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佛教四大名山游记——九华山

已有 5521 次阅读 2010-3-10 08:20 |个人分类:人在旅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旅游, 过客, 佛教四大名山

 1994年9月,我和王伯祥所长、盛国光副所长参加黄山“世界华人肝病学术研讨会”,途经九华山佛教圣地(13日中午由汉口乘江汉快2号轮于次日晨到达池州,转汽车至九华山)。当时正值地藏菩萨圆寂1200周年,当地组织了盛大的国际庙会(9月1日到11日),而且地藏菩萨曾经是新罗国(韩国)的王子,韩国副总统带队参会,可以想象庙会的盛况。虽然没有赶上庙会,但在当天晚上,我们参观了众多僧人所做的法场,场面确实壮观。再过几天,还有当年的受戒会正在筹备之中,全国的僧人都要来此受戒,九华山的佛事可谓繁荣昌盛!

  游九华山,首先到九华街,这里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山的中心,寺庙主要集中于此,有“莲花佛国”之称。九华街上的化城寺,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也是九华山的主寺,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就是著名的“百岁宫”,其匾额上书有“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十个金字。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无瑕的和尚,26岁来到九华山,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死后3年,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遂将尸体装金供奉。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应身菩萨”。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寺庙扩展,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身披红色袈裟,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

 9月15日下午2时,我们到达黄山(屯溪北桥饭店)开会。9月19日晨从屯溪出发,到达索道顶,经鹅峰、始信峰、北海宾馆、西海宾馆、排云亭、升霞峰......,晚上住西海山庄。第二天到清凉台看日出,不幸云层太厚,扫兴而归。早饭后,王所长直接由索道返回,我和盛则经飞来石、光明顶、鲫鱼背、莲化峰、玉屏峰,到天都峰。记得我们在黄山鲫鱼背照相的时候,不慎将老所长的相机外壳掉在了一个很险要的地方。我说太危险到时跟老先生解释一下算了,但盛坚持去检了起来,事后我反省了自己的怯弱。

 从天都峰下来,我的腿非常酸痛,举步维艰。幸好有漂亮的导游马兰小姐(与余秋雨的夫人同名)帮我背包,一路有说有笑,虽然腿脚不利,心里却十分温馨——她的温良至今还隐藏在我记忆的深处。当然,在前一天上山的时候,一位昆明医学院刚入学的在职研究生小吴(近代云南名医吴佩衡的孙女,在18日晚宴上载歌载舞,大出风头),因为在等缆车时认识,她很想与我们同行,被她的协助导师——一位虎视耽耽的男性硬性拉走,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没有成行的浪漫际遇。但是两年以后,我们又在武汉的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上相遇,并在游览小三峡的专轮上和路途中频频碰面。那次我们举家前往,她则同导师高连湘(已故)一起,几次欲结伴而行未果。又两年(1998年),参加昆明的第8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会议(高连湘承办,我负责论文集),我电话约她,正好她在准备去到德国的考试而没有过来。刚刚上网检索,意外发现她连获殊荣:2005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攻读生物学和医学双博士学位时,获得德国心脏科学研究学会年度学术大会的最高荣誉——“鲁道夫·道尔”一等奖,成为该奖72年历史上首位华人获得者。2006年被授予“中国政府优秀海外留学人员”。2007年3月取得双博士学位后,吴荣雪前往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作为博士后进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一年之后获得“莱文思·兰德斯堡奖(首次发现一种线粒体内膜蛋白质——“mABC2”对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状况下存活具有保护作用),在开辟人类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方面将有重要价值。

 22日到歙县,我们看了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和现代教育学家陶行之的纪念馆。不过还是回到正题,我搜索了有关九华山介绍,归纳如下。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是地藏菩萨道场,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之一。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令人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南朝时,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李白游山其间作诗赠友韦仲堪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唐开元末,新罗国(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僧地藏卓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认定其为“地藏菩萨灵迹示现”,建肉身塔以供奉,九华山因此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历经唐、宋、元各个时期的兴衰更迭,至明初获得长足的发展,清代九华山佛教鼎盛时有寺庙300余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庙90余座(其中9座列为全国重点寺院,30座列为省级重点寺院),有僧尼近600人,存真身(肉身)5尊,佛像6300余尊,藏历代经籍、法器等文物2000余件。

  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

  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五龙瀑,飞泻龙池,喷雪跳玉,极为壮观。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舒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腾,各展雄姿,气象万干。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

  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观音峰上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莲花峰有“罗汉晒肛皮”,南蜡烛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寻味。

  又有幽深岩洞,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时曾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长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禅修。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九华山肉身宝殿金地藏像:金乔觉(696—794年),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于中国唐朝玄宗时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皆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人便削其旧号,易九子山为九华山。“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答平甫舟中望九华》),王安石的诗句也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 

  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金乔觉声闻遐迩,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

  该寺殿宇宏伟,是塔殿式建筑,上盖铁瓦,四角有宫殿式翘檐。殿内汉白玉辅地,塔基上建有七层八方木塔,里面置放三级石塔,内藏金地藏肉身。每层木塔有佛龛供地藏菩萨佛像。木塔外为汉白玉神台,上面站着双手捧圭的十殿阎罗立像,朝奉“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全寺建筑面积705平方米。

九华山雪景

九华山建筑 

九华山寺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301514.html

上一篇:佛教四大名山游记——峨眉山
下一篇:佛教四大名山游记——普陀山
收藏 IP: .*| 热度|

3 蔣勁松 李海峰 高绪仁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