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ap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llapan

博文

你会付小费吗

已有 6801 次阅读 2011-8-24 00: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style, 服务员, 工作人员, 服务费, 小费

小费,也叫服务费。付小费的习惯在世界上已流传多年,且多数国家都有。是否付给小费和付给小费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高低,也是服务人员的收入来源之一,所以对于我国的出国公民来说,学会在国外付小费也是必要的。否则在接受服务时会遇到不快或遭受白眼,也影响自身的身份。不妨先了解一下本人收集的基本的常识哦:
(1)为什么要付小费?
    在国外,付小费是对从事服务性工作人员的一种正常的付费方式。为什么要付小费呢?这首先是那些普通的中国出境游客不解的事情。因国情不同,小费在许多国家是下层服务人员的一项重要收入。譬如在泰国,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平均每月五六千泰铢,而饭店打扫房间的服务员,老板每月付给他们的工资却只有一千泰铢左右。因而住店客人给的小费,就成了他们保持正常生活的重要收入。客人付小费本身,可以表达的涵义颇为丰富。它既能代表客人对服务人员为你付出的劳动的尊重,也可以表达客人对服务工作的一种肯定和感谢之情。从另一层面来说,也体现了客人本人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貌。
(2)小费要付给谁?
    并不是所有的服务都要给小费。按照掼例,除了饭店不曾谋面的打扫房间的服务生一定要给小费外,对许多当面给客人提供特殊服务的人也要付小费。饭店的行李员如果笑盈盈帮你将行李提到了房间,那就绝不仅仅意味着热情,你理所应当付小费给他。出租车的司机把你拉到目的地,你在计价器显示数字基础上要增加一点车费做小费。
    (3)怎样付小费?
       付小费亦有一些技巧和惯例。给打扫房间的服务生的小费,在离开房间时放在显眼的位置即可。小费忌放在枕头底下,那样的话会被服务生认为是客人自己的东西忘了收藏。如果能在桌子上放小费的同时,留一张“THANK YOU”的纸条,会倍受服务生的欢迎和尊重。倘使当面要付小费给行李员,那最好是与他握手表示感谢的同时将小费暗暗给他。给导游、司机的小费,则要由团员一起交齐后放到信封里,由一代表当众给他们。当面付小费时最忌付硬币。曾有过客人将一把硬币当面给行李员做为小费,使行李员十分恼怒拒收的先例。
 
好了简单了解一下,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全世界各地各行业小费的不但数额没有统一规定,而且就在对于小费的看法和态度上也是有区别的哦,所以亲您要酌情而付哪:
      在日本,当进人饭店大门时,顾客可向女招待员付一些小费,而对于其他人员可不必付。
      在泰国,顾客所付的小费,无论多少,都是需要的。
      在新加坡,付小费是被禁止的,如若付小费,则会被认为服务质量差。
      在澳大利亚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在瑞士的饭店餐馆,不公开收取费,而司机则可按明文规定收取车费10%的小费。
      在法国,付小费是公开的,服务性的行业可收不低于价款10%的小费,财政税收也将小费计入。
      在意大利,收小费属于“犹抱琵琶半掩面”的半公开现象。当遇到“拒收”的“示意”时,你最好是乘送账单之机递上小费。一般在意大利饭店里(餐馆),客人最多给10%的小费。在咖啡馆酒吧,一般酒台上放着专给你放小费的小盘子或储钱猪。在旅馆里,通常每周给打扫清洁的女工5个欧元。坐出租车则不一定要给小费,把车钱凑成整数就行了。
      在北非及中东地区,收取小费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许多从事服务性活动的老人与孩子,小费是其全部收入。如遇顾客忘却付小费,他们会追上去索取的。
      在美国,小费现象是极普通而自然的礼节性行为。一般来说小费是消费的10%-15%,不过经常有人高兴多给点。有些餐厅在结账的时候专门列有一项是“小费”(gratuity),必须要交的。付小费的其他情况包括坐出租车和到旅馆请人搬行李等。在这些情况下付一两块钱小费就行了,而不是15%。坐出租车付10%的小费。严格地说,服务员应该为小费报税。但许多人少报,因为付的都是现金。
      墨西哥人将付小费与收小费视为一种感谢与感激的行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971-478846.html

上一篇:只是希望每一个生命能够得到尊重--无论贫贱
下一篇:难道NCBI也要和大陆吻别了?
收藏 IP: 123.171.48.*| 热度|

1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