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119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1198

博文

[经济学家]丁少群

已有 3660 次阅读 2009-9-14 01:29 |个人分类:Econ.经济学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丁少群

丁少群

 【按】导师对他的评价是“才华横溢的学者”。

 丁少群, 男,19681月生,安徽安庆人,保险学博士、教授。1993年硕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保险学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几年来,主要承担《保 险学》、《人身保险》、《社会保险》、《保险企业会计》、《保险与社会保障专题》等课程教学,先后主持或主研有关国家级、省部级等研究课题10多项,出版 专著1部、教材2部、译著1部,在《会计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1.主要研究领域

政策性保险理论与实务、农村社会发展与保险保障、人身保险发展政策、农业保险理论与实务、风险管理与保险等

 2.主要承担课程

《保险学》、《人身保险》、《风险管理》、《社会保险》、《保险企业会计》、《国际金融》等

3.国内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69月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国家级重点学科)本科学习,19907月毕业;

19909月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农村保险,师从庹国柱教授,1993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担任保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711月调入厦门集美大学(福建省属重点大学)财经学院任教,先后担任保险教研室主任、金融系主任,兼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997月破格晋升副教授;

200011月评为集美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11月聘为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31月聘为厦门市人民政协特邀研究员;

20039月考入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保险学院攻读社会保险博士学位,师从林义教授,20066月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被评为西南财经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

20037月赴香港、20059月赴我国台湾地区,分别参加年金保险、农村保险研讨会,并考察农村保险及其他商业保险业发展。

20067月晋升教授。

20087月调入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工作。

4.重要的荣誉和学术兼职

厦门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厦门市人民政协政策研究室特邀研究员;

厦门市保险学会高级顾问;

福建省医疗保险学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中青年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5.完成与正在承担的主要课题

①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和费率精算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11月立项,课题编号为2007JJD790149。正在承担,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

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及实施难点研究———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编号为07&ZD047。正在承担,本人为该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

③经济发达城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07BSH066。正在承担,本人为课题第二负责人。

④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及扶持政策研究,农业部委托课题,199812月完成并通过鉴定,该课题研究报告获农业部软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本人为主要研究人员,排名第三。

⑤我省农村医疗保障和救助问题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批准号为2003B010620051月完成并通过鉴定,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

⑥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为7034100320046月完成并通过鉴定。本人为课题的主要参加人。

⑦深化厦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医疗卫生产业发展,厦门市社科、厦门市政协重点调研课题,20026月完成并通过鉴定。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

⑧厦门农村就地城市化对策研究(厦社科联[2007]28号),厦门市2007年社科重点调研课题。200711月完成并通过鉴定。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

⑨厦门市新农村建设中集体资产股份化议题研究,厦门市2006年社科重点调研课题,200611月完成并通过鉴定。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该课题成果被评为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⑩关于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经济学科考试内容和方式研究,集美大学教改立项课题,200212月完成并结题。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

11)《保险学》双语教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集美大学教改立项课题,20069月完成并结题。本人为该课题主持人。

6.主要研究成果

1)主要著作(专著、译著、教材等)

①专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获厦门市“优秀社科丛书”资助项目全额资助),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9

②主编:《保险学》教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月出版

③与庹国柱、王国军等合译:《保险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96月出版

④副主编:《国外农业保险:实践、研究与法规》,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10月出版

⑤主编:《保险学概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月出版

⑥参与编译:《后福利国家》,上海三联书店,20048月出版

2)主要论文(部分)

[1]城市化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中国国情国力》20045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48月全文转载、获厦门市政府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我国保费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会计研究》200510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61月全文转载、获厦门市政府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3]农村医疗保障模式比较与制度选择,《改革》20059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12月转载、获厦门市政府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工业化国家城乡统筹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建设,《中国劳动》20059月(原名《中国劳动科学》,中国劳动学会主办 ISSN1007-8746 CN11-3892/F

[5]农村灾害管理:防赔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中国农村经济》19971

[6]论农业保险区划及其理论依据,《当代经济科学》19966月(人大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19968期全文转载)

[7]我国农业保险的险种选择,《保险研究》199712

[8]我国保险费率管理体制与决定机制探讨,《上海保险》20053

[9]我国农业保险的费率分区研究,《保险研究》,199512

[10]从农业保险理论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金融研究》,19936

[11]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比较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28

[12]我国保险市场应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型结构转变,《商业时代》20063

[13]建立福建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想和政策建议,《东南学术》20054

[14]工业化国家的“三柱式”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及其评价,《世界农业》20046

[15]厦门市医疗卫生发展与体制改革,《中国卫生经济》20021

[16]日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西北农业学报》20007

[17]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扶持政策,《世界农业》19988

[1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困境与发展出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6

[19]国有股如何走向流通,《经济问题探索》20016

[20]农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该向何处去?《中国卫生经济》20053

[21]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路在何方?《中国保险报》20048

[22]农民的风险,谁来担?《中国保险》20013

[23]农作物保险的危险单位区划研究,《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6

[24]农村医疗保障:合作医疗向社会医疗保险的转变,《农业经济》200311

[25]农作物保险费率厘订问题的探讨,《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5

[26]日本农作物保险项目的演变,《日本问题研究》19932

[27]我国农业保险的试验及评价,《调研世界》19985

[28]医疗机制改革要实现“三同步”,《福建改革》20005

[29]农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与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江西农业经济》20013

[30]从管制费率走向市场费率,《中国商业保险》200411

[31]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路径选择,《福建保险》20054

[32]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6

[33]跨世纪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集美高教改革》20001

[34]我国保险企业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方法改革探讨,《金融会计》20061

[35]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65

[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定位与政策建议,《改革》20072

[37]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研究,《生产力研究》200612

[38]云南大理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情况的调查,《经济问题》20074

[39]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式选择,《银行家》200710

[40]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创新农村征地的新模式,《厦门日报》(理论版)2007-02-07

7、主要获奖情况及其他社会反响

199811月,作为主要参加人(排名第三)完成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课题成果获得农业部软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81月,学术论文“我国保费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获得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省级单位)颁发的厦门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12月,“我市新农村建设中集体资产管理与股份化议题研究”课题报告获得厦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颁发的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8月,学术论文“城市化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获得厦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厦门市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11月,被评为集美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311月,“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中心加强金融学专业建设”项目获集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12004年,两次被评为集美大学优秀教师。

200711月,博士论文“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被评为西南财经大学校级优秀博士论文。

20078月,学术论文“我国保险市场应向垄断竞争型市场转变”获福建省保险学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三等奖。

8.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成都市光华村街55号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邮编:610074

电话:028-87354916

E-mail: sqding0980@sina.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5749-255437.html

上一篇:[转]笔迹分析识英才
下一篇:参考文献引用的国际编码格式
收藏 IP: .*|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