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三章 古希腊人的原子说
对于智力初开的人类而言,身边的万物是如何组成的,是引起他们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古希腊人蓬勃发展的智力,使他们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来理解万物本原这个问题。巴门尼德已经认识到物质是固有存在不生不灭的;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物质不论如何分割,其性质不变;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土、水、气和火。
古希腊人用这些理论解释他们看到的物质变化,水的蒸发与凝聚,植物的生长都可以从这个理论得到解释。新砍伐的植物燃烧时产生火,火散入空气中;在火的烘烤下水分由植物里嗞滋作响地冒出来;植物烧剩下的灰烬化成土。
由这些思考推理,留基伯(约公元前500—440年)提出了最早的原子说,认为物质由终极粒子组成。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原子不可分割,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并且永恒存在;原子的凝聚与排列形成了物质,使其有了不同的性质与状态;原子的存在既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原子永不毁灭,物质世界“只有原子和虚空”。
原子说经由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传递下来。
伊壁鸠鲁(公元前342—270年)的父母都是雅典人,虽然他本人不是出生在雅典,但是成年后他一直生活在雅典。伊壁鸠鲁主要是一个哲学家与社会伦理学家,他曾在小亚细亚游历,公元前307年,他有了一批追随者,并且形成一个学派。伊壁鸠鲁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注重科学,对事物作出科学的解释,以此来消除人们的迷信和对神的盲目信仰。
伊壁鸠鲁认为原子有重量,并且由于重量而产生坠落,但并不是向地心坠落,而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坠落;原子在坠落的过程中受到一种固有的力的作用,使它们偏离坠落的方向,与其它的原子发生碰撞。
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引向现代原子与分子学说的某种线索。比较伊壁鸠鲁原子坠落的理念与后来康德①星云说中物质微粒由于引力向一起凝聚的理念,这两种理念具有同一种模式;伊壁鸠鲁所说的那种固有的力几乎就是现代分子力的概念;而碰撞的概念根本就是一个现代概念,现代分子学说中的以“布朗运动”命名的气体与液体中的分子运动是一个观测事实,其特征就是分子间的碰撞。
伊壁鸠鲁学派在希腊化世界广泛传播,并且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在罗马帝国早期有很大影响。伊壁鸠鲁的著作很多,但是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他的思想主要经由他的弟子传递下来,留给后世的人们。
卢克莱修(公元前95—55年)继承了伊壁鸠鲁学派的思想,包括他的原子学说。
卢克莱修是一位哲学家和诗人,他仅活了40岁。卢克莱修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物性论》,他以近万行的诗句描述了伊壁鸠鲁的宇宙观,包括原子论。
卢克莱修《物性论》的手稿幸存下来,1417年被发现。当印刷术在欧洲出现以后,这首长诗广为传播,使原子论重又在欧洲思想界复活。
①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提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