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淼

博文

文化的困境-科普

已有 2953 次阅读 2007-8-5 07:52 |个人分类:闲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今天参加了北京科技报邀请的一个策划科普电影的讨论会,这部未来可能出现的片子的片名是《时间简史》,是一个故事片。

我觉得故事内容挺好。

参加研讨会的除了我,基本上是做电影和电视的。很多人提了一些好的意见,但很多意见,居然是建议做别的题材,或者将电影改成电视。

一部在我看来构想很好的电影,居然没有多少人认同,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国科普存在的一个问题。问题之一是观众问题,中国的观众无论就文化背景,还是科学受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及西方观众,例如美国观众。美国也有纯粹娱乐性的所谓科普科幻电影,也有题材相当严肃的,如《接触》、《龙卷风》。这样的电影在中国也会有一定的市场,但不会成为所谓的大片。在美国,这些片子是如假包换的大片,两相对照,说明了中国观众的文化和科普的贫弱。问题之二,是消费提供方的问题,这暂时不想多谈。

我们写科普,当然要考虑到受众的问题,但科学应该放在第一,首先要做到传播科学的目的,其次是趣味性和可读性。两者都做好了,这本科普才算成功的。但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做出一部流行较广的科普。我私下和大家讨论的时候经常说,科普要有市场,至少要等20年。其实这是很乐观的估计,保守一点,在中国,图书要做到美国的那样市场,本身就需要20年甚至更长,科普只能在这个数字上再加10年以上。

文化的困境还表现在很多所谓的文化人是科盲,而研究科学的是“文盲”。我说的“文盲”不是指不认识字,是指文化盲。这两种盲在中国几乎是老死不相往来。我猜想,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发达程度也许可以用两个指标来判断,就是文化人中科盲的比例和科学家中文盲的比例。科学家的文盲其实也很好定义,看看新闻不算不文盲,要看他的阅读中有多少是关于各种文化现象的。

科学家的文盲现象在中国其实是很严重的,造成科学家的交流困难,造成这些人的一些不文明的举动,有时是很粗俗甚至丑陋的。

今天参加讨论会的有一个央视的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的监制,提到央视的《走近科学》节目,认为这是一个样板。我没有看过多少这个节目,觉得不好。《三联生活周刊》有过讨论,认为《走近科学》其实是走近伪科学,见


“走近科学”还是“走近伪科学”

大家有看过这个节目的请举手,并请看看感受。

如果真的是走近伪科学,美国电视上这类节目很多,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宣传科学,而是为了收视率。一个电视台为了纯粹的收视率这么做我并不反对,在美国毕竟还有真正的科普节目。在中国,似乎只是央视这么一家,那么这么做就不好了。

我不反对大家挣钱,没有钱如何过日子?我想说的是,除了挣钱之外,或者在挣钱的同时,需要有一些人关心真正的文化和科学,否则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长时间的尺度上是没有前途的。人和社会的生存价值,不仅仅是物质所能全部承载的,我们需要文化,需要科学,也需要宗教情怀。

当然中国不仅是科普难、科普电影难,电影本身就很难。一部《蜘蛛侠3》,就将国产的片子如《明明》挤出档期。所以,中国人要真正有文化,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

等待20年不算长。米卢曾经说过:我看中国50年后能拿大力神杯。这也是乐观的估计了,我们能够花50年时间等中国有真正的足球,当然花得起20年时间等中国有真正的文化,哪怕是通俗文化。

回到《时间简史》,我没有时间看完整个大纲,也不知道最终能不能拍出来,我希望能拍出来。由于签过字要保密,这里就不谈这个大纲的内容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切切实实感到了北京的进步,北京人的进步。也许,这些进步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如时尚文化。朱大可说过,“中国文化的现状,还不能简单地用一“老朽”以蔽之。它的时尚文化无疑是生气勃勃的,而它在话语方面却毫无进展。” 我现在的体会就是如此。

不过,时尚文化也是文化,有进展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时尚文化也许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先锋吧,上海的时尚文化高于北京,上海在文化整体上也高于北京。合肥,经济上落后,时尚当然落后,甚至不如几年前。王朔不喜欢时尚,他的红颜知己徐静蕾却喜欢时尚。《开啦》第二期几乎都是关于时尚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的。

既然上面说的是电影,希望最近能有时间谈谈正在看的几部电影-这些电影都是老片子了,我一直没有时间看,最近才下决心找点时间看。

———————————————————-

Linde最近写了一篇很不错的关于暴涨的综述文章:

Inflationary Cosmology

这篇文章其实更适合已经了解暴涨的人看。

王一的一篇博文谈这篇文章:

被炒作倒计时

王一最近写了不少谈宇宙学的博文,大家应该关注他的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47-5493.html

上一篇:无绪断语(1)
下一篇:记号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8 2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