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lexity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b00011127

博文

“未来信息通讯技术”项目获10亿欧元资助 [搞了2-3年]

已有 26576 次阅读 2011-12-7 18:5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计算机系统, 欧元, 新浪科技, 模拟器

搞了两年,终于搞下来了~~

不过主题完全变了,现在还有第一个PPT里面讲的十年十个大问题,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模拟和预测上面了,其中我们或许会承担趋势预测的课题——当然是基于互联网了~~

一切都等候两位张教授(张翼成+张子柯)的决策和领导~~

元旦三亚会议应该终于是一个喜庆的会议了,哈哈~~

----------------------------------------------------------------

号称10亿欧元的欧盟旗舰项目FutureICT得到正式批准

[哪个2B起的这个名字,号称,确实是10亿欧元]

[另外,我不觉得能预测经济系统的问题,但是对于传播和互联网信息趋势是可以做的]

[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爱丁堡大学都不是牵头的,ETH牵头]

欧盟拟造超级电脑模拟地球一切预测未来趋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6日消息,欧盟决定投入9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打造一个计算机系统,预测下一场金融危机。这项研制超级电脑的计划名为“活地球模拟器计 划”,旨在模拟地球上的一切,利用从微博到政府统计数据的一系列信息,确定社会变化趋势和预测下一场经济危机。活地球模拟器计划得到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支 持。

  借助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对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家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打造活地球模拟器的想法由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克-赫尔本提出,他同时也是这项计划的领导者之一。赫尔本将这种模拟器称之为“地球的神经系统”。一些学者对这项计划表示支持,希望其取代当前已经过时的经 济模型。

  赫尔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想法是从数量巨大的信息源收集实时信息,而后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进行分析。我们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包括社会和经济不稳定、战争以及疾病扩散——均与人类行为有关,但我们对社会和经济如何运转缺乏深入了解。”赫尔本教授指出活地球模拟器能够预测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传播,找到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途径,甚至能够预测下一场金融危机。它将对数量惊人的数据进行分析,所能分析的数据量将超过当前的任 何超级计算机。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家计算机科学中心研制超级计算机,其中包括英国的3家中心。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爱丁堡大学组成了FuturICT,帮助推动活地球模拟器计划。欧盟委员会已经将研制活地球模拟器列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决定投入9亿英镑进行研制。

  根据计划,科学家将在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内重建整个世界。对于这项计划,一些专家提出批评,认为这项计划太过雄心勃勃,而无法成为现实。伦敦 经济学家欧洲研究系教授莱恩-拜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超乎我们想象。我们甚至无法模拟未来几天的天气。社会领域和人类行为更难于进行 分析,社会变化趋势不仅非常复杂,同时随时间发生改变。即使借助最为强大的计算机,我也怀疑能否做到这一点。”

  当前的经济危机和欧元区困境无法借助绝大多数决策者使用的金融模型进行预测。相比之下,活地球模拟器能够预测类似的经济灾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欧 盟委员会对这项计划予以支持。支持者表示,我们需要具备预测下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能力,这种需求较以往更为紧迫。伦敦大学学院数学系非线性动力学教授史 蒂文-毕夏普说:“现代银行系统可能面临着更多灾难,但由于过于复杂,我们无法预测,只能等着灾难发生,就像此前的次贷危机一样。我们希望提前发现不稳定 因素,进而预测灾难,让政要们有时间采取措施防止灾难发生。”毕夏普是活地球模拟器计划的主要参与者。

  目前唯一一台与活地球模拟器类似的超级计算机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沉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沉思”用了750万年才给出有关生命和宇宙在内的世上万物根本性问题的答案。(秋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75-515924.html

上一篇:信息传播新模型(New J. Phys. 2011年12月)
下一篇:科技论文:美国总量第一,瑞士引用夺冠,亚洲集体垃圾
收藏 IP: 123.116.93.*| 热度|

6 赵志丹 范深 刘锋 赵凤光 crossludo haoy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