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a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nalin

博文

译文--谁害怕转基因作物?

已有 2670 次阅读 2018-12-23 11:14 |个人分类:观点|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转基因, 翻译, 食品, 科普

为什么你不怕会爆炸的汽车安全气囊,而害怕转基因玉米

2014年以来,日本高田公司生产的安全气囊爆炸事故导致11人丧生,数百人受伤。据纽约时报报道,高田公司从2004年就知道产品问题,但设法通过利用汇报规则漏洞欺骗监管部门。一些汽车生产厂家在事故发生之前可以也早知道气囊安全问题,美国联邦监管机构对问题的调查进度也可能太慢。

尽管发生这样的灾难以及明显的掩饰行为造成数百万量汽车的召回,人们似乎深信虽然高田公司可能生产了危险的安全气囊,但安全气囊本身是汽车安全的重要进展。我们都可以将那些表现差的公司与产品本身区分开来。

孟山都公司(最近与拜耳公司合并)以及其所销售的种子境遇却大不同。孟山都公司(被一家有机产品消费协会称为“生物技术恶霸”)一直以来则备受诟病,公司被控操纵研究以掩盖转基因食物的危险。与日本高田公司和安全气囊境遇不同,孟山都公司在公众心目中几乎等同于转基因技术。许多人认为孟山都公司是家作恶的公司,该公司被列为美国最招人憎恨公司名单中的第三名,因而它的转基因种子产品也一样邪恶和危险。


image.png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坚信转基因作物十分安全,不但完全实用于人类消费,而且是应对全球由饥饿和营养不良相关疾病带来灾害的必要手段。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已经有上千年食用转基因食物的历史。农民通过杂交育种生产小麦,无籽葡萄,以及通过交换不同植物品种基因生产其他一些常用消费品。

如果科学家相信转基因作物像汽车安全气囊一样是安全而且必须的,那为什么我们会强烈认为邪恶的孟山都公司给我们提供危险的食品,同时却完全忽视那个给人们确实带来伤害和生命危险公司的失误?为什么我们会恐惧转基因食物却对安全气囊一点都不害怕,即使后者的质量问题确实给人们带来过伤害?这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我们着重于在我们出版的“拒绝到底”一书中讨论过的心理方面的原因:害怕复杂。

虽然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取得的成就颇为满意,但转基因程序颇为复杂,难以解释。实际上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不理解转基因作物究竟是什么,他们支持对购买食物立法强制标识转基因食物。

把一个基因引入一个生物体内的概念听起来像科学幻想,虽然现在这已经是实验室内的常规做法。有时候会通过将基因连接到非致病性病毒,这些病毒进入被称为病毒载体的宿主基因组,从而实现基因引入。这种感染病毒的设计思想虽然也是常规做法而且无害,但听起来复杂吓人。我们天性害怕那些我们不了解,看起来不自然的事物。我们理解在地下播种可以长出能够食用的庄稼,我们排斥在实验室操作这些种子的想法。

相反汽车安全气囊的特性和功能对我们来说看上去很明确。汽车在发生撞击时气囊发生膨胀从而保护司机和乘客不会撞到挡风玻璃。一家公司生产了危险的安全气囊,在汽车撞击时失灵,让碎片乱飞,并不能影响我们对该产品本身以及其用处的基本认识。我们百分之百深信有质量保证的安全气囊有益且保障安全。

对于那些要求“透明”,对转基因食品贴标识的呼吁我们难以否认。我们都相信透明的价值。然而不能忽略转基因食品标注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我们一般对食品进行特别标识以警告人们可能的危险。对转基因食品标注会不会传达这样一种思想,即转基因食品是危险的,我们应该避免?任何有责任心的家长在用贴有标注的食品喂孩子的时候会不会犹豫?

我们认为对含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标识的争论分散了传达科学共识的重要性。除非我们认识到那些会让我们忽略转基因食品背后科学的心理因素,我们不应该对如何规范和标识转基因食品做出有影响力的决定。如果我们不小心,我们的心理作用可能造成丧失世界急需的可以供养数百万人口的技术。

 

萨拉·戈尔曼: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健康专家

杰克·戈尔曼:医学博士,心理学家



image.png


原文链接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denying-the-grave/201611/whos-afraid-gmo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96162-1153105.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转基因生物的使用规范 (译自澳大利亚政府健康部基因技术规范办公室网站)
下一篇:译文: 华盛顿邮报:我们为什么会惧怕转基因食物--一位长期研究该问题专家告诉我们其中原因
收藏 IP: 101.165.73.*|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