零件。锻造能提高零件的强度和韧性。
冲压:通过冲床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等进行加工,可制造出各种形状的薄板零件,如壳体、盖子等。
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是将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通过成型和烧结等工艺制成零件。粉末冶金可以生产形状复杂、高精度的零件,材料利用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主要用于加工塑料零件。将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型腔中,冷却固化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注塑成型可以制造出各种复杂形状的塑料制品,生产效率高。
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对放在挤压筒内的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之从特定的模孔中流出,从而获得所需断面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塑性加工方法。可用于加工各种型材、管材等零件。挤压成型
旋压成型
旋压成型将平板或空心坯料固定在旋压机的模具上,通过旋转坯料并施加压力,使其逐渐变形为所需形状的零件。旋压成型适用于加工回转体零件,如封头、锥体等。
特种变性和变形加工,是改变的一种。退火。淬火,发蓝,喷丸处理等。
(4)、增材制造加工
增材制造加工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的方式构建零件,可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无需模具,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增材加工包括电镀,油漆,喷涂,3D打印等。
(5)以下是一些不太常用的零件加工方法:
A 电铸加工
电铸加工是通过在芯模表面电沉积金属,然后将金属沉积层与芯模分离,从而得到与芯模形状相反的金属零件。常用于制造高精度、复杂形状的模具、电极等。是一种增材加工方法。
B 超声加工
超声加工是利用超声振动的工具在有磨料的液体介质中或干磨料中,产生磨料的冲击、抛磨、液压冲击及由此产生的气蚀作用来去除材料,可加工硬脆材料,如玻璃、陶瓷、宝石等。这是一种新型减材加工方法。
C 化学加工
化学加工是利用化学溶液对工件材料进行腐蚀或溶解,以达到加工的目的。例如化学蚀刻,可以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上加工出特定的图案和形状。这是一种新型减材加工方法。
D 分子束外延
分子束外延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使组成晶体的原子或分子束射到衬底表面,生长出特定晶体结构的薄膜或单晶层,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等高精度零件。这是一种新型的增材加工方法。
第三章 人工物生成方式的共同点和统一方法
前一章对各种人工物的结构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生成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本章对四种人工物包括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制品人工物和艺术人工物的分析归纳,得到人工物的简单的统一的生成方式。
人工物的生成是指由自然物到原料,到材料,到单体构件,到各种组合体的全过程或中间的某一个子过程。例如,由材料生成一辆汽车的过程,由构件生成一把钳子的过程。
3.1生成方式的一般性特点(共同点)
3.1.1生成方式的宏观特点
(1). 人类参与
虽然材料人工物的生成方式中有些是天然形成或生物生长形成,但在其被人类利用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人类的参与。人类需要进行开采、加工、筛选等活动,才能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材料。而零件和制品人工物更是离不开人类的设计、制造和组装。
(2). 基于物质基础
无论是材料人工物还是制品人工物,其生成都依赖于物质基础。材料人工物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零件人工物是由材料改变形状或零件方式构成的,而制品人工物则是由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没有物质基础,就无法生成这三种人工物。
(3). 满足人类需求
三种人工物的生成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材料人工物为制品人工物的生产提供了基础材料,零件用于组成制品人工物或直接服务于人类,而制品人工物则直接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如提供交通工具、居住场所、娱乐设备等。
3.1.2人工物生成方式的本质的特点(微观特点)
人工物的生成过程,原料,经简单加工或简单处理,生成材料。材料或直接服务于人类,或用于制作零件。零件作为单体构件,或直接服务于人类,或用于组装成更复杂的部件或装备。复杂的部件或装备或直接服务于人类或作为基本结构单元,组件更为复杂高端系统。
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法有本质共同点。
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制品人工物的的结构都存在基本结构单元,它们都可以通过改变基本结构或形状或通过新的连接或组合,形成新的集合,新的结构,新的功能。改变基本结构单元集合体的形状或形成新的连接,生成新物体。
3.2 材料人工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材料按照最小结构单元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晶体材料,非晶体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下面分别讨论它们的基本结构单元和各自的连接方式。
3.2.1. 晶体材料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最小结构单元为晶胞:晶胞是能够充分反映整个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结构单元,其形状大小与对应的单位平行六面体完全一致。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具有长程有序的结构特点。常见的晶体材料有金属晶体(如铁、铜、铝等金属)、离子晶体(如氯化钠、氧化镁等)、共价晶体(如金刚石、碳化硅等)。晶体材料通常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各向异性(物理性质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差异)、固定的熔点和较高的稳定性等特点。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连接。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例如在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交替排列,钠离子带正电,氯离子带负电,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使它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结构。在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都被若干个异号离子所包围,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离子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熔点和沸点。
金属晶体以金属键结合。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会脱离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自由运动,形成所谓的“电子气”。金属离子则沉浸在“电子气”中,它们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就是金属键。由于电子气的存在,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例如,铜、铁等金属都是通过金属键连接其最小结构单元(金属原子)形成晶体。
共价晶体依靠共价键相连。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在共价晶体中,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例如金刚石晶体,每个碳原子都与周围四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构成正四面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很高的熔点。
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最小结构单元是分子,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或氢键等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通常比较弱。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就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吸引形成晶体,所以干冰的熔点和沸点相对较低。而对于含有氢键的分子晶体,如冰,由于氢键的作用比一般的范德华力强,所以冰的熔点相对较高。
3.2.2. 非晶体材料
非晶体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为原子或分子(短程有序结构):非晶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在短距离范围内有一定的排列规律,但长程无序。非晶体没有像晶体那样的规则晶格结构,不存在明确的最小重复单元。常见的非晶体材料有玻璃、塑料、橡胶、沥青等。非晶体材料一般具有各向同性(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基本相同)、无固定熔点、硬度较高、粘滞系数大等特点。
非晶体材料的连接方式相对复杂且不太规则。例如玻璃,主要是通过形成不规则的三维网络结构来保持其整体性。玻璃中的硅氧四面体通过桥氧原子相互连接,但这种连接不像晶体中的共价键那样规则和有序。在制备玻璃的过程中,高温熔融的物质快速冷却,使得质点来不及进行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了非晶体结构。
3.2.3. 聚合物材料:
聚合物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为单体:单体是聚合物材料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聚合反应连接成聚合物长链。例如,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苯乙烯是聚苯乙烯的单体等。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因具体种类而异,一般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好、可加工性强等优点,但也存在耐热性差、强度相对较低等缺点。
聚合物分子链都是通过共价键连接原子,并以简单的结构单元(单体)重复连接而成。聚合反应是形成聚合物的关键过程,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加聚反应:一些含有不饱和键(如双键、三键、共轭双键)的化合物或环状低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剂、引发剂或辐射等外加条件作用下,同种单体间相互加成形成新的共价键相连大分子。例如,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打开,多个乙烯分子相互连接,形成聚乙烯分子链。
缩聚反应:由一种或多种单体相互缩合生成高分子,单体为带有 2 个(或以上)反应官能团的化合物,聚合时脱去小分子(如水、醇等)形成聚合物。例如,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生成聚酯纤维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2.4. 复合材料:
聚合物材料的最小结构单元为多种不同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其最小结构单元是组成复合材料的各种原材料的基本单元,这些单元在复合材料中相互结合、协同作用。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和基体材料(如树脂)就是其最小结构单元。复合材料综合了各种组成材料的优点,具有比单一材料更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刚度、良好的耐腐蚀性、抗疲劳性等。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其最小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取决于组成复合材料的各部分材料的性质和制备工艺。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与基体材料(如树脂)之间通过界面结合在一起。界面结合的方式包括物理结合(如机械嵌合、范德华力等)和化学结合(如化学键合、化学反应等)。在制备过程中,树脂等基体材料会浸润纤维表面,在固化后形成牢固的结合,使纤维和基体共同承担载荷,从而发挥出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
3.2.5.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 - 100nm)的材料。其最小结构单元可以是纳米微粒、纳米线、纳米管等。例如碳纳米管,它的结构单元是由碳原子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成管状结构,直径在纳米级别。纳米材料因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殊性质,在光学、电学、磁学、热学等方面表现出与常规材料不同的性能,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活性等特点,在催化、生物医学、电子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纳米材料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连接
A. 范德华力连接:
纳米材料表面存在微弱的范德华力,当纳米材料相互靠近时,范德华力可以使它们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方式相对较弱,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在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过程中,范德华力可以促使纳米颗粒聚集形成特定的结构。
B. 静电吸附:
纳米材料表面可能带有电荷,通过静电相互吸引实现连接。比如,带正电荷的纳米粒子与带负电荷的纳米粒子可以在静电作用下结合在一起。
(2)、化学连接
A. 化学键合:
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形成化学键来实现牢固的连接。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例如,纳米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可以与其他纳米材料或基底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连接。在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过程中,常常利用这种方式来增强纳米材料与其他物质的结合力。
B. 配位键连接:
某些纳米材料可以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来实现连接。例如,含有特定官能团的纳米材料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从而实现连接。
还有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利用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作为连接剂,将纳米材料连接在一起的生物分子连接;利用激光的高能量密度,对纳米材料进行局部加热,使其熔化并连接在一起的激光焊接。
纳米材料的连接方式取决于纳米材料的性质、应用需求以及连接的环境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3.3 零件人工物的结构与形状改变与连接的特点
零件作为基本的加工单元或单体构件,其生成过程涉及多种工艺方法。以下是关于零件生成方法的详细归纳。
3.3.1主流生成方法
零件的生成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要求以及生产批量等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多种加工方法来完成零件的制造。
(1)、减材成型:
切削加工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镗削等。这些加工方法通过刀具去除材料,使工件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这是典型的减材加工方法。
特种加工如利用电能、光能、化学能等方法完成材料去除,如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等。这些加工方法适用于高硬度、高强度、高脆性和高熔点的难加工材料。这也是减材加工方法。
(2)、等材成型:
铸造就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
锻造:通过加热和压制金属材料,改变其形状并增加密度来制造零件。
冲压成型:将金属板材或带材放置在冲压机中,通过模具冲击进行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形状的零件。
延展:使用专用的机器或模具将金属材料拉伸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快速成形技术:综合利用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和材料技术实现从零件设计到三维实体原型制造一体化的系统技术。
模具成型:使用模具使材料成型为所需形状的零件。
(3)增材成型包括电镀,化学镀,喷涂和3D打印等。
电镀:通过电解作用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
化学镀:利用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
喷涂: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喷射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或堆积成所需形状的零件。
3D打印:利用数字模型和逐层堆积的方式,将材料一层层地叠加打印,最终形成所需的零件。常见的3D打印技术包括光固化(SLA)、选择性激光烧结/熔化(SLS/SLM)和熔融堆积法(FDM)等。
(4)塑性成型
塑性成型:这是一种利用金属材料在塑性状态下的变形能力来制造零件的方法。它通常包括挤压、拉拔、轧制等工艺。例如,挤压是将金属材料通过模具的孔口或型腔,使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5)粉末冶金
粉末冶金:这是一种将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来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精度较高且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零件。
(6)、超塑性成型
超塑性成型:这是一种利用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低应变速率)展现出的超塑性性能来制造零件的方法。超塑性成型可以实现复杂形状零件的一次性净成形,且成型过程中材料流动均匀,不易产生裂纹等缺陷。
(7)、复合材料成型
复合材料成型:对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零件,其成型方法可能包括手糊成型、喷射成型、树脂传递模塑(RTM)、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等。这些方法根据复合材料的种类和零件的形状、尺寸等要求进行选择。
3.3.2、其他生成方法
除了之前提到的主流生成方法,零件的生成还有一些其他方式,这些方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或特定行业中可能更为适用。还有以下一些零件生成方法:
电化学加工:如电解加工,它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发生电化学阳极溶解的原理来去除材料,适用于加工难切削材料和复杂形状零件。水射流切割:利用高压水流携带磨料颗粒对材料进行切割,适用于加工各种硬脆材料和复合材料。
零件的生成方法非常多样,涵盖了从传统的切削加工到现代的增材制造、塑性成型、粉末冶金等多个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和生产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生成方法。
3.4制品人工物的连接和组合的共同特点
3.4.1 共同特点
(1)、多样性
A. 材料多样:可以使用金属、塑料、木材、玻璃等各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进行连接和组合。不同材料的特性决定了连接方式的差异,例如金属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而塑料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
B. 结构多样:制品人工物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到复杂的三维结构。连接和组合的方式可以根据结构的需求进行选择,以实现稳定性、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2)、目的性明确
A. 满足特定功能:连接和组合的过程是为了实现制品人工物的特定功能。例如,手机的内部组件通过精密的连接和组合,实现通信、计算、拍照等多种功能;家具的连接和组合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如坐、卧、储存等。
B. 适应使用环境:制品人工物的连接和组合还需要考虑使用环境的要求。例如,户外用品需要具备防水、耐磨、抗腐蚀等特性,其连接和组合方式要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
(3)、工艺复杂性
A. 技术要求高:不同的连接和组合方式需要不同的技术和工艺。例如,焊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高精度的机械连接需要精密的加工设备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B. 流程繁琐:制品人工物的生产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设计、材料准备、加工、连接和组合、检验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4)、可变性和可扩展性
A. 易于修改:如果制品人工物的设计需要修改或升级,连接和组合的方式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调整。例如,可以更换某个部件、模块或调整连接方式,以满足新的需求。
B. 可扩展性强:通过增加或替换部件,可以实现制品人工物的功能扩展。例如,电脑可以通过添加内存条、硬盘等部件来提升性能,建筑可以通过扩建、改造等方式来适应新的使用需求。
制品人工物,作为由多个零件或构件组成的复杂结构,其生成方法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技术。以下是对各种制品人工物生成方法的论述及其共同特点的归纳:
3.4.2 制品人工物的生成方法
(1)装配法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制品人工物生成方法。通过将多个零件或构件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制品人工物。装配过程可能涉及紧固件连接(如螺栓、螺母)、焊接、粘接等多种连接方式。
(2)模块化制造
在某些复杂制品人工物的制造中,模块化制造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将制品人工物分解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单独设计、制造和测试。最后,将这些模块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制品人工物。模块化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并便于维护和升级。
(3)一体化成型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制品人工物,如一些复杂的金属结构件或塑料件,可以采用一体化成型的方法制造。这种方法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如3D打印、金属注射成型等),将多个零件或构件一次性成型为一个整体。一体化成型可以显著提高制品人工物的精度和强度,并减少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和成本。
(4)系统集成
对于高度集成的制品人工物(如电子设备、机器人等),系统集成是一种重要的生成方法。这种方法将多个子系统或组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系统。系统集成涉及硬件设计、软件开发、测试验证等多个环节,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支持。
3.5 艺术人工物的最小或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连接
艺术人工物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影视作品,文学、舞蹈,建筑,摄影,工艺美术等。
3.5.1 艺术人工物最小结构单元划分方法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单元。基本结构单元形式多样。基本结构单元的划分方法因艺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划分方法。
(1)、视觉艺术领域(绘画、雕塑等)
可以按照 形状和轮廓划分;按照色彩区域划分或按照纹理和质感划分。
(2)、文学领域
可以按照主题和情节划分;按照人物形象划分或 按照语言风格划分。
(3)、音乐领域
可以 按照音符和节奏划分;按照乐器和音色划分或 按照音乐主题划分。
(4)、舞蹈领域
可以按照动作和姿态划分;按照舞蹈段落划分或按照音乐和节奏划分。
基本结构单元的划分方法因艺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3.5.2几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的最小结构单元
(1)、音乐的最小结构单元是音符。
音符是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符号,它是构成音乐旋律、和声、节奏等的基本元素。音符的长短、高低等变化组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
(2)、电影的最小结构单元是镜头。
镜头是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它可以是一个人物的表情特写、一个物体的静态展示、一个场景的动态记录等。不同的镜头通过剪辑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电影的情节、节奏和风格。
例如,一个近景镜头可以突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一个全景镜头可以展现宏大的场景氛围,一个特写镜头可以强调关键的细节元素。电影创作者通过对各种镜头的精心选择和组合,来讲述故事、表达主题、传递情感。
(3)、绘画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
在传统绘画中,点、线、面等元素被认为是基本的结构单元,因为传统绘画更多地依赖于画笔的笔触、颜料的质感和画家的手工技艺,而非像数字绘画那样以像素为基础进行构建。
点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可以吸引视线、成为焦点,它可以暗示空间中的位置,也可以通过大小、形状、颜色的变化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多个点的组合可以形成线,点的疏密分布能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和节奏感。
例如,在一些点彩派绘画作品中,画家通过无数细小的色点来构成画面,这些点在一定距离观看时会融合成丰富的色彩和形象。而在一些素描作品中,轻轻点出的小点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高光或纹理等细节。
在数字绘画中,像素是构成图像的最小单位。每个像素都有特定的颜色和亮度值,众多像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对像素的精确控制和调整,画家可以创造出细腻的色彩过渡、清晰的轮廓和各种特殊效果。
例如,在一些高清数字绘画作品中,大量的像素共同呈现出逼真的质感和光影效果。像素的排列方式和颜色变化决定了画面的整体质量和表现力。
所以,像素在数字绘画的语境下被看作绘画作品的一种特殊的最小结构单元。
在绘画中,所说的“点”“线”是应用几何种的概念。“点”有大小之分,“线”有宽度。它不是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线。
在绘画里,点可以是一个小的色块、一个墨点、一个笔触的端点等。点的大小可以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需求进行变化。一个小小的点可以作为画面中的点缀,吸引观者的注意力;一个较大的点则可能成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比如在一些抽象绘画中,不同大小的点可以组合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画面,大的点与小的点相互呼应,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动态感。
(4)、语言的最小结构单元是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单位。有的语素能够独立成词,如“人”“山”“水”等;有的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如“民”“伟”“绩”等,需要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例如,在“人民”这个词中,“人”和“民”都是语素,各自有其特定的意义,组合在一起表达了新的含义。语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词汇,进而构成复杂的语言表达。
语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A、按音节数量分类
单音节语素:由一个音节表示的语素。例如“人”“山”“水”等。双音节语素:由两个音节表示的语素。如“葡萄”“橄榄”“琵琶”等。多音节语素:由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表示的语素。例如“巧克力”“奥林匹克”“法西斯”等,多音节语素通常是外来词或专用名词。
B、按构词能力分类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够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如“天”“地”“人”等。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且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例如“民”可以组成“人民”“民族”“民众”等词。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且在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例如“阿”“老”等前缀和“子”“儿”“头”等后缀,。
C、按意义是否明确分类,有表示实在意义的语素的实语素,如“树”表示一种植物,“跑”表示一种动作。和没有实在意义,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或附加意义的虚语素:。例如“的”“地”“得”等助词,“着”“了”“过”等动态助词,以及“阿”“老”等前缀和“子”“儿”“头”等后缀。
(5)、雕塑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
从某种角度来说,雕塑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有多种形式。
对于以石块为材料的雕塑,其最小结构单元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微小的石粒;对于金属雕塑,金属颗粒可以被视为一种微观的组成部分。但这只是从材料的物理层面来说。从艺术表现角度来看,雕塑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可以是一个基本的造型元素,比如一个面、一条线、一个点等。这些基本元素的组合构成了雕塑的整体形态和空间感。例如,在一些抽象雕塑作品中,简洁的几何形状如球体、立方体等可以被视为构成作品的基本单元,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达出各种艺术理念和情感。
从造型的基本元素角度分析,点线面是雕塑作品的基本结构单元。
点是基本结构单元:雕塑中的点可以是一个突出的细节,如人物雕塑的眼睛、一颗装饰性的珠子等。点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作品的焦点。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大小、密度和分布来营造节奏感和动态感。例如,一些现代雕塑作品中,分散的点元素可以象征着星辰、雨滴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线条是基本结构单元:线条在雕塑中可以是轮廓线、装饰线或者是表现动态的线条。轮廓线决定了雕塑的基本形状,简洁流畅的线条可能传达出优雅、宁静的气质,而曲折多变的线条则可能表现出紧张、动荡的情感。装饰线可以增加雕塑的装饰性和艺术感,如古代雕塑中的纹饰线条。表现动态的线条则可以通过弯曲、倾斜等方式来暗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面是基本结构单元:面是雕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形状的面,如平面、曲面、凸面、凹面等,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平面可以给人稳定、简洁的感觉;曲面则更加柔和、流畅,富有变化。凸面可以突出物体的立体感,凹面则可以营造出深邃、神秘的氛围。通过观察面与面之间的过渡、组合,可以理解雕塑家如何运用面来构建作品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6)、文学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是词汇。
词汇是构成文学表达的基础。一个个词汇经过作者的精心挑选和组合,形成句子、段落乃至整篇作品。不同的词汇具有不同的含义、情感色彩和表现力,它们的选择和运用能够精准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图。
例如,在诗歌中,精炼的词汇往往能以最少的文字传递最深刻的意境;在小说中,丰富多样的词汇可以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场景和推动情节发展。词汇就如同文学大厦的砖石,是构建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最小结构单元。
(7)、剪纸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可以认为是线条和镂空部分。
线条是剪纸中最基本的构成元素,通过各种不同形状和走向的线条组合,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纹理和装饰。比如流畅的曲线可以表现花朵的柔美,刚直的直线可以塑造建筑的挺拔。
镂空部分也是关键的最小结构单元之一。这些镂空与保留的部分相互映衬,形成了剪纸独特的图案和光影效果。小的镂空可以作为细节装饰,增加作品的精致感;大面积的镂空则能营造出通透、空灵的视觉感受。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花鸟剪纸中,纤细的线条描绘出鸟儿的羽毛和花朵的花瓣,而精心设计的镂空部分则让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仿佛鸟儿和花朵都有了生命。
(8)、舞蹈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是动作元素。
动作元素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运动方式,如手臂的摆动、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转等。这些动作元素是舞蹈表达的基础,通过不同的组合、变化、节奏和力度,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语汇。
例如,一个简单的手臂上扬动作,其速度、幅度、角度等不同变化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多个动作元素的连接可以构成一个舞蹈动作短句,进而组合成更复杂的舞蹈段落和完整的舞蹈作品。
对于那些不易区分最小结构单元的艺术作品,可能具有相对模糊的基本结构单元。
这些基本结构单元可能会比传统意义上明确的最小结构单元更大、更模糊。比如在行为艺术中,基本结构单元可以是艺术家的一系列动作、或与观众的互动场景、或是特定的时间片段等。这些元素虽然不像音符、线条那样清晰可辨,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行为艺术作品的整体框架和表现形式。
在观念艺术作品中,基本结构单元可能是某个核心概念、特定的展示方式、引发思考的元素组合等。这些单元不像绘画的点或文学的词汇那样具体,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作品的表达和传达。
这种相对模糊的基本结构单元使得这些艺术作品在分析和理解时更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识别和解读这些基本结构单元,从而与作品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模糊性,这些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拓展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
综合以上分析,对所有艺术作品而言,最小结构单元或基本结构单元都是存在的。多数是明确的清晰的,只是有少部分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是模糊的,不易区分的。 如果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还是可以找到基本结构单元的。能够找到一些相对稳定的、能够支撑作品整体的基本结构单元。这些单元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清晰可辨的元素,但它们在作品中发挥着构建、表达和传达的作用。或者说,今天不能发现基本结构单元,不等于没有基本结构单元,以后会发现基本结构单元。就像没有发现原子之前一样。
就像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人们没有发现原子,但随着认知的不断深入,原子的存在被揭示出来。对于艺术作品的结构单元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可能无法立刻发现某些作品的基本结构单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以及新的分析方法和视角的出现,我们可能会逐渐揭示出这些隐藏的结构单元。
同时,艺术的魅力也在于其开放性和多元性,不同的人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发现和理解作品中清晰的的结构单元,这也为艺术的欣赏和研究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和乐趣。
3.5.3 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模式
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其基本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各有特点。
(1)、绘画作品 有线条连接模式、色彩连接模式和构图连接模式。
线条连接:线条在绘画中可以起到连接不同元素的作用。例如,在人物画中,轮廓线可以将人物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使人物形象完整。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变化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从而在视觉上连接起画面的各个部分。
色彩连接:色彩的搭配和过渡可以使画面中的不同元素和谐统一。相近的色彩可以营造出柔和的过渡效果,对比强烈的色彩则能突出画面的重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色彩的呼应和对比,画面的各个部分得以连接。
构图连接:合理的构图能够将画面中的不同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例如,中心构图可以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使观众的视线集中在主体上,周围的元素围绕主体进行布置,从而实现连接。对称构图和均衡构图也能通过平衡画面的各个部分,实现元素之间的连接。
(2)、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有形体连接模式和空间连接模式
形体连接:雕塑作品通过不同的形体组合来表达主题。体块之间的大小、比例、高低关系可以使雕塑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例如,在人物雕塑中,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协调,通过关节的连接和肌肉的起伏,使整个雕塑形象生动。
空间连接:雕塑存在于三维空间中,空间的运用可以连接雕塑的各个部分。正负空间的对比、镂空部分与实体部分的相互呼应,都能使雕塑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整体。同时,雕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关系也能影响其整体效果,与环境相融合的雕塑可以更好地实现与环境的连接。
(3)、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有旋律连接模式、声连接模式和节奏连接模式。
旋律连接: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不同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旋律。旋律的发展可以通过重复、变化、对比等手法实现连接。例如,主题旋律在不同的段落中重复出现,可以加强音乐的统一性;旋律的变奏可以在保持主题的基础上增加音乐的丰富性;对比的旋律可以营造出紧张和冲突的效果,然后通过过渡段实现连接。
和声连接:和声为音乐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不同的和弦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连接,可以使音乐在和声上保持和谐统一。和声的进行可以通过功能进行、色彩进行等方式实现,为旋律提供支持和衬托,从而连接起音乐的各个部分。
节奏连接: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通过音符的长短、强弱变化来组织音乐。节奏的连贯性可以使音乐在时间上保持流畅。不同的节奏型可以在音乐中交替出现,通过过渡和变化实现连接,使音乐具有动感和活力。
(4)、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有情节连接模式、人物连接模式和主题连接模式。
情节连接:在小说、故事等文学作品中,情节是连接各个部分的重要方式。情节的发展通过因果关系、时间顺序、人物行动等线索进行推进。一个情节的结束往往会引出下一个情节,使故事不断发展。例如,在悬疑小说中,一个悬念的解开可能会引发新的悬念,从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人物关系连接: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文学作品中的各个元素相互联系。人物的对话、互动、冲突等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关系的构建,文学作品中的不同场景和事件得以连接。
主题连接: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所有的情节、人物、语言等都围绕主题展开。主题的一致性可以使文学作品在内容上保持统一。作者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情节设置来深化主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品的内在联系。
(5)、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有如下连接模式。
动作连接:舞蹈通过连续的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不同的动作之间可以通过流畅的过渡、停顿与爆发、重复与变化等方式进行连接。例如,一个跳跃动作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旋转动作,或者在激烈的动作后突然停顿,制造紧张感,再接着以舒缓的动作连接,形成节奏的变化。
空间连接:舞蹈在空间中的移动和布局也能连接各个部分。舞者在舞台上的位置变化、队形的变换以及与舞台空间的互动,都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例如,舞者从舞台的一侧快速移动到另一侧,或者从高处跃下,通过空间的转换连接起舞蹈的不同段落。
情感连接:舞蹈的情感表达是其核心魅力之一。舞者通过表情、肢体语言等传达出的情感可以连接整个舞蹈作品。不同的情感主题在舞蹈中相互呼应,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脉络。例如,一段悲伤的舞蹈可以逐渐过渡到充满希望的情感,通过情感的转变连接起舞蹈的发展。
(6、电影作品
电影的连接有镜头连接、声音连接、情节连接和蒙太奇连接。
镜头连接:电影由一个个镜头组成,镜头之间的切换和连接是电影叙事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淡入淡出、叠化、切等不同的转场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在情节转折处使用快速的切镜头来增强紧张感,或者在回忆场景中使用淡入淡出的方式进行过渡,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声音连接:电影中的声音包括对话、音乐、音效等,它们可以连接不同的场景和情节。声音的延续、变化和呼应可以增强电影的氛围感和情感表达。例如,一段紧张的音乐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出现,提醒观众情节的重要性,或者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暗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情节连接:电影的情节发展通过因果关系、时间顺序、人物行动等线索进行连接。不同的情节片段通过合理的编排和过渡,使故事具有连贯性和吸引力。例如,在悬疑电影中,一个线索的发现可以引出新的情节发展,通过情节的层层推进连接起整个电影。
蒙太奇连接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串联连接方式。
蒙太奇通过对不同镜头的组接,将看似分散的画面、情节片段按照特定的逻辑和意图连接在一起,以创造出特定的叙事效果、情感氛围和主题表达。
从叙事角度看,不同的镜头经过蒙太奇手法的处理,如同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通过交叉剪辑不同场景的镜头,可以营造紧张的氛围,增强叙事的节奏感和张力,这是一种典型的串联连接,将不同时空的情节串联起来,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连贯性和发展脉络。
从情感表达和主题强化方面,蒙太奇也是将具有特定情感色彩和象征意义的镜头串联在一起,以深化电影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例如,将表现人物孤独的镜头与空旷的风景镜头组接,强化人物内心的孤独感,这种连接方式同样体现了串联的特点,即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组合,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思考方向。
所以,蒙太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串联连接方式,它以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叙事技巧将电影作品中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7)、摄影作品
摄影连接有光影连接、色彩连接和构图连接。
光影连接:不同的光影效果可以连接摄影作品中的各个元素。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突出主体,柔和的光影则能营造出温馨的氛围。通过光影的变化和过渡,画面中的不同部分得以有机结合。例如,在一幅风景摄影作品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将树木、草地和人物连接在一起。
色彩连接:除了前面提到的色彩搭配和过渡,摄影作品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色彩主题来连接。比如一组以蓝色为主调的照片,通过不同场景中蓝色元素的出现,使整个系列具有统一性。色彩的情感共鸣也能连接观众与作品,例如温暖的黄色调可能唤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
构图连接:除了常见的构图方式,摄影作品还可以利用引导线、框架构图等手法连接画面元素。引导线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将不同的物体连接起来,形成视觉上的流动。框架构图则通过将主体置于一个框架内,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关联性。
(8)戏剧作品
戏剧作品有台词连接、表演连接和舞台设计连接。
台词连接:精彩的台词不仅能推动剧情发展,还能连接戏剧的各个场景和人物。富有感染力的对白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例如,在一部爱情戏剧中,男女主角之间的深情对白可以连接他们的爱情故事,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表演连接:演员的表演是戏剧的核心。通过表情、动作、声音等表演元素,演员可以将不同的场景和情节连接起来。生动的表演能够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中,感受到戏剧的魅力。例如,演员在不同场景中的情绪变化和肢体语言的连贯性,可以使整个戏剧具有统一性。
舞台设计连接:舞台的布景、灯光、音效等设计元素可以连接戏剧的各个方面。合适的舞台设计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时代背景,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例如,在一部历史戏剧中,逼真的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可以将观众带回到过去的时代,连接起不同的历史场景。
(9)、装置艺术作品
装置艺术常常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不同材料的组合和搭配可以通过质感、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对比与协调来连接作品的各个部分。例如,金属、木材、布料等材料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层次感。装置艺术作品通过 空间连接和互动连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3.5.4 艺术人工物的串联和并联连接
前面我们探讨了艺术作品当中最小结构单元或者基本结构单元的连接方式。如果我们从空间的角度,从串联,并联的角度来观察艺术人工物作品中的各种连接,我们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部语言作品,一部音乐作品,它是基本单元的串联连接。雕塑作品是空间的三维的连接。一部电影作品,它有镜头的串联连接,有语言的串联连接,还有背景音乐的串联连接。同时背景音乐、语言和镜头这三个又是并联连接。
下面从这个串联并联的角度考察艺术作品的连接。从空间串联、并联的角度观察艺术作品的连接,可以深入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
(1)、语言作品的串联连接
语言作品以字词、语句等基本单元依次串联,如同一条线引领读者逐步深入故事或表达的思想世界。每个字词的选择和排列都为下一个字词的出现铺垫,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自然流畅,推动情节发展或阐述观点。例如在一部小说中,作者通过精心组织的语言,从开篇的人物引入、环境描写,到情节的逐步展开,再到高潮和结局,字词与语句如同链条上的环节紧密相连。这种串联连接使读者能够跟随文字的引导,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感受人物的情感起伏和故事的发展脉络。这是一维连接。语言落实到书面,字词在同一行是串联,行与行是并联。单词,句子、段落或章节都可以作为文学作品的结构单元,都可以进行串联连接。排比句是一种空间上的串联,语义的并联。
(2)、音乐作品的串联连接
音乐作品以音符、节拍、乐句等基本单元依次串联,形成旋律的流动。音符的高低、长短变化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组合成乐句,乐句再进一步连接成乐段和整首作品。音乐的串联连接如同一条情感的河流,在时间的维度上流淌,触动听众的心灵。例如一首抒情的歌曲,优美的旋律从开头的音符缓缓展开,通过不同乐句的衔接和变化,表达出细腻的情感,让听众在音乐的旅程中体验喜怒哀乐。这是一维连接。音乐作品的演奏,付诸声音,是时域上的串联。付诸书面,音符在同一行是串联,行与行是并联。并联的行是形式,串联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本质。形式可以改变,串联的本质不可变动。
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等平面图形作品的连接不能简单地用串联或并联来完全概括,但可以用网联表达。
从画面元素的组合来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呈现出类似并联的特征。比如一幅画中有多个不同的物体或景象,它们各自独立地存在于画面中,共同构成了整个画面的内容,就如同并联电路中的各个支路,互不影响但共同为整体效果贡献力量。例如一幅风景绘画中,天空、山川、河流、树木等元素可以被看作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丰富的画面。
从画面的构图和叙事角度,又可能存在类似串联的特点。画家或摄影师通过巧妙地安排画面元素的位置、比例和色彩等,引导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流动,从而形成一种叙事的连贯性。比如从画面的左边依次引导观众看到右边的不同元素,或者从前景逐渐过渡到背景,这种视线的流动和叙事的展开类似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
从几何学的平面铺设角度,平面图形包括曲面图形的分解和连接,可以看作是基本平面单元的网连连接。网联连接可以构成平面图形或曲面图形。选择适当的平面基本结构单元,可以用基本结构单元铺满整个平面或曲面。铺设方法可以参考共形几何以及平面密谱图形。几何当中的平面密谱图形可以是正多边形或组合图形。密铺图形可应用在柱面,环面或锥形曲面上。共形几何可以铺平各种曲面。当基本结构单元选择比较小时候,基本结构单元就相当于一个像素,成为一个基本的图形单元。也可以参考构图的艺术,有多种构图方式。每种构图方式都决定了画面元素的不同连接形式和视觉效果。这对于分析绘画作品的整体连接结构和视觉引导有很大帮助。
(3)、雕塑作品的三维连接
雕塑作品以空间的三维形式进行连接,体块、线条、空间等元素相互交织,塑造出立体的艺术形象。雕塑家通过对材料的雕琢和组合,使不同的部分在空间中相互呼应、相互支撑。这种三维连接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连接,更是艺术表现力的融合。例如一件人物雕塑,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比例、姿态和线条的处理,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展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动态美感。
(4)、电影作品的复合连接
电影作品具有多种连接方式,镜头的串联连接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不同的镜头按照情节的发展和叙事的需要依次排列,如同语言作品中的语句串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电影中的语言,包括对话、旁白等,也以串联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背景音乐则为电影增添情感氛围和节奏感,与镜头和语言相互配合,形成并联连接。背景音乐、语言和镜头三者共同构建了电影的艺术魅力。例如在一部精彩的电影中,紧张刺激的镜头切换与激昂的背景音乐相互呼应,人物的精彩对话则进一步丰富了故事内容,它们共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引人入胜的视听盛宴。
在电影作品中,镜头、语言和背景音乐以独特的方式相互联接,共同构建出引人入胜的视听世界。
A、镜头的串联连接
叙事性串联
电影通过一系列镜头的有序排列来讲述故事。从开场镜头引入情境和人物,到中间的发展镜头展现情节的起伏,再到高潮和结局镜头,每个镜头都像是故事链条上的一环。例如,在一部冒险电影中,开场可能是主角生活的平静场景,接着通过一系列镜头切换展示主角接到冒险任务、踏上征程、遭遇困难等情节,最后以成功完成任务或留下悬念的镜头结束。这种叙事性的镜头串联使观众能够跟随故事的发展,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镜头的转场方式也起到重要的串联作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像等转场技巧可以使不同场景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比如,从一个回忆场景切换到现实场景时,可以使用淡入淡出的转场方式,让观众在视觉上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视觉主题串联
电影中的视觉主题可以通过镜头的串联来强化。例如,特定的色彩、构图或物体可以在不同的镜头中反复出现,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呼应和连接。在一部以红色为主题色彩的电影中,红色的花朵、红色的旗帜、人物的红色服装等元素可以在不同的镜头中出现,象征着爱情、激情或危险等主题。这种视觉主题的串联可以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B、语言的串联连接电影中的语言包括对话和旁白。
对话推动情节
电影中的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揭示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性格和动机,以及情节的转折和冲突。通过对话的串联,观众可以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脉络。例如,在一部悬疑电影中,主角与反派之间的对话可以逐渐揭示出案件的真相和背后的阴谋,推动情节向高潮发展。
对话的节奏和语气也能影响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紧张的对话可以加快电影的节奏,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而温柔的对话则可以舒缓节奏,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氛围。通过对话节奏和语气的变化,电影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旁白深化主题
旁白在电影中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引导观众思考的作用。旁白可以是主角的内心独白,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的叙述,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和评论,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意义。例如,在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中,旁白可以介绍历史背景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旁白的串联可以使电影的主题更加明确,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得到思想上的启迪。
C、背景音乐的串联连接
情感烘托:背景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元素来烘托电影的情感氛围。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悲伤、喜悦、紧张、浪漫等。通过背景音乐的串联,电影可以在不同的情节和场景中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在一部爱情电影中,浪漫的背景音乐可以在男女主角相遇、相爱等场景中出现,烘托出甜蜜的爱情氛围;而在分别或悲伤的场景中,悲伤的音乐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痛苦和无奈。
音乐的节奏变化也可以与电影的情节发展相呼应。紧张的节奏可以在追逐、战斗等场景中增强紧张感;缓慢的节奏则可以在抒情、回忆等场景中营造出宁静和温馨的氛围。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电影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更加投入地观看电影。
主题强化 背景音乐可以通过特定的旋律或主题音乐来强化电影的主题。主题音乐通常在电影的开头、结尾和重要情节中出现,起到提示主题、增强记忆的作用。例如,在一部关于勇气和成长的电影中,激昂的主题音乐可以在主角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的场景中出现,强化电影的主题,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角的勇气和决心。主题音乐的串联可以使电影的主题更加鲜明,让观众在观看电影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作品中镜头、语言和背景音乐的串联连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通过对这些连接方式的巧妙运用,电影导演可以更好地传达故事的情感和主题,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电影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3.5.5 艺术人工物作品的最小结构单元的异同
(1)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同点:
A、基础性 它们都有各自的最小结构或基本结构单元。
都是各自艺术形式的基础构成要素。词汇是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描述事物的基石,没有词汇就无法形成文学表达。同样,线条和镂空部分是剪纸作品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元素,缺少它们剪纸作品就无法呈现出具体的图案和艺术效果。再如,音符是音乐的最小结构单元。像素是数字绘画的最小结构单元。
B、组合性和连接性
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或连接方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成果。词汇可以组合成句子、段落和篇章,不同的词汇组合能够传达出无穷无尽的意义和情感。线条和镂空部分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创造出各种复杂的图案和造型,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栩栩如生的人物、风景等。再如:音符的串联构成音乐。串联的语素构成语言。
C、主题性 都有各自的主题。
例如语言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等语言作品,都有明确的主题。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情感表达等方式来传达主题思想。例如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会围绕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展开情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来探讨爱情的真谛。
音乐作品:音乐也有主题,作曲家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的组合来呈现主题。主题可以是一种情感、一个故事、一种意境等。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其主题就是表达对命运的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2)基本结构单元的不同点:
A.基本结构单元的形式不同。
例如语言作品:语言作品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字词、语句、段落等。字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语句,语句再进一步组成段落和篇章。字词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词性,语句则通过语法规则进行组织,表达完整的意思。
音乐作品:音乐的基本结构单元是音符、节拍、乐句、乐段等。音符是音乐的最小单位,具有不同的音高和时值;节拍决定了音乐的节奏韵律;乐句是由若干音符组成的具有一定音乐含义的句子;乐段则是由若干乐句组成的相对完整的音乐片段。
B、呈现方式和感知途径
语言作品:语言作品主要通过视觉阅读或听觉聆听(如有声读物、朗诵等)来感知,是一种线性的表达方式。读者需要按照文字的顺序逐步理解作品的内容,通过对字词的理解和联想来构建作品中的世界。
音乐作品: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通过听觉来感知。音乐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音符依次出现,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带来的情感冲击和审美体验。
视觉与语言:剪纸的线条和镂空部分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和美感,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人们可以直接看到剪纸作品中的图案、形状和色彩,从中感受其艺术魅力。而文学作品的词汇则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字的含义,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形象和情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C、创作方式各异
例如手工与书写:剪纸作品通常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的,创作者用剪刀或刻刀在纸张上剪出线条和镂空部分,需要一定的手工技巧和耐心。文学作品则是通过作者的书写创作,运用词汇来组织语言,更注重思维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象与抽象:剪纸作品的线条和镂空部分往往比较具象,能够直接表现出具体的物体或形象。例如,用线条剪出的花朵、动物等图案,很容易让人识别出所表现的对象。文学作品的词汇则既可以具象地描述事物,也可以抽象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义性。
(4)、可变性和重复性
语言作品:语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重复阅读,但每次阅读的感受可能会因读者的心境、阅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然而,语言作品的基本内容相对固定,除非进行改编或翻译等处理,否则其结构单元的组合形式不会轻易改变。
音乐作品:音乐作品在演奏或演唱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不同的演奏者或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风格对音乐进行不同的诠释,在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同一首音乐作品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版本。同时,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重复演奏或演唱来加深听众的印象。
3.6 特殊的连接或特殊的改变方式构成的人工物
上面给出的一些不需要连接和改变的例子,有一大部分也是通过另一种形式的连接构成的人工物,例如是代码的连接,是一种间接的连接方式构成的人工物,这个观点对吗?
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是通过编程、算法或人工智能生成的人工物,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依赖于某种形式的“连接”。这些连接可能是代码层面的,也可能是数据层面的,或者是算法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3.6.1、代码连接:在软件或人工智能系统中,不同的代码模块需要相互连接和协作,以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一个AI模型可能需要多个不同的神经网络层相互连接,以处理和分析数据。
3.6.2. 数据连接: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数据集之间的连接和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训练一个AI模型需要将大量的数据点连接起来,以便模型可以从中学习。
3.6.3. 算法连接:在复杂的系统中,不同的算法可能需要相互连接,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例如,一个推荐系统可能需要将用户行为分析算法与产品推荐算法连接起来,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
3.6.4. 网络连接:在云计算和物联网(IoT)中,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是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3.6.5. 人工细胞:人工细胞是通过将膜蛋白添加到磷脂双层中,以及通过调节膜的脂质成分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从而模拟天然细胞的功能。例如,通过添加三磷酸腺苷(ATP)合酶、脂质和光转换蛋白,研究人员可以创建出能够光控ATP依赖型反应的人工细胞囊泡。
3.6.6. 蛋白质设计:科学家可以从头设计迷你蛋白,这些小蛋白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特定的蛋白靶点上,从而精准调控靶点蛋白的生理功能。例如,设计的迷你蛋白可以阻断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合受体的部位,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
因此,尽管这些人工物可能不依赖于传统的物理连接,但它们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仍然依赖于某种形式的连接。这些连接可能是间接的,但它们对于实现复杂的功能和交互是必不可少的。
3.7 人工物生成方式的统一
人工物分为材料人工物,零件人工物和制品人工物或分为艺术人工物和技术人工物。材料人工物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单元。就是材料分子。制品人工物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单元,就是零件或构件。零件人工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就是自身。艺术人工物虽然形式多样,它们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单元。基本结构单元或大或小,或清晰或模糊。但是都存在基本结构单元。
在这一点上,它们是结构相似的。或称为具有自相似性。它们都是由基本的结构单元通过连接或改变构成的整体,形成的新功能。
材料人工物和制品人为都有自己的最小结构单元。材料人工物的最小结构单元有多种。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最小结构单元。不论是何种最小结构单元,都是通过某种连接方式组成材料整体。材料人工物是有两个或多个材料分子,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材料。
零件人工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其自身,零件有自身独特的生成方法。通常是通过改变自身形状的方法形成新的结构,获得新的功能。
制品人工物,其最小结构单元是构件。制品人工物是有两个或多个零件或构件,通过某种连接方式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称为制品人工物。构件通过各种连接方式组成一个制品人工物整体。
艺术人工物虽然品种繁多,但是,都有各自的基本结构单元。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改变或连接构成复杂的艺术人工物。
关于制品人工物的这个构成机理,比较容易为学界接受。零件,即单体构件的生成机理,即通过某种改变或特殊的连接方式构成零件个体。这个观点也比较易于接受。而材料,由某种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更为特殊的连接方式,包括化学连接方式构成一个材料整体。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所以,不论是材料人工物、人工物、零件人工物还是艺术人工物,其生成方式都具有统一性。他们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单元,复杂的系统都是通过某种改变或某种连接方式生成的。就是说,它们统一于基本结构单元,它们统一于 广义改变和广义连接,它们都是由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改变或连接构成的个体或系统。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适用于所有人工物。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