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x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pxu

博文

高校三类评教简单比较分析 精选

已有 5540 次阅读 2025-1-19 11:19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高校评教是把双刃剑,用得好的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用得不好的话,可能也会有负作用。目前在高校中主要有三种评教,简单比较分析如下:

1.职称晋升评教

主要用作职称晋升基本依据,目前主要参考学生评教结果。结果无需排序,只需判断被评教人是否达到职称晋升所需教学条件即可。职称晋升教师对此类评教比较看重。由于学生评教结果的可信可靠度较低,因此建议职称晋升评教采用同行评教或督导评教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较好,从而能避免课堂教师翻跟头等教师迎合学生的问题。

对职称晋升评教来说,建议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

(1) 个人申请。由职称晋升人自己申请参加职称晋升评教,学院学校可设置一定条件,如学期教学评教或学生评教结果须达到中等以上或良好以上。如果采用学生评教条件时,条件不能过于严格,因为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可靠度不高,见下面分析。

(2)学院或学校组织同行或督导进行评教。评教时主要判断被评教教师是否达到某一级职称所需的教学要求,结果是通过或不通过,无需排序。

2.学期教学评教

主要用于学校每学期所有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应有排序,区分优良中差。学校参考此结果,对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奖励或惩罚。不同教师对此结果有不同看法,有些教师对此结果比较在意与相信,有些教师对此结果不是很在意。需要引入一些客观性标准来增加此类评教结果的公信度与可信度,如课堂抬头率、课堂互动度等。这种评教建议由同行评教或督导评教与学生评教,再加上一些客观数据来综合给出。由于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可靠性低的原因,建议加大堂抬头率、课堂互动度等客观数据权重和同行、督导评教比例,减小学生评教权重,让评教结果更具可信度与公信力。

3.学生评教

主要由学生对授课教师进行评教。这种评教结果由于主体分离的原因,加上受学生的年级、专业、学院以及个人态度等多方面影响较大,因此评教结果可信度与可靠性不高。虽然有排序,但排序结果也备受争议。学生评教结果可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供教师参考。或与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一起作为学期教学评教。建议学生评教结果不宜作为职称晋升评教依据。同时,学生评教结果是否可以向全体教师与学生公开,也值得讨论。

以上是我对高校评教的一点粗浅认识与理解,欢迎大家讨论与留言。最后,参考网络和其他老师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出学生评教结果可信度与可靠性低的原因分析

(1)  主体分离

“ 众所周知,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问卷都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是评价的结果用于对老师的评判,也就是说 决定这件事结果的主体和最后这个结果所影响的主体是分离的,这其实就违背了主体责权利同一性原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种设计本身我们就很难约束和保证学生做到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拍我了:“现在很多服务行业都有服务满意度评价,难道这都是不科学的?”这就 涉及到评价主体责任和投入的匹配度问题 。就学生评教这个事来说,学生每学期要上十几门的课,到期末集中评教的时候,学生就会面对如此多份的问卷,每份问卷又会包含很多道既有客观又有主观的题目。所以客观地说,如此操作很难让学生做到对每个指标体系的内涵认真把握和研读,这和服务行业服务满意度评价的难度远远不是同一个量级。 当学生评教所需要的投入远远超出学生内在责任感的时候,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就很难保证了 。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发现,为了突出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学生评教的结果会被玩儿命使用:评定职称、评奖评优、晋升休假、出国进修……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于是,这个 评教结果在被超范围使用的过程中,其科学性、有效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缺失就会被无数倍地放大。而从人性本质究其根源,就是评价方和影响方的主体分离造成的。 “  

(2)  评教结果准确度不足

首先,学生的评分很难真实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因为(a)学生就算到了期末,对课程的理解可能还是不够深刻;(b)学生打分受情绪的影响,不一定客观的;(c)学校规定评教后才可以查看成绩,很多学生被迫评教或仅是为了完任务而评教,所以这样的评教没有意义或评教结果真实性大打折扣。

其次,学生打分表的设计是否科学会极大影响评教结果。因此,有人建议 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来评价自己当年的老师——当师生之间已经没有利害关系,社会阅历也使得学生们的思想更加成熟,这样的评价会更加客观、公正和理性。

(3)  评教过程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存在较大差异性

如果你去教大四,就可能遭遇滑铁卢。学生有时会把各种情绪和压力(比如找工作)发泄到课程和教师身上。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大二、大三的评估更合理。还有实验教师很难高分,因为学生如果讨厌陈旧的实验设备,那也是老师的问题。另外,不同专业、不同难度课程也会影响教学评价。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最后一个分数很难去判断评教结果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4)  过分看重教学评价容易导致水课与少数师生攻守同盟的问题

对学生要求严格了,学生打分低。尤其是考试成绩判分低,不及格比例高,评教分数就会低。因此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学生,便高抬贵手,一律放行。这样容易产生大量的水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也会产生学生因为GPA想要高分而老师则想要好的评教结果,二者之间形成攻守同盟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44859-1469450.html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7 王涛 王从彦 汪运山 王安良 张俊鹏 李毅伟 孙颉 蔡宁 刘立 李剑超 张红光 崔锦华 梁洪泽 康建 朱爱军 郑永军 科学网互动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IP: 101.74.9.*   回复 | 赞 +1 [4]科学网互动   2025-1-21 06:34
高校评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未来要走的路还很远。希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能更加细致和灵活。
回复  不能很远了。拖了几十年。比这个问题困难的尖端科技都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2025-1-21 15:3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49.52.44.*   回复 | 赞 +1 [3]胡爱国   2025-1-20 08:32
最滑稽的是那些不怎么来上课的学生一样有“评教”的资格。我想,如果非要加学生评教的环节,至少应该设个门槛吧,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有什么资格评教?当然,现在的大学教育越来越扯,教学已经变成高校里最不受待见的环节,而评教只会让它扯得更离谱一些。
IP: 223.11.179.*   回复 | 赞 1 +1 [2]李毅伟   2025-1-19 16:49
希望能逐渐改善,呼吁管理部门推行手段时多一点合理讨论。
回复  是的,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关心讨论这个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和改善它。
2025-1-19 17:101 楼(回复楼主) 赞 1 +1 | 回复
IP: 116.1.22.*   回复 | 赞 2 +1 [1]王凌峰   2025-1-19 15:46
【过度】评教本来就是行政部门、一些高教的所谓研究者没事找事干。大部分教师都差不多。很好很差的都是极少数。抓极少数就行了。抓了这么多年评教,培养人才的质量比以前没评教到底有多大提高?教育部门、所谓的专家能证明一下么?口头上说什么重视教学、人才培养,毫无意义。
我是20世纪90年代读本科,那时候没评教,但我看当时毕业的本科生也没比现在天天评教的差。
教育,是个人似乎都可以指手画脚说几句,其实大部分都是陈词滥调【并非指博主,而是指一些所谓的专家、行政人员,很多专家、行政人员自己上课也不怎么样,要求别人怎么样当然容易】

1/1 | 总计:4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0 1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