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第一次写有关博后方向选择的博文已经八年,转眼间我来美国做博后也已七年,而距离第二次写有关博后方向选择的博文也已过四年,真可谓时光如梭,转瞬即逝!
现在回国工作的事已经基本尘埃落定,得些许空闲,我觉得有必要三议博后方向的选择,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当然也希望能对其他人有帮助。
我本科学物理,对生物渐渐产生兴趣,所以就选择生物信息系学方向攻读博士。博士期间主要分析流感序列数据,基于序列研究流感进化、抗原预测以及疫苗株推荐。很自然的,自己对生物优胜劣汰背后的演化规律产生浓厚兴趣,所以第一站博后在美国国立生物信息学中心(NCBI)进行基因组演化方面的研究。这个期间的导师David Lipman因为是NCBI的主任,行政任务比较重,自己又是这个领域的新手,所以一年后大家商议,为了我以后事业着想,转到同在NCBI的Teresa Przytycka实验室从事系统生物学研究,主要从事高通量大数据的分析,来揭示生物体转录调控在基因组水平上的规律。这些正是我第一次以及第二次写关于博后方向选择博文的背景。不得不说,自己当时还是比较任性,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来,先演化,再转录调控。这段时间文章有,但不是特别突出,联系国内工作也是碰了一鼻子灰。
下一步该怎么走,当时确是一个关口。从现实来说,我可以继续深入进行高通量技术、大数据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但如果想发表高水平论文,却需要脱离当时比较偏基础的研究,往能产生数据或者跟疾病直接相关的研究方向转。当时也确实有这样的机会,但自己再次任性了一把,转到自己感兴趣,但却没把握做成的方向,即现在的理论生态学的方向。当时自己也很单纯,就是觉得对单纯大数据分析逐渐丧失强烈兴趣,感觉大数据分析中无效或无意义劳动太多。而另外一方面,自己对从生物体本质机制出发的理论模型的兴趣却在不断增加,觉得那才是跟自己更贴合的正确方向。当然,自己并不是否认高通量大数据的重要性,只是觉得自己更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和利用它们。
从离开NCBI到现在已经三年,转理论生态学方向后的第一篇文章也才出来,中间过程想想却也不容易。但回首往事,我不觉得后悔,过去的每一步我会认为是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能对自己说的就是感谢自己坚持下来,初步建立起自己满意也能被大家初步认可的长远目标。我的所有这些经历,才使得我对系统生物学的认识够深入,才有学科交叉的思维与经验。我以后的方向是流行病的计算系统生物学,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演化相关的比较基因组学、高通量数据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以及动态网络模型相关的理论模拟),从传染病的产生、演化、传播以及防控展开系统的研究,不仅描述病原体的规律,也会同时囊括与之相关的宿主免疫反应的规律,通过系统的手法,定量的手段,揭示规律,指导防控与治疗。
如果你比我聪明,或许会走的更顺一些。但我觉得无论如何,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对所从事的事业的强烈热爱,以及刻苦与坚持是走下去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想清楚了这些,未来的方向自然水到渠成,而每段新的征程都是新的挑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