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亲亲相隐VS大义灭亲

已有 7499 次阅读 2013-12-3 22:5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这是从古以来,司法制度上看似对立的两条原则。以孔子为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微子篇》)

 

在批孔的时候,这条论语是儒家反对法治的铁证。事实上,从“汉律”以来,亲亲相隐都是作为一条原则出现的。到民国,好像没有明文,但在实践中,还是普遍施行的。

 

大义灭亲,则貌似对立的另一条原则。实际上,孔子称赞叔向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叔向弟)之罪不为末,可谓直矣” 。

 
可见,孔子认为,偷羊事小,应该“子为父隐”。但叔鱼受贿枉法事大,就应该大义灭亲。但是究竟什么算事小,什么算事大。执行中很难掌握。在“唐律”中,倒是明文规定了亲亲相隐不适用于谋反、谋大逆、谋叛此三等罪,并不得相隐。故不用相隐之律。但灰色区间太大。其它朝代亦类似。

 

解放以来,我们主要是鼓励大义灭亲,基本上否定了亲亲相隐。这样导致了不少人性和亲情的悲剧。所以,在我们新刑诉法第188条中规定,法院认为如果有必要证明某人有罪的时候,可以强制证人出庭,但在后面跟了一句话,叫"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认可了亲亲相隐。

 

在国际上,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海洋法系,均容许证人、被告等如果认为法庭所需要之证词会对自己或亲情、夫妻关系造成损害,有权保持沉默,明显突出了对基本人情的尊重。

 

所以,这次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严禁刑讯逼供、体罚虐待,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大方向的。

 

但是,具体执行起来,难度也是很大的。首先,我们社会本来就人情味偏重,法治概念偏轻,跟发达国家群众守法观念和习惯相比还有所不足。其次,有些大案要案,如果不能强制知情人(往往是嫌疑人亲属)作证,破案率会有相当的下跌。所以,怎么协调亲亲相隐和大义灭亲的平衡,好像谁也讲不清(就我所知)。但是只要清楚认识到这两个原则的矛盾性,根据案情的恶性程度,适当调整权重,应该是有办法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46866.html

上一篇:戏说:孔子追星记
下一篇:我欲因风起,殷勤问嫦娥
收藏 IP: 123.116.138.*| 热度|

28 赵序茅 王春艳 曹聪 陈安 蔡庆华 赵美娣 陆俊茜 鲍得海 苏德辰 邹斌 郑小康 李宇斌 张能立 李志俊 王桂颖 张珑 武夷山 袁海涛 王荣林 白图格吉扎布 王鸿飞 廖晓琳 刘全慧 chaijf DXY1234 christine decipherer hai135753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