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余向东:拍砖10版内科学(9)——房颤,把数据引用准确有多难

已有 277 次阅读 2024-10-2 05:10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磁湖布医 2024年09月24日 05:30

拍砖10版内科学系列逗起了更多内科同行的兴趣,但没有哪个西医会指责我们“黑”西医,大家都觉得拍拍更健康。

公众号“呼吸科的故事”发了一篇《<内科学>第十版教材上出现严重错误!氧饱和度/吸氧浓度单位是mmHg?》,这个错误确实相当严重。

公众号“漫说心脏李医生”则发现新版内科学把房颤分类定义都给搞错了,这更严重!教科书连重要概念的定义都搞错了,叫人怎么说好?

按我的经验,错误是不会单独出现的。房颤这一章一定还有其他的错误。

果然啊,我只瞟一眼第一段房颤流行病学的那两行字,就直觉有问题。

微信图片_20241002051330.png

如图,都2024年了,为什么只用20年前的数据?2010年世界范围的房颤患病率可能高达3%?

由于内科学没有给出参考文献,我必须“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去找,看这个数据究竟从何而来?

我先找指南,2023《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如图,可以确定的是,有最新的2012-2016年的数据。所以,最新教科书只用2004年的数据是不妥的。

指南中“2003年”“35-85岁”“0.61%”与内科学的“2004年”“30-85岁”“0.77%”,每一个数据都接近却又都对不上,这就有趣了,它们应该是来源于同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到底谁错了呢?

微信图片_20241002051345.png

另一个指南,《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是这样说的,如图:

微信图片_20241002051354.png

年龄范围同内科学,却又给了一个年龄校正后患病率0.65%。愈发有意思了。

好在两个指南都给出了参考文献,确认是同一篇,胡大一等于2003年完成,2008年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的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这就好办了,我很快找到发表的原文,稍微核对一下,确定内科学和两个指南引用的都是这个研究,但它们竟然都引用错了。

看截图:

微信图片_20241002051400.png

微信图片_20241002051406.png

调查对象年龄范围原文交代得很清楚,是≥30岁,指南和教科书分别错成30-85和35-85,都给了一个上限。

原文是粗患率0.77%,年龄标化患病率0.65%;教科书简化成患病率0.77%,2023指南错成患病率0.61%。

所以,房颤第一段中一行之内,三个数据竟然全错了,“2004年中国部分区域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约为0.77%”应改为“2003年中国部分区域≥30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房颤年龄标化患病率约为0.65%”。

下面一句说2010年世界范围的房颤患病率3%,在2018指南里正好有全球截至2010年的男女患病率,分别是0.60%和0.37%,显然总患病率不可能达到3%。这个3%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会不会是编者少抄了一个小数点?我也懒得考证了。

微信图片_20241002051410.png

如上错误看起来很小,却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编教科书和编指南的专家们都太过粗心大意了,对数据太不敏感了,审校也太不认真负责了,我不相信他们看不懂原始研究里的数据和图表。

错误这么多,算不算是编辑事故?

把数据引用准确,有这么难么?

话说,如果简单引用一个数据都搞不定,你能指望其他的内容靠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3535.html

上一篇:段虹来深
下一篇:[转载]余向东:拍砖10版内科学(10)——抓不到重点的类风湿
收藏 IP: 120.231.2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7 0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