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这是我8月10日在北大给暑期学堂的同学做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欢迎大家来到北大,今天非常高兴在邱德拔体育馆给大家做报告,我想是机缘巧合也是天意,因为11年前的今天,也是这个地方,2008奥运会的乒乓球赛在这里举行,那时我和你一样坐在观众席上,非常地激动,我拼命地喊,把嗓子都喊哑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全程都是给国外的运动员喊加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乒乓球运动员实在是太强了,水平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所以我给国外运动员打气:加油啊!打得再好一点!很骄傲,我们拿下了全部的冠军,这是唯一一个没有奏响过其他国家国歌的场馆!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在这里,我以这个为场开白,是因为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创新,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长为像中国乒乓球远动员一样的创新选手,那时候,我们真的是不担心我们的对手,还会希望我们的对手更强!
我是张海霞,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我是微电子系的老师,我们的研究方向就是大家现在非常非常关心的“中国芯”!这是一个跟创新创业紧密相连的热门专业,也是一个跟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命运与发展息息相关的行业!
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中国集成电路芯片的进口数据吧。中国集成电路的产值不足全球的7%,而我们的市场需求是全球的1/3,所以我们的集成电路芯片大量依赖进口。从2013年我国花费2300亿美元进口了2600颗集成电路芯片,到2018年这个数据涨到了4500亿颗3125亿美元!连续六年排名大宗进口商品第一,是排名第二的原油的两倍,超过铁矿石、铜、钢和粮食等大宗进口商品的费用的总和!这个数据太惊人,这就是为什么中美贸易大战去年到今年在集成电路进口这个关卡上会成为你死我活的斗争!
那么这事关命脉的芯片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它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世界的?这一段芯路历程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创新创业的故事。
1、芯路历程
芯片的起源其实跟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来自硝烟弥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德国1939年9月1日在欧洲大陆发动的这次人类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一时间凭借船坚炮利和空中优势,打得到欧洲大陆支援作战的英国军队一时毫无还手之力,于是,在1940年5月26日到6月3日在英吉利海峡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撤离: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到英伦三岛养精蓄锐、发展战术武器和军备,终于在4年以后的1944年6月6日重新集结,在英吉利海峡的另外一端与美国军队一起实现诺曼底登陆,开启二战的新局面!
这四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英美能够重新占领战略的制高点夺回战争的主动权?!
是这期间在英美两国为了战争而诞生的两项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第一项就是人工智能,1940-1942年期间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他研制成功了图灵机,破解了德军的潜艇密码,在随后的战争中让英军对德军的战略部署一清二楚,图灵机,这一人工智能的先驱就这样诞生在二战的硝烟之中,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很遗憾,由于保密和图灵的早逝,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战后没有快速发展起来。
但是,比图灵机晚一点诞生在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却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开端。194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主要是为了快速计算出炮弹的弹道、提升打击精确度而设计的。这台占地近百平米的庞然大物,最核心的元件是17840个真空电子管,耗电量惊人,散热很差、可靠性不行,因为任何一个坏了以后,整台机器就不工作了!
于是就有很多科学家开始想:如何能够让真空电子管的寿命更高、体积更小、能耗更低呢?当时聚集在贝尔实验室的一批顶尖科学家组成了一个攻坚团队,集中攻克用锗半导体材料制作放大器来替代真空电子管。1947年12月16号,他们给全世界送来了一个伟大的圣诞节礼物:第一个点接触型的晶体管诞生了!这个看起来很粗糙的小家伙,却可以在平面结构上实现电流和电压的上百倍放大!贝尔实验室研究小组的三位科学家:约翰-巴丁、华特-布拉顿和威廉-肖克利,1956年以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中,研究组组长,威廉-肖克利在获奖之后选择不走寻常路,他竟然开始创业了:在他的家乡加州圣塔克拉拉山谷成立了肖克利实验室公司!
但是威廉-肖克利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的高台上下海创业的神话以失败告终,而当年选择跟他一起创业但是由于意见不同被他怒骂为“八大叛逆”的八个年青人,在离开肖克利之后却是敢于用青春赌明天,开创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1957年10月份八大叛逆凭着纽约仙童照相器材公司投资的3600美元种子基金起家成立了仙童半导体有限公司,到1959年7月份他们就开发出了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平面集成电路加工工艺,1958年年底就成长为增长最快的公司。他们于1960年制造出了全世界第一块可以实用的单片集成电路,1965年仙童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美元的公司,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仙童,这家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高科技公司正式登上了纽交所的历史舞台!
1967年他们先后从仙童出来创办了多家集成电路公司,实现了创业路上的凤凰涅磐。他们先后创办的公司有:National Semiconductor,AMD,1968年7月八大叛逆之首罗伯特-诺伊斯、高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创办的Intel,到今年7月18日正式年满50岁的Intel,可以说真正地改变了这个世界,Intel Inside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向披靡!
从仙童出来创业变成了一种新风尚,这些企业都集中在圣塔克拉拉山谷--这个当年他们被肖克利驱逐的地方,逐渐成了一道亮丽的创业风景。1971年1月11日,一位记者写到:圣塔克拉拉的山谷应该叫“硅谷”,因为这地方聚集着全世界最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用硅材料改变了世界!这就是现在风靡全世界的硅谷的真正来历!
硅谷,也成了高科技创业者的天堂,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汇集于此,开始他们的创新创业改变世界的梦想。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创业家说到:“成熟的仙童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他就是在硅谷长大并在硅谷创业成功的创新之父:史蒂夫-乔布斯。1976年4月1日他和同样在硅谷长大的好兄弟一起创办了闻名遐迩的苹果公司。
当然在这里诞生的以芯片为基础的公司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司远不止Intel、苹果这些,还有与Intel的芯片无缝链接的微软共同形成了Win-Tel模式开启了电脑信息时代,还有做网上支付之父的埃隆马斯克,做社交媒体改变现在人类交流模式的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尽管他们都是不以芯片著称,但他们大多数公司都集聚在硅谷,而且都是在芯片所能提供的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一代又一代用芯创业的硅谷青年。
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创业仙童们的努力,从晶体管这个伟大的原始创新开始,形成了影响世界的集成电路产业,让人类社会从机械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全世界人民沿着这条芯路历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这个芯片无处不在的芯时代!
70年,弹指一挥间,同样的70年八大叛逆和他的兄弟们开始的创新创业改变了世界!这也是我们当下讨论最多的创新创业的成功范例和典型。可以说是我们全社会最渴望的创新创业,我记得有一个朋友听完我讲座,回去发了一张很有趣的照片给我: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作业太多就没去!
坐在台下的你可能也是这么想的:我们要全力以赴战高考,哪里有时间想创新啊?!确实如此,中国的青少年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全力以赴地备战各种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从升幼儿园,学生都是应试狗,应试就是独木桥,中国的孩子,苦命的娃啊!
正是这夺命的应试教育抹杀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的呐喊声不绝于耳。仿佛应试和创新就是一对天敌,水火不相容,只要应试教育继续,我们孩子的创新能力就一定不行!要想创新,必须革命掉应试!这似乎是中国社会和教育界的共识。
2、应试与创新是一对天敌?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应试和创新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必须你死我活吗?
日本的考生真的要砍人!因为日本有着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高考制度。
日本将高考形容为“受験地獄”(考试地狱)、“受験戦争”(考试战争)。还有一个成语专门用来给高考考生的:四当五落,即考生每天睡四小时就能考上理想大学,如果睡五小时则会落第!
而且日本的落榜生很多,还有一个专门的绰号:浪人!一次失利为一浪,二次失利为二浪,三次以上统称为多浪。如果升入不理想的大学退学重考,则被成为“假面浪人”!
所以,以应试为代表的日本高考其严苛程度丝毫不弱于中国。可不同的是,日本在过去的18年间(从2000年到2018年)获得了18个诺贝尔科学奖还有一次文学奖,因为其他国家的获奖者基本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国外教育背景,比如,2017年虽然有六位美国科学家获奖但是均为移民;而日本的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全是日本教育背景而且是在日本参加如此严苛的高考之后取得成功!这一点真的是堪称世界奇迹!
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日本的教育来看,即使是最严苛的应试制度下也如此大规模批量化地为全世界奉献了如此优秀的创新人才群体,原来应试和创新原来不是一对天敌!我们不创新的根源原来不在应试教育本身,就像踢足球一样,不是球赛不好,是我们自己踢得不好!
我们不创新的根源原来不在应试教育本身,就像踢足球一样,不是球赛不好,是我们自己踢得不好!
那我们怎么究竟该怎样来改革我们的应试教育让它也支持和培养创新呢?我们首先就要看看这些创新人才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3、创新人才的特质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提问过很多典型的创新人才,他们都给与我思考和启示,这里我举几个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普遍特质。
第一条就是要自信
这个人是日本的诺奖获得者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他15年9月到北大来做讲座,我还跟他聊了聊天,他的故事很有启发,我后来写了一篇《输在起跑线上的中村修二》。
当被问到当年为什么会做蓝光LED时,中村修二的回答很简单:拿到Ph.D学位!
这是他1988年前后他去美国大学访问交流一年期间受到的刺激:别人问他有Ph.D学位吗?没有,他所毕业的德岛大学根本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他马上意识到:没有Ph.D学位,你什么都不是!一定要尽快拿到Ph.D!可是他当时所在的那家小公司是在一个岛上,他所毕业的这所岛上大学,根本不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利,但是还有一个渠道,就是论文博士学位,发表5篇学术论文可以被授予博士学位,于是,回到日本的中村修二只有一个目标:发表5篇学术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做什么呢?他遍寻当时他可能涉及的领域,只有GaN方向上人少,难,但是有机会,于是,他开始了一年半的攻关,同样是改造设备,他没有博士学位的好处是不受理论的限制,而他自己按照最不常规的套路改造,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就这样,中村修二在自己的一番艰苦努力之后竟然独辟蹊径实现了突破!在日本国内发表论文的时候,会场里只有不到5个人,最后三个人得了诺贝尔奖!
尽管中村修二现在讲起来很轻松,可是从他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是我们印象中那种“输在起跑线上”的典型代表:出生不高贵,上学不出众,高考不成功,上的大学更是在日本排不上号的偏远岛上的地方大学--德岛大学(应该达不到211水平),拿到硕士学位后选择在岛上一家民办乡镇企业--日亚化学(Nichia)上班,没有团队,更没有强有力的支持,可是就这样的一个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屌丝工程师,一个长得充满“阶级仇、民族恨”、很不会说话的刺头儿,实现了震惊世界的完美逆袭!仔细看中村先生,他身上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就是“自信”“不服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信自己、挑战自己、永不放弃!
第二条就是要坚持
这个人是法国的穆鲁教授,他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第一次公开讲座是在北大物理学院,10月13日,当时现场人很多,有一位记者提了一个问题:穆鲁先生,你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穆鲁先生想了半天,说:接到电话之前我也不知道我得奖,所以我确实没有什么获奖秘诀可以分享,但是我在这个领域将近50年了,我们每年都在进步都在进一步探索都有新的成果出现,每一次进步都让我和我的团队兴奋不已,如果非要说秘诀,这就是:保持你对世界的好奇心、坚持你热爱的科研方向。
无独有偶,2016年10月3日,诺贝尔委员会将医学奖授予发现细胞自噬机制的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他在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也是这么说的:“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这让他走上了科研的道路,之后在二十五年的学术长跑里,他经历了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转专业、独自缩在小实验室长达九年无人问津的学术生活,但是他一直在坚持,直到做出了这样举世瞩目的成果。
从他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保持好奇心才会发现真正的科学问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第三条就是梦想
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他是我的偶像,因为从了解这个世界开始,他就一直在世界的前列,从他创办的微软公司到每天打开电脑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这位温文尔雅的世界首富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他2017年到北大来演讲,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偶像,他讲的是《改变世界生逢其时》,真好,这个已经做了世界首富很久的人,不满足于他的功成名就,而是鼓励更多的人投身未来世界的建设,帮助那些贫穷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就在这个舞台上,光芒万丈,不是他的财富带来的金光,不是他的荣誉带来的辉煌,而是他浑身上下散发的理想主义者的梦想光芒!
这就是一个创新创业成功的英雄所带给我们的冲击:他不是为了财富而活,他不是为了荣誉而战,他是为了梦想全力以赴、永不停步!
梦想是支撑一个人终生奋斗的源动力!
今年三月份,我举办了全球创新教育大会G-iCAN,邀请了很多人来讨论创新教育的问题,其中有一个专场是诺奖创新论坛,来的是以色列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博士,他特意提出只讲青少年创新教育,他说:创新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种子散播的越早将来越可能收获。他那天的演讲非常精彩,从自己在以色列受教育的点点滴滴说起,最后的总结是:“创新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保持好奇心、坚持做有意义的事,为社会做贡献,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自信·坚持·梦想!
这不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创新人才的特质吗?!而这样的人才我们身边其实就有!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学院的同事: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的王选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一生不正好是“自信·坚持·梦想”的创新人才的写照吗?!
4、王选的创新创业之路
王选先生是1954年从上海考入北京大学的,那时候没有计算机系,所以他在数学力学系上课,到大三的时候,我们国家开始搞计算机,于是聪明好学乐于钻研的王选参加了北大计算机一号的研制,成为国家第一批钻研计算机的研究人员,他主攻硬件,到65年他参加了AlGOL60软硬件相结合的编译系统的研制,可以说在科研上初出茅庐,与远在天边的世界同行们奔跑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道上;可是后来中国进入特殊时期—十年文革,王选身体不好常年病休、被打为特务而进行思想和劳动改造,研究被迫都停了下来,可是世界的信息技术发展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动荡而停步,十年间那些跟他几乎同时起步的美国同行们已经开始把信息科技推上了史无前例的快车道:创新创业的硅谷形成,让信息技术进入每个人生活的苹果和微软公司也先后成立,信息技术已经在改变世界!而此时的王选则从50年代的时代宠儿变为了时代的弃儿。
时代不等人,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也影响到了我国政治的中枢神经,国家在74年8月份出台“748工程”,全面推进“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一定要让汉字在未来的信息世界里保留生存之地!
75年春,正在思想改造的王选从夫人陈堃逑老师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敏锐地发现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必须要让我们的方块字能够在信息时代进行广泛传播,于是,他拖着病体开始了人生最艰难的攻关:无资料、无支持、无团队,但是他知道自己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坚信自己可以做到:基于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高倍率压缩和还原方法,这一对于汉字信息化来说最重要的原始创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出来的。
这种方法不仅保留了汉字方块字的美、而且用数学方法极大地缩小了存储的信息量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字形变化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这也是我们汉字融入信息技术的基石,为后来的各种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它成为中国第一项国际发明专利!
在这样的原始创新基础上,1981年王选带着团队做出了第一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原理样机,出了中国第一张信息出版的报纸样张,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王选老师和当年发明晶体管的肖克利一样,已经是在科技创新上最顶尖的人物,可是和肖克利一样,王选老师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实验室成果,他要他的技术真正发展成商品,应用到每家出版社,让出版社和印刷厂告别有毒有害低效率的活字印刷!他带着团队开始从实验室原理样机到真正产品的研发,这一做又是4年,和山东潍坊的华光厂合作,1985年推出可以进行书籍排版印刷的华光II型激光照排机,1987年的华光III型激光照排机最终突破极限,在经济日报社实现了大型日报的及时排榜和印刷,让我国的出版界真正实现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信息化出版时代!
从1981到1987年这6年时间,是王选和他团队艰苦创业的第一阶段,让一个原始创新技术真正走出实验室成为了改变行业和改变时代的产品!从这一点来说,王选老师已经超越了肖克利,因为肖克利创立的公司最终没有实现他发明的晶体管的产业化,而是由他轰出门的八大叛逆创立的公司来实现的。
王选老师此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做原始创新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创业者!
可是创业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合作的山东潍坊华光厂在激光照排系统热卖以后,开始不给北大王选团队知识产权费,而且在1990年还把王选团队告了!此时,王选无奈,在北大只好另起炉灶:北大方正公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1年成立的,创业一切从头再来!
这一次真的是凤凰涅槃:王选老师带着北大方正在激光照排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汉字的信息传播与传统做了一次彻底的告别:
1990年发明卫星远程传版系统让报社告别了报纸传真机;
1992年研发成功图片与文字的合一处理和输出让报社告别了电子分色机;
1994年研制成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让报社采编人员告别了纸与笔;
1999年方正直接制版系统研制成功,让报社告别了胶片,从此进入了全信息处理时代!
技术的创新是原动力,让所有的用户都能够用上最新的产品、在市场上开拓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意义。王选老师带着方正团队从国内市场上的全面胜利,开始出海让以繁体字为主要媒介的港澳台也迅速用上了先进的激光照片系统,然后又为与中文一衣带水的日文出版开发了专门的日文系统从而拿下日本出版市场,一直到东南亚到海外,方正先进的激光照排系统带领以汉字为主的世界出版界进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
王选还非常敏锐地预见到未来的信息传播绝对是智能媒体的时代,他们在90年代初就开始布局网络化数字化出版技术,从而引领了跨多媒体的传播新趋势。
这就是王选先生的创新创业之路,从1975年开始,他从最底层的原始创新出发,到实验室的原理样机,再到形成真正的产品开始改变市场格局,再到知识产权的纠纷不能解决后自主创业形成方正品牌影响世界,这不仅是一条蜿蜒崎岖、艰苦卓绝的创新创业之路,他更是充分演绎了“自信·创新·梦想”的创新人才特质!
首先是他的自信:1975年偶遇748工程提出汉字信息化压缩技术最核心的原始创新的起点,关于这一点上王选曾经说过:当所有人对你的新想法说“Couldnot do it”的时候,你的回答是:Do it myself!这句话太霸气了!这也正是王选的写照:无论多么艰难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其次是他的坚持:1981年当他的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出了第一张样报的时候,做为科学家这时候已经很成功了,可是他坚持要把技术实用化,做出真正的产品,就有了1981-1987年的华光型号激光照排机的不断研发;当华光机真正成功以后,1991年他被逼无奈从零出发成立方正再创业,其中艰辛真的是非常人能忍,但正是王选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有了方正后来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是他的梦想:1995年方正在大陆拿下95%以上的市场,王选老师也早就评上了院士,名满天下,此时功成名就的王选老师却带着方正开始远征海外,为的是什么?是梦想,让中华文明最骄傲的汉字系统能够走遍天下、影响世界!
做为全世界二极少数走过了创新创业全过程的人,王选老师值得我们骄傲!而像王选老师一样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在北大还真的不少!
就拿去年国家表彰的100名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来说吧,来自北大的有11人,占全国的11%,他们有北大的老师:王选、厉以宁、林毅夫,有北大毕业的校友:于敏、王家福、李彦宏、邹碧华、胡福明、钟南山、屠呦呦、樊锦诗。每一个名字都如雷贯耳,每一个的身上也充分体现着“自信·坚持·梦想”的创新者品质!
于敏,我国两弹一星的功勋,氢弹之父,也是著名的中国土专家一号,他是两弹一星功勋专家里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出过国的人,他在北大物理系读完了本科和硕士直接就参加了这项著名的工程,独创了氢弹的于敏构型!这就是自信的北大人!
樊锦诗,敦煌女儿,一个柔柔弱弱的上海姑娘,在北大考古文博院读本科期间,毕业实习去了渺无人烟的敦煌,因为那一句“我一定要让世界知道敦煌学在中国”的誓言而执着坚守在敦煌60年,不仅让敦煌学成为中国历史的名片,更让敦煌成为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张辉煌名片!这就是坚持的北大人!
林毅夫,一个抱着篮球游过海峡而来的赤子,坚持研究中国经济几十年,成为世界银行的副行长,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献计献策!没有什么比他去世行副行长上任前跟同学们说的的这段话更能代表北大人的梦想了:
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
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
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
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林毅夫老师的话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北大人的梦想!
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你们现在身处的地方:北大!这就是你们身边的师长:北大人!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北大是常为新的”,在这里每一代的北大人都时时刻刻地践行着“自信·坚持·梦想”的信条,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创新人才!
就像我的开场白那样,2008年在这个场馆里无数次升起了五星红旗,因为我们的乒乓球队具有绝对的实力站在竞技体育的世界之巅;20108年我们在这里迎接了从珠峰归来的山鹰社的英雄们,他们用自己坚实的脚步、坚定的信心和超人的勇气成为第一支登顶世界之巅的大学生登山队!
今天,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这里迎接你们,欢迎你们来到北大这片创新教育的热土,在这里开启自己的创新人生,希望未来有一天,你们中的每一位都能够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创新领军人才,站上世界之巅!
我们相信:在北大,创新由我不由天!我们都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Yes,iCAN!you CAN!we CA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