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该怎么办
继往开来的历史车轮的驱动,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作为最重要的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浩浩荡荡地驱动世界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从最初的三大理论的提出、确立、应用、延展,到今天已经形成庞大的网络,这一网络涵盖了知识结构、工程实现、经济脉络、社会组织,最后它深深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个家庭、每个人。这一网络每个节点好像都嵌入了一块宝石,它们都在熠熠生辉,晶体管的发明、集成电路的发明、场效应管的发明,以及基于这些在性能上的高速迭代和发展;而软件在极大程度上弥合了需求与硬件之间的鸿沟,于是诞生了操作系统、高级机器语言、数据库系统、网络等等。。。于是繁花似锦、落英缤纷。
而今天的我们——享受了如此滋养的我们,该如何用我们的热情、努力、创造性的回馈社会,将这份美好传递给如我般成长的下一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既有底气也有勇气还有志气!当然我们也须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客观条件。首先就是虽然干劲儿十足,但是量的持续快速增长没有有效的获得该有的质的飞跃。这是为什么?我想应该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看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气浮神散。不能沉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做一件事儿,通过对这一件事儿的持续努力,寻找质的突破。其次面对科技发展困难时的作风、信仰这杆大旗不能动摇。科研和工程活动中的作风应该是什么,就是求真务实,生活俭朴以期凝心聚力于工作当中,思辨敏锐,善于从比较中发现不同,洞悉需求,解决问题;科研工作者的信仰同样非常重要!作为科研工作者或工程实践者,坚定的信仰往往会在最艰难的时候、屡战屡败时为你点起那一盏“小桔灯”,提醒我们只有科学能带给我们美好的未来,指引我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再次在思想上不要有据名得利的想法。现在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有自己明确的职责边界,于是依据这个“名”得到相应的待遇。而对于周围的事儿,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技术问题,漠不关心。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和热情关心所有的事物,认识这些联系。真正把自己的发展融入集体的发展。
有了以上的认识准备,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现在的客观情况。其实到现在信息技术领域还没有新生出“硬菜、横菜”来。就拿人工智能来说,它其实是基于这样的事实才又火了一把(上个世纪就至少火过两次)。从2002年以后,人类生产的存储设备的总容量已经可以完全记录人类的活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全概率公式反推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大大的降低了推理难度。既然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的人工智能方法处理一下。从广义上讲,它能得到的基本上都是线性解答。属于量变范畴。如果什么时候能做这样的事情:把孙悟空放进去,能出来个哪吒。那我觉得它就有质变的能力了。所以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一个辅助工具,但是它远远不是全部!那现在再次思考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们似乎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原地兜兜转转,一直没有前行。
其实,现在的我们都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即便具体到信息技术中一个最细小的分支中,我们依然没有明确的前进脚步(我的专业范围)。该怎么办呢?我们从作风和信仰这两个名词带给我们的线索回望过去,在革命的峥嵘中,在一穷二白的困境中,我们团结了同志,淬炼了精神,创造了丰碑。在新的时代我们能怎样地用好这些好经验,我们就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相应的好的发展。比如我们应该坚信既有知识和经验的掌握一定是通向创新的必由之路。于是我们白天工作,做项目,晚上我们聚在一起,请高校的高年级研究生讲最新的科技和应用。就像当年在延安白天劳作晚上学习一样。因为一个有效创新往往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探索,所以依据船小好掉头的认识,我们可以合理建立公司组织方式,从而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同时,保持公司有足够的创新能力。管理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全面的认识和对细节的把控,于是我们提出管理者深度参与项目开发,就像当年我们倡导的“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多么美好的工作体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收获这份沁人心脾的美好,我们又怎需担心不会迸发出磅礴的创新伟力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全心全意地投入这最美好的生活工作中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