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clj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hzcljz

博文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又有新发现

已有 1469 次阅读 2018-10-3 17:2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又有新发现

    1120日上午,尕海保护站工作人员给管理局汇报,他们在保护站附近监测发现了一对棕灰色鸟,其体形中等(24厘米),头黑,头侧具白色纵纹,臀、外侧尾羽羽端及次级飞羽狭窄横纹白色。雌鸟色浅而暗。 虹膜-偏红;嘴-黄色,尖端黑色;脚-暗橘黄。经查对《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其形态特征非常符合灰椋鸟,初步鉴定为灰椋鸟。

据了解,灰椋鸟分布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东北,冬季迁徙经中国南部,常见于有稀疏树木的开阔郊野及农田,习性为群栖性,取食于农田。此鸟为本区分布新记录。

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由于加大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上气候变化等原因,保护区的物种有了明显增加。2004年以来,保护局调查和监测发现的鸟类分布新记录就有42种,即发冠卷尾、中杜鹃、四声杜鹃(小杜鹃)、白眉地鸫、鸲岩鹨、灰椋鸟、长尾山椒鸟、黄头鹡鸰、褐冠山雀、白斑翅雪雀、红尾水鸲、红喉歌鸲、小嘴乌鸦、渡鸦、岩鸽、火斑鸠、玉带海雕、黑耳鳶、普通鵟、毛脚鵟、草原鹞*、普通旋木雀、[亚洲]短趾沙百灵、家燕、崖沙燕、极北柳莺、栗头虎斑鳽、中白鹭、池鹭、牛背鹭、渔鸥、斑嘴鸭、螺纹鸭、白眉鸭、普通秋沙鸭、鹊鸭、凤头鸊鷉、青脚鹬、白腰草鹬、矶鹬、针尾沙锥、扇尾沙锥等。

在发现的分布新记录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玉带海雕,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耳鳶、普通鵟、毛脚鵟,其余大多属于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三有”动物。

   李俊臻 

200611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654-1138627.html

上一篇:尕海湿地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初具规模
下一篇:尕海则岔保护区两座气象站即将启用
收藏 IP: 117.157.16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