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教育突围之基础教育育人

已有 4556 次阅读 2019-1-19 14:29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突围, 基础, 任正非

 

张海霞︱教育突围

2019-01-19

今天真的被任正非这个帖子打动了《任正非:投资教育,二三十年后穷孩子就会变成博士》:任总竟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大谈教育而且是基础教育,真的是高瞻远瞩的企业家,这是站在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高度上看问题,投资教育就是为国家发展夯实最牢固的基础,为民族腾飞扎下最深厚的根系,为世界未来种下最美好的种子!作为教育工作者,真心敬佩任总,同时更是感谢任总,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不是为自己的企业唱赞歌而是为中国的教育鼓与呼!借此机会也从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谈谈中国的教育该如何突围。

之所以说是“教育突围”,是因为我们不是不重视教育,而是对教育的重视现在真的是做不到点子上,看似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要把教育搞上去,从国家到地方每年大会小会地讲、各种文件累积成山,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非常光鲜,各种评比和活动轰轰烈烈,再到每个家庭简直是为教育上刀山下火海一般地奋不顾身,其实是用光鲜亮丽和坚固无比的城池把“里面那个受教育的弱势群体”重重包围起来,让它失去了自由呼吸和自然成长的机会!而,真正的人才必须是在自然的环境下自如地呼吸着新鲜空气成长起来的!所以,中国的教育真的要搞好,必须从现在这种铜墙铁壁一般的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才能够真的培养人才!

教育突围从年龄段来说,主要有三个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先来谈谈关于基础教育的突围。

张海霞︱教育突围之基础教育育人

南怀瑾老师说过,最近100年的教育目标全错了,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目标全是“谋生”,而不是“育人”!这句话不敢全部赞同,因为谋生也很重要,但是在中小学阶段,目前我们全社会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谋生”而是“应试”!从怀孕开始担心学区房、择校到辅导班,几乎是所有家庭的焦虑所在,才形成了《疯狂的黄庄》这样的极致教育癫狂!其实这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一件事“应试”!孩子必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上最好的学校、找最好的老师才有可能在应试这条路上走得最风光!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最需要培养的健全人格、养成的良好习惯完全被压倒一切的分数所替代,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各种培训、辅导和择校的最终归宿),学校对家长和社会的终极交代也是分数(各种排名、升学率等等的最终体现),孩子的生活可以不自理(家长和孩子甚至还以此为荣)、孩子的性格可以很怪癖(各种留守儿童的普遍问题)、孩子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可以都忽略、孩子的精神状态永远是个不需要谈的话题!

所以,在孩子18岁之前几乎是全部注意力都在“分数和应试”这一表象上,对最需要关注的“成人”教育问题我们都视而不见,家庭教育缺失了对孩子生活能力和习惯以及基本社交的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则在树立孩子的三观以及心智成熟等方面上全线沦陷,所以,在目前片面强调应试的青少年教育中基本上是:学习好是一俊遮百丑,学习差则是一丑毁所有!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被学习好掩盖的各种不健全的问题会在长大后成为心理障碍,而学习差的很大一批则难以摆脱自暴自弃的心理阴影!

所以,基础教育的突围方向是要重视“育人”而不只是应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三件事:

首先,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像任总说的“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只有足够多高素质的基础教育老师从小规范和引导孩子,扎实基础,孩子们长大后才能走得更远;

其次,必须要“教育家长”,现在基础教育的很多问题来自家长,有人说中国式家庭是“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很对,所以,需要教育和引导家长,承担他们该承担的家庭教育责任;

再次,松绑各种基础教育的考核和评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必须承认教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考核和评比都是拔苗助长的手段,让孩子和老师乃至学校丧失耐心,欲速则不达。

最后,拓宽评价标准和机制,淡化应试所形成的标准答案思维方式,我之前曾经说过“标准答案不可怕,可怕的是标准答案思维”,我们不可能取消中考、高考等考核选拔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选择多样化,在教育中要淡化标准答案思维方式。

我们的基础教育只有从这些方面突围,才有可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人格健全的人才,让更多的孩子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下一篇我们再谈谈:

高等教育的突围方向:创新而不是谋生

社会教育的突围方向:成长而不是焦虑

 

任正非: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19-01-18 18:05:32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变成人才大国,我们与别人的竞争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

综合编辑 | 杨倩

教育问题,是任正非在1月17日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谈的最多的问题。

任正非说,这个时代对一个国家来说,重心是要发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难有有作为的基础研究。给农村教师多发一点钱,让优秀人才愿意去当教师,优秀的孩子愿意进入师范学校,就如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粟裕、黄克诚、许光达、恽代英……都出身于师范学校一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任正非指出,但现在教师待遇低,孩子们看见知识多也挣不到多少钱,所以也不怎么想读书,这样就适应不了未来二、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社会就可能分化。我们国家面临着这种分化,就应该要把基础教育提到国家的最高纲领,才能迎接未来的革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应是党和国家的主要责任,每个公民的义务。今天满街高楼大厦,过二、三十年就变旧了。“如果我们投资教育,二、三十年后这些穷孩子就是博士,开始冲锋,国家就会走向更加繁荣。”

任正非说,振兴教育不在房子,在于老师。黄埔军校就是两条绑腿,抗大就是一条小板凳。抗大的电影,搬个小板凳,坐在黄土飞扬的土地上,听到毛泽东没有麦克风的讲话,就建设了新中国。黄埔和抗大怎么不是世界上两所伟大的名校呢?所以,物质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最主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得到尊重,这个国家才有希望。社会就是应该有口号“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再穷也不能穷老师”。

在任正非看来,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一定会有一场巨大革命,在生产方式上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工业生产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他强调,如果将来会出现中美博弈,中国首先还得重视教育。华为在海外派遣员工有4万多名,为什么大多数员工都不愿意回来?孩子上学问题,回来以后怎么插班,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这样一系列问题,让华为的员工流动不起来,孩子回不来。即使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但是回到深圳就进不去学校。因此教育是我们国家最紧迫的问题,要充分满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因此,盲目的人口红利化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生产方式是走向人工智能。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变成人才大国,我们与别人的竞争才更加有信心,因此,小学教师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当然,今天教师待遇已经比过去好很多了,但还要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国家未来才有希望,才能在世界竞技中获得成功。”任正非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157944.html

上一篇:张海霞︱请记住脑袋是用来思考的
下一篇:张海霞︱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
收藏 IP: 111.199.188.*| 热度|

11 武夷山 刘立 梁庆华 卜令泽 褚海亮 蒋永华 武昱 吴嗣泽 周忠浩 郭奕棣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