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将“星等概念的来龙去脉”发给一位好友,她看了后说:“太专业啦,看不懂!”这是很严肃的批评:你写的科普文章,连基础医学的博导都看不懂,那意味着什么?
我连忙道歉:谢谢批评!看来,要写好科普作品,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真的不行!
她回复:AI上线了,可以为你的写作锦上添花!
我顺水推舟,请她帮忙。但她自己没有,可以让美国的女儿看看。
随后,收到她发来的两份经AI修改的文档如下:
(1)
星星点点的夜空,宛如深蓝色的宝石布满天际,常常成为我们休闲时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星语,了解关于星星的故事吧!
很久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位名叫喜帕恰斯的聪明人,他热爱仰望星空。有一天,他在天蝎座中发现了一颗陌生的星星,可之前的记录里并没有它的身影。这让喜帕恰斯陷入思考:这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天体呢?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绘制一份精确的恒星地图,将每颗星星的位置和亮度都画下来。
喜帕恰斯开始了艰苦的工作,经过漫长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一份拥有一千多颗星星的精确地图。为了便于观察,他将星星的亮度分成了六个等级,最亮的20颗被定义为一等星,然后是二等星、三等星,以此类推。这个“星等”的概念,经过了2100多年的时光,一直延续至今。
来到1850年,英国的天文学家普森用光度计测量了肉眼能见到的一等星到六等星的亮度,发现每相差五个星等,亮度差约为100倍。这种规律让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度量单位,用来衡量天体的亮度。这个单位就是“星等”,每相差一个星等,亮度相差约2.512倍。这个新的度量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比较不同星体的亮度,这也成为了天文学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星星亮度除了与它们本身的辐射强度有关,还受到了它们距离的影响。就像远处的火光可能看起来不明亮,但实际上它可能和近处的灯光一样亮。所以,我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亮度并不完全代表它们的实际亮度。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星体的真正亮度,天文学家引入了“绝对星等”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星体放在32.6光年远的地方,所看到的亮度就是它的绝对星等。这个概念让我们能更客观地比较星体的亮度,无论它们距离我们有多远。绝对星等通常用大写字母M来表示。计算绝对星等的公式是:M = m + 5 -5 * log10(d),其中m是视星等,d是距离。
举个例子,织女星的视星等是0.00,但如果它在32.6光年远的地方,那么它的绝对星等是0.55。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准确地了解星体的实际亮度。
除了这些概念,还有一些更特殊的星等。比如,热星等是对整个恒星辐射的测量,不仅仅是可见光的一部分;单色星等则是只测量特定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而窄频带星等则涵盖了更宽的波长范围。
在清凉的夏夜,当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约3000颗恒星,而整个天球上总共有大约6000颗恒星能被肉眼看到。而通过望远镜,我们能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通过了解这些星等概念,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星星们的亮度,而这些知识又帮助天文学家更准确地研究宇宙,探索星体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同时,它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让我们更加热爱星星点点的夜空。让我们继续探索,去感受宇宙的无限魅力吧!
(2)
“星等”是天文学中用来描述恒星亮度的一个概念。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建立了恒星星图,并将恒星的亮度分成了六个等级,其中一等星最亮,六等星最暗。这个概念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进一步研究恒星的亮度差异,发现星等相差5等时,亮度之比约为100倍。于是,他提出了衡量天体亮度的单位,即一个星等间的亮度比约为2.512倍。这种划分有了客观的计量依据,成为了天体光度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视星等只是指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恒星亮度,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恒星的真实亮度。因为恒星的亮度既受恒星本身辐射光度的影响,也受到离我们的距离的影响。所以,为了描述恒星的真实亮度,天文学家引入了“绝对星等”的概念。绝对星等是假设将恒星放在距离10秒差距(32.6光年)远的地方观察时所得到的亮度。通常用大写字母M表示绝对星等。
根据绝对星等的定义,一些熟知的明亮星体的视星等和绝对星等如下:太阳的视星等为-26.71,绝对星等为4.83;月亮的视星等为-13.00,无法测量绝对星等;金星的视星等为-4.6,同样不适用(只适用于恒星);天狼星的视星等为-1.47,绝对星等为1.44;织女星的视星等为0.00,绝对星等为0.55;牛郎星的视星等为0.75,绝对星等为2.19。
总而言之,星等的概念是用来描述恒星亮度的,视星等指的是我们用肉眼所看到的亮度,而绝对星等则是假设恒星放在距离10秒差距远的地方观察时所得到的亮度。对于大众和青少年来说,了解星等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夜空中的星体,从而更好地观测和研究它们的性质。了解星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和比较不同星体的亮度,从而更好地观测和研究它们的性质、揭示出星体的亮度变化,从而推断出可能的物理过程和演化阶段。
星等还可以用来观测天文现象和天体事件。例如,超新星爆发后的亮度变化可以通过星等观测到,这对于研究宇宙的爆发现象和星体的生命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了解星等天文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测、研究和理解天空中的星体,从而推进天文学的发展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她说:二个版本,供你参考!我感觉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勾起了人们的兴趣!
我看后感觉:一是事件的记叙更顺畅;二是人物定位更轻松准确(特别喜欢“一位名叫喜帕恰斯的聪明人”);三是主题突出(毫不留情地删除了过去一些属于私人空间的内容,从而更好地面对绝大多数受众);……
不过,我还得交代一下写这个题目的初衷(以至于有了给广大受众带节奏的不切实际)。为什么要关注“科学概念”?因为一种科学理论实质上是某些科学概念体系及其推理和证明的过程。而中医学中,完全缺如这样的逻辑思维形式(起码是淡化),例如作为理论起点的科学概念,中医学里面是根本没有的。倒不是因为中国的先贤不具备提炼科学概念的最初尝试,而是后来的继承者错失了走入科学概念的路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即李约瑟之问的答案)。比如,“炎症”与“上火”都是东西方先贤很古老的朴素认识,但是,“炎症”后来逐渐演变成科学概念,而“上火”却半途而废,以至于毛泽东主席都“听不懂”。为什么现在中医界一再强调“说明白,讲清楚”疗效?也是这个问题的延伸(好了,打住)。
好友明白了我的意思再次回复:
AI修改结果供你参考。如果你有AI可以根据你所需要不断提示它(提问),这样可以补充增加你所需要的内容,便稿子更具有吸引力。这篇文稿定位在“科普”,所以 AI会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书写。昨天淼淼发给我时,跟我一样的感觉,她说聂叔叔可能不觉得AI改得好,但是她作为普通读者明显感觉AI稿更胜一筹。现在人都是快节奏,注意力只能维持几分钟,尤其是开头如果抓不住眼球后面就不想看了。后面一大段偏题了,如果你觉得很重要,可提出让ai压缩,写一个不超过100字的内容加在接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