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精选

已有 4507 次阅读 2007-9-19 20:57 |个人分类:理论物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T. Banks接连两天讲他的holographic宇宙学和de Sitter理论,都是野心很大从而很困难的计划。

私下聊天时他说,他的年纪已经足够大了,可以集中精力做这样的事情了。T. Banks关于de Sitter时空与超对称破缺的第一篇文章是

Cosmological breaking of supersymmetry? or Little lambda goes back to the future 2

文章的中心想法是,de Sitter半径,或者宇宙学常数是不可计算的,应该作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超对称破缺则是可以决定的,超对称破缺的能标应该和宇宙学常数有关系,具体是

其中是超对称破缺能标,如果左边取观测到的暗能量值,取Planck质量,这个式子预言超对称破缺能标是1Tev,正好是LHC应该可以探测到的。他的“理论”预言一个很轻的gravitino,质量大约是,也就是ev。

Banks等人关于de Sitter的最新文章是

Towards a quantum theory of de Sitter space

这篇文章继续研究他们提出的fuzzy sphare上费米子理论,建议如何找出单粒子态和黑洞态。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理论是建立在de Sitter视界上的,而粒子态和黑洞是de Sitter内部的物体。关于de Sitter视界上的第一个matrix model是我提出来的:

Matrix Model for De Sitter

我的理论今天看来还是很粗糙的,那时也想找出de Sitter内部态,只是无从下手。也许Banks等人的理论有些希望,希望有多大实在难说。和这些工作相关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是E. Verlinde等人的:

De Sitter Holography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States

这个理论同样很困难,这些作者自己也没有后续工作。总结一下,7、8年以来,只有少数人有胆量在这个极为困难的方向作出尝试,这些少数人中的少数人有胆量发表了自己的建议。

如果存在永恒的de Sitter时空,我个人认为相应的全息理论一定是视界上的某个理论,可能很像Banks等人提出来的,也可能和Verlinde等人的建议有关,而我的建议中能保留下来的最多是fuzzy sphare部分。也许最后的理论和这些都无关。

自然,是否存在永恒de Sitter时空还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如果landscape存在,又或永恒暴涨存在,永恒de Sitter时空可能就不存在。我个人仍然倾向landscape本身值得怀疑。也许最先决定这些不同理论倾向谁优谁劣将是实验,例如,Banks预言超 对称一定在Tev能标上破缺,而landscape对超对称能标很宽容,几乎没有预言。

Banks和Fischler的第一篇关于全息宇宙学的文章是

An Holographic Cosmology

这篇文章第一次建议能够饱和全息熵界的流体是小黑洞流体,这篇工作对我的影响较大,我后来建议大黑洞视界上充满小黑洞的2维流体就是受到这个工作的 影响。我的关于黑洞的工作也没有后续,但得到Susskind等人的欣赏。回到Banks-Fischler,他们还建议用黑洞流体的缺陷来取代暴涨生成 密度涨落,这个建议的预言密度涨落是纯标度不变谱。

BF后来利用Bousso的协变熵界建议用一串因果钻石对应的Hilbert空间来取代时空的概念,虽然这个建议还很抽象,我觉得大的框架比他们关于de Sitter的理论也有机会成功。最近的这方面文章是

The Holographic Approach to Cosmology

Banks的演讲照片暂时还没有上网,晒晒我自己的照片吧。(我承认我没有照相技术,可是看拍这些照片的人的照相技术看起来比我还差 :-)

scos1.jpg

scos2.jpg

wcos3.jpg

接着再晒喂小茶鲤的照片,茶鲤果然和人很亲近吧。喂的是血虫,一般是用来喂金鱼的,锦鲤居然也很喜欢,平常还是以喂专门的锦鲤饲料为主。下面有一条新来的昭和三色,就是不敢上来。这些鱼都很小,算幼儿吧,期待他们长大。

weiyu0.jpg

weiyu1.jpg

weiyu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75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