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如果希特勒赢了,“肥宅快乐水”或许就得变成苹果味儿了

已有 3710 次阅读 2018-7-30 21:3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本内容由【SME】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芬达的一则广告惹了众怒。

  这是为庆祝芬达75周年准备的,本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当时还出了芬达75周年复刻版,也是卖得一波好情怀。

  但是一句“带你回到昔日美好时光”的广告词,却招来了大众的口诛笔伐。

  

芬达75周年复刻版

  毕竟75年前的时光不但不美好,还可能是芬达最难以启齿的历史。

  公众的激烈反响,实际上源于芬达与纳粹德国的暧昧关系。

  有个不好的出身,这“美好的时光”也被指暗示“歌颂纳粹”

  

  在我们的认知里,芬达是可口可乐旗下的品牌,同样沐浴在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中。

  但那都是1960s以后的事了。

  芬达其实诞生于烽火连天的二战,而且还缘起纳粹德国。

  如果当初是希特勒赢得了二战,或许此刻的“肥宅快乐水”就得变成苹果味儿的了。

  是的,橙味橘色汽水只是芬达的现代标志。最原始的芬达,实际上只有苹果味一种。

  

  想要道明一切,还得从可口可乐这一世界软饮霸主说起。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可口可乐”不是句玩笑话,其背后正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传奇营销。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朝鲜这个国家没有可口可乐公司的正式业务,原因你懂的。

  而“coca cola”更是全世界第二多人认识的文字,占全球人口94%,排第一的是“OK”。

  

  可口可乐世界地图,可口可乐已在2015年重回古巴,所以想要来一杯“自由古巴”(一种朗姆酒和可口可乐的混合饮料)已不用远赴美国了

  不过,你别看可口可乐现在如此风光。

  在上个世纪这种被视为美国象征的碳酸饮料并不受欢迎。

  可口可乐想打入欧洲市场,屡屡受挫。

  但也有个例外。惟独德国人,对这类气泡水极度热情。

  

  实际上,第一款投入商业的汽水就是同样说德语的瑞士人发明的。

  那就是后来的怡泉(Schweppes)汤力水的前身。

  

  直至今日,德国人依然热衷于往各种饮料中加汽。

  就连无味的矿泉水都要有汽才得劲,“不然和喝自来水有什么区别”

  无法抗拒气泡水的诱惑,1930年可口可乐进驻德国饮料市场几乎是一炮而红。

  而德国,也是欧洲最早引进可口可乐的国家之一。

  在短短4年时间里,可口可乐在德国的销量就已翻了16倍,从每年六千箱的销量增加到了每年十万箱。

  

  
不过在那个年代,每个进口商品想要取得成功,都必然会经历一大阻碍——民族主义。

  德国同样有愤青,他们对可口可乐这种美国的舶来品,自然十分抵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和纳粹掌权,这种时局对可口可乐就更加不利了。

  但幸好也正是这一年,马克思·基思(Max Keith)开始接管了可口可乐德国公司的业务。

  他本是一位德国商人,身材高大、口才了得,还留着希特勒同款小胡子。

  正是他的对德营销,拯救了德国的可口可乐业务,更扭转乾坤地使销售额更上一层楼。

  

  马克思·基思(在谷歌唯一能找到的肖像)

  他一上手,就彻底改变了可口可乐的宣传策略,开始疯狂促进可口可乐在德的本土化。

  其目的正是让德国人相信,可口可乐就是德国人自己发明的。

  只有将可口可乐的形象与纳粹德国紧密连接在一起,他们才会对可口可乐产生好感。

  例如在可乐的各种包装打上纳粹的标志,连开瓶器这种周边都做成万字标。

  

  为了讨好纳粹,纳粹党的各种活动上都能见到可口可乐的身影,既出钱又出力。

  1936年,德国的柏林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就是最大的赞助商之一。

  基思为运动员和观众们准备了大量的可口可乐。

  

  除了提供饮料,基思还策划了这么一个宣传广告。

  

  “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杯可乐”,正是那时候可口可乐的口号。

  完全就是碰瓷希特勒的口号——“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

  

  1935年,一家苏打水饮料公司Afri-Cola还放出风声,指责可口可乐是一家美国犹太人公司。

  基思头都差点被吓掉,为了澄清真相,基思马上紧急召开了全体会议。

  会场上挂满了纳粹的标志和巨幅的希特勒照片,将谄媚与讨好这一套做到了极致。

  他当时还组织了全体起立行纳粹礼,对着希特勒画像高呼希特勒万岁。

  这才打消了纳粹的怀疑。

  

  但不得不说,可口可乐的营销战略是成功的。

  在纳粹上台后的几年里,可口可乐的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每年翻一番。

  1933年至1939年间,纳粹德国出售的可口可乐数量就从每年10万箱上升至450万箱。

  1939年,在德国这弹丸小地就已经拥有43家瓶装厂和600多家经销商。

  

  

  而且,基斯的广告还真的洗脑了不少德国人。

  他们都相信可口可乐就是地道的德国出品,是德国的骄傲。

  以至于二战后,一些德国战俘看着美国大兵喝着可口可乐都惊讶不已——“他们居然也喝可口可乐”。

  

  希特勒在二战前期,势力所向披靡。

  而基斯的可乐,也随着德国军队进入被征服的国家,从意大利、法国,到荷兰。

  

  哪个国家臣服于德国脚下,当地的可口可乐业务便会落到基斯手上。

  到1940年,德国也成了可口可乐销售是全球最成功的地区,仅次于可口可乐在美国本土的销售额。

  

  

  几乎每一位德国人,都已经习惯被可口可乐“奴役”。

  战前,可口可乐在欧洲的销路都不顺畅,但偏偏在这个独裁帝国的庇护下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成功,在整个世界局势动荡前都是不堪一击的。

  在德国与美国日益交恶的情况下,基思的可口可乐公司在德国再神也有个限度。

  

  日本袭击珍珠港

  到1941年,这一切都变了。

  那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被卷入二战。

  这也意味着,美国的公司必须立即停止与敌国的所有商业活动,不然就是通敌。

  此外,德国政府也威胁道要没收“敌方”的企业。

  例如通用汽车撤出德国,IBM被德国占领。

  毫不意外,美国也将彻底切断可口可乐原浆的对德的出口。

  

  原浆,是可口可乐的灵魂。

  直至今日,这个神秘配方都只从美国总部生产,再运往其他地方。

  等到达目的地之后,直接灌水、加汽、装瓶就能拿去销售了。

  说白了,全球的可口可乐都是在美国生产的,其他国家不过是瓶装厂和矿泉水厂而已。

  

  所以断了原浆的路,就等于没有了鸡肉的肯德基。

  这下子,基思的可口可乐直接断货了,连他最宝贝的公司也有可能被纳粹收走。

  但基思当然不想失去德国这片庞大的市场。

  在这之前,他就已经想好应对办法了。那就是开发一种针对纳粹德国的全新汽水

  在德国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与他的首席化学家合作,最终瞄准了两种“废物中的废物”乳清和苹果渣*

  *注:乳清是奶酪生产过程中,牛奶凝结和过滤后残留的液体。而苹果渣则是制作果酒后的下脚料,类似于酒糟。

  

  为了给这种新饮料取个好名字,他还亲自举办了一场征名比赛。

  当他叫大家大开脑洞时,一名员工激动地脱口而出——“Fantasie”(德语“想象力”)。

  于是1940年,朗朗上口的Fanta(芬达)就成了这种德国魔水的名头。

  

  其实不难发现,最早期的芬达身上,山寨可口可乐的迹象很重。

  它依然采用了可口可乐最经典的玻璃瓶包装。

  虽然是苹果味的,但却不是绿的,基思依然将其颜色调得尽量与可乐一致。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全面取代可口可乐。

  

  随着可口可乐的供应量不断减少,基思也一边挖空心思地增加着芬达的投入量。

  虽然口味不如可口可乐(据描述味道有点像姜汁汽水),但在那个选择越来越少的时期,芬达无疑是最佳替代品。

  这芬达一推出,就立刻广受好评。

  到1943年,芬达的销量就已经达到300万箱。

  

  

  不过,更机灵的是基思竟还有门路绕过了禁止进口糖的禁令。

  所以与其他同类饮品相比,芬达的含糖量是最高的。

  对于战士食物越来越匮乏的德国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突破点。

  那时,含糖量高的芬达极受德国主妇们的青睐,她们纷纷购入开发成调料使用。

  就算德国民众没有糖,但却依然手握芬达。

  

  此外,基思还将这个配方推广到了荷兰分公司,因为荷兰也被切断了与美国总部的联系。

  不过稍有不同的是,荷兰的芬达将苹果渣换成了木莓渣。

  所以荷兰芬达是木莓味的。

  

  战争结束后,德国和荷兰分公司很快就与总部取得了联系,芬达也暂停了生产。

  直到1955年,可口可乐公司才重新审视起其潜力,推出了芬达新配方,主打橙味。

  目前世界上的芬达,有超过90种口味,销往100多个国家。

  

  虽然由此至终,基斯都没有加入纳粹,但他确实又与纳粹合作得非常愉快。

  这名逐利的商人,效忠的不是纳粹而是可口可乐公司。

  而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基斯也因保住了德国的业务被捧为英雄人物。

  不过,基思也许曾有过这样的愿景:如果德国获胜,如果芬达...

  *参考资料

  Mark Pendergrast.For God, Country, And Coca-Cola: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e Great American Soft Drink And The Company That Makes It by Mark Pendergrast

  James Hoare.How Coca-Cola became Hitler’s drink of choice.2015.01.28

  MATTHEW BLITZ.How Fanta Was Created for Nazi Germany.2018.01.1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26736.html

上一篇:李振声:向世界回答,谁来养活中国人
下一篇:臭脚上沾着的,是美食中“香味”
收藏 IP: 113.68.18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