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填报高考志愿请多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

已有 2530 次阅读 2020-7-24 15:43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考, 评价

 2013-10-11

 

刚上来看到一个很热门的消息:刘丁宁,从港大休学(有人说退学)复读要考北大,乍一看有些吃惊,但仔细想来很不奇怪,因为之前客串过一次招生,在某些省份看到过学生刹那间成为状元(可谓一夜之间爆得大名)之后的变化,当然更多的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变化,因为学生几乎都见不到了。讲其中一个和小刘同学一样的文科生的例子吧,这是一个桌子上刻着“北大,我来了”的孩子,本来也不是他们学校最好的文科学生,高考前的冬天我去他们学校做过讲座,孩子算是我的一个粉丝,主动跟我联系过,结果高考成绩出来,他一夜成名成了全省的状元,这下可了不得!因为留有联系方式,我发短信去恭喜一下,孩子回信了:“老师,我现在联系很不方便”,后来才知道他和家人在得知分数后第一时间就被“请到了某处”,24小时有人照顾,连爸妈上街买东西都有“陪同”,发短信和跟外界联系都有比“棱镜”计划更严密的保护,当然还有高额奖学金的诱惑,具体情况也就不谈了,反正他没有来北大读书,重要节假日他还会发个短信来简短问候下,有时候看到他欲说还休的短信也蛮替他心酸的,但是毕竟是个人的选择,这个中滋味也只有自知了。

没几年就听到招办的老师说:北大再也不公布招生的状元了,也就没再提过这事,没想到今天看到小刘同学最终还是要圆北大梦的报道,联想起那个孩子,禁不住要说几句关于高考招生和报志愿的事儿:其实高考招生和报志愿是一个对自己人生和成绩做个交代的“良心活儿”,你喜欢北大又有考上北大的成绩,就报北大好了,如果有心但是无力也就只能错过了,如果有这个能力但是不喜欢北大,那就不报好了,以后还会有圆梦北大的机会;报志愿不是为了父母、学校也不是为了那个看似“馅饼”一样的奖学金,是自己的能力和梦想的综合。而目前很多时候招生和报志愿,包括父母、中学和大学的掺乎,搞得高分的学生完全不知所措,有时甚至做出完全违背自己心意的选择,最终还是遗憾,心酸只有自知。

小刘同学的例子在高考的状元或者高分同学中不是个案,只是很多人没有她这样的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她既然开了这个头,我想也是给今后的高分考生、家长和学校一个提醒吧:报考志愿和选择学校还是要理性,人最终还是要随着自己的心走的,名利无论何时都是身外之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243413.html

上一篇:张海霞︱软软的文化硬硬的核
下一篇:张海霞︱只要家长不瞎闹,孩子都能发展好!
收藏 IP: 111.198.225.*| 热度|

2 张鹰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