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深切缅怀稻盛和夫先生

已有 3809 次阅读 2022-8-31 10:20 |个人分类:国际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惊闻稻盛和夫先生仙逝,深切缅怀这位当代最受追捧的“经营之圣”!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值得敬仰和学习的人!


稻盛1.jpg


关于稻盛和夫先生可以说的太多、书也很多,其实怎么都说不尽这是一个怎样的活着的传奇,还是看看他自己总结的《企业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吧,这其中的第一条“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这我们貌似都理解和相信的真理,可是有多少人真的会去付诸实际行动呢?更何况一辈子?至此特殊纪念,希望以此文来缅怀稻盛先生并激励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为过,加油吧! 

稻盛2.jpg    


稻盛和夫: 《企业经营者的人生六项精进》

文/[日]稻盛和夫译/曹岫云

“六项精进”是搞好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我们度过美好人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持续实践这“六项精进”,我们的人生必将更加美好,甚至超乎我们自己的想象。


稻盛3.jpg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这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在我27岁时,开始经营企业,成立了“京瓷”公司。当时,我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识,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我、出钱帮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凌晨,正是因为这种勤奋,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辉煌。

我常想起我的舅舅。战后他身无一文,做起了蔬菜生意。舅舅的文化程度不过小学毕业,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他每天拉着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大板车做买卖,被邻居们嘲笑。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经营,该怎样做买卖,也不懂会计,但是就是凭借勤奋和辛劳,他的菜铺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晚年他的经营一直很顺利。没有学问,没有能耐,但正是这种埋头苦干给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舅舅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儿时的心中。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

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在环境严酷、灼热的沙漠里,一年也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这雨,很快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生命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周。它们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尽管生命短暂,为了留下子孙,只要有一点雨水,它们就要开花结果,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只要喜欢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其苦。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

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让自己去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

跟谈恋爱一样,如果喜爱以至迷恋的话,不管怎样的辛苦都不再感觉到辛苦。因此,虽然最初面对的是一个不懂的行业、不喜欢的公司,但我当年就是决心努力让自己喜爱自己的工作、喜爱自己的研究。

稻盛4.jpg

第三,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但是在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会开动脑筋,孜孜以求,推敲更好的工作方法。为了增加销售,还有没有更好的促销方案呢?为了提高效率,还有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呢?这样不断钻研的结果,往往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进展。京瓷能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就是我们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结果。

第四,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禅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们,在刻苦修行的过程中磨自己的灵魂。将心思集中到一点,抑制杂念狂想,不给它们作祟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绪,磨自己的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因此说,拼命工作和修行过程一样,能磨人的灵魂。

25年前,在京瓷规模还不大时,我应大家的要求成立了盛和塾。迄今为止,伴随着京瓷和第二电信电话公司的持续发展,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大家,我能传授给你们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竭尽全力拼命工作”这一条。

稻盛5.jpg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我认为: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而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年轻的时候,我知道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唯谦是福”。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从京瓷还是中小企业的时候起,我就崇尚谦虚。公司经营顺利,规模扩大,人往往会翘尾巴,傲慢起来,但我总是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忘记谦虚二字。

“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稻盛6.jpg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过程就是“反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和第一项一样,天天反省也能磨灵魂、提升人格。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自己的灵魂和心志是非常重要的。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我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也就是说,不磨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稻盛7.jpg

四、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都要说:“谢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要抱着感谢之心!”这句话说来容易做来难。为此,我年轻时曾对自己说:“就是违心说谎,你也要说一声‘谢谢’。”当“谢谢”这句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开朗了。

我想,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电车上给老人让座,那位老人会弯腰道谢:“谢谢,太感谢了!”这时,给他让座的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心情愉悦。看到这样的情景,周围的人们也感觉很爽,而不会感到别扭。善意传染给了周围的人,善意还将循环下去。

稻盛8.jpg

五、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日本过去就有“情不为人”,就是同情并非只为他人这种说法。意思是讲,对别人有情,为他人行善,日后必有好报。

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恶报?”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善有“大善”和“小善”之分。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朋友找上门来借钱,求你做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时,首先你要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认真调查,如果是由于他做事不检点,乃至挥霍浪费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那么你应该明确告诉他,这钱不能借,而且,你还要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接受教训,重新振作起来。

如果你唯唯诺诺、有求必应,借钱给他,或同意做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是“小善”,这种“小善”会把你自己牵连进去,弄得你自己也很狼狈。在需要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稻盛9.jpg

六、忘却感性的烦恼

  因为我自己年轻时有过各种各样的烦恼,所以才会觉得这一条也很重要。

担心、烦恼、失败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二十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用陶瓷材料研制成功了人骨的替代品。最初是牙科移植用品,接着又开发出了人工股关节,得到厚生省的认可并开始销售。接下来研制膝关节的呼声很高,但销售必须经过厚生省的批准,为此,必须进行临床试验,然后将有关数据提交给厚生省,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医生们都认为:陶瓷股关节效果非常好,已经积累了几百个成功病例,同样,用陶瓷制作膝关节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有问题,我们医生可以负责,为了那些因为膝关节不好而痛苦的人们,请你们尽快开发出新产品。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也认为: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研制人工膝关节,提供给患者使用。

与人工股关节一样,膝关节的效果也非常好,订制人工膝关节的要求源源不断。正当我们依照客人要求制作时,有人写新闻稿投诉,报纸杂志纷纷登载:“京瓷在没有得到厚生省批准的情况下,销售陶瓷膝关节赚钱。在人命关天的医疗领域,为做生意而销售未经许可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太缺德了!”

这不仅有伤我个人的体面,而且媒体连日把矛头指向京瓷公司,指责我们为赚大钱不惜以病人为诱饵。我们多次去厚生省说明解释,并认错道歉。每当此时,媒体的电视摄像机就摆开阵势,我低头道歉的样子连日出现在电视新闻之中。在家族、公司员工以及周围的人群中我抬不起头来,我的名誉、信用都受到了莫大的伤害。

我坐立不安,心里非常痛苦。那时,我想到了临济宗妙心寺派圆福寺的西山片雪老师,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痛苦和委屈。

“稻盛君,之所以你会感受到这样的苦恼,那是因为你还活着。如果你死了的话,就没什么苦恼了。正因为活着才会有苦恼,这不是件好事吗?”“因为人工膝关节的问题,你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你感到痛苦和烦恼。但是,这种程度的挫折就能把事情了结,就能将你过去的罪孽一笔勾销……稻盛君,该庆祝一番才对啊!”

我觉醒了,灾难的发生,是自己过去犯下罪孽的报应,如果不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

对挫折和灾难抱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个观点非常重要。

估计今后经济的不景气将越发严重,销售货款无法回收,到手的支票不能兑现,等等,会发生各种纠纷或灾难。越是面临这些障碍,不让感性的烦恼困扰自己,朝前看,坚强地活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稻盛11.jpg

后记:转帖网友的一段话:稻盛和夫icon留下的恰恰是我们最欠缺的精神,那就是极致的用心,是物质与精神幸福的融合统一,是精神与意志的融合统一,是本心与外物的融合统一,是天道与人道的融合统一,是极致与创造的融合统一,是当下与未来的融合统一,是天人合一的融合统一,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践行的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语来表达,那就是用心,那就是最极致的用心,用心和热爱才是一切幸福的根源,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用心才是一切,我们最欠缺的就是极致的用心,所谓的经营之神就是极致的用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敬天爱人,至简至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353396.html

上一篇:王中林︱千里走单骑的科学家
下一篇:北京大学张海霞教授团队在多模态传感体系及多参量解耦合设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收藏 IP: 101.39.21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