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药复方治疗新冠肺炎整体调节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被《PNAS》在线发表

已有 1881 次阅读 2023-4-26 20:35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2023-04-26 00:01 发表于北京

近日,中国研究团队以抗击新冠肺炎的“三药三方”之一化湿败毒方为例,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围绕抗病毒、抗炎两个关键药效途径,从整体药效到分子机制,深入解析了源于化湿败毒方的活性成分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靶点及作用途径,充分展示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整体作用特点及独特优势,相关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线发表,这是首次有中药复方治疗新冠肺炎研究成果被《PNAS》在线发表。该成果为说明白、讲清楚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研究范式,为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成果的发表也意味着用“科学的方法”说明中药疗效及其作用优势正得到国际医学界的理解和认可。


此次研究的化湿败毒方,是“三药三方”代表性品种之一,由首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研制,是中医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理论和临床疗效的物化载体,其颗粒剂于2021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COVID-19的治疗,能显著降低疾病转重率,显著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有效改善发热、咳嗽、乏力、胸闷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与指导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协同攻关,多学科交叉,研究明确了化湿败毒方“7种成分、5个靶点、2条途径”的作用机制。即围绕治疗新冠肺炎抗病毒、抗炎两个关键药效途径,发现厚朴酚等7种成分作用于5个靶点,同时发挥抗新冠病毒及其所致炎症的双重作用。其中,6种成分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作用在病毒复制蛋白靶点SARS-CoV-2 Mpro、RdRp;5种抗炎成分的作用靶点为PDE4及炎性细胞死亡通路,其中4种成分具有抗新冠病毒和抗炎的双重作用。


西北甘草异黄酮和甘草异黄酮A与PDE4的复合物晶体结构

正是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合调节作用特点,使其在治疗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


基于整合药理学的化湿败毒方中抗新冠病毒和抗炎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复方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审因决定治法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配伍而成的一组药物,其特点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作用。因此,相对于成分相对单一的化学药,中药复方类似“团队协同作战”,多途径治疗疾病,全面改善患者症状,但其作用机制复杂,研究难度很大。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以来,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中药复方药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深度参与疫情防控的全过程,成为抗击新冠病毒中国方案的鲜明特征。

附1:化湿败毒方治疗新冠肺炎作用机理:

1.采用超高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方法,结合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明确了化湿败毒方的物质基础以及体内入血的潜在药效物质。即:化湿败毒方主要有343个化学成分结构,其中60个原型成分和66个代谢产物为化湿败毒方的主要入血成分,是发挥抗病毒和抗炎潜在药效的物质基础。

2.采用可复制型假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筛选到10个抑制率>90%的入血成分,并对这些抗病毒成分进行抗SARS-CoV-2病毒活性以及细胞毒性测定,最终确定厚朴酚、西北甘草异黄酮、甘草异黄酮A、大黄素、刺甘草查尔酮和槲皮素等6种成分为主要抗病毒成分。

3.采用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和RNA聚合酶体外活性检测技术,确定了槲皮素和刺甘草查尔酮的抗病毒靶点为SARS-CoV-2 Mpro,西北甘草异黄酮和甘草异黄酮A的抗病毒靶点为SARS-CoV-2 RdRp。

4.明确甘草查尔酮B、西北甘草异黄酮和刺甘草查尔酮具有较好抗炎活性,并明确了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ARS-CoV-2病毒所致炎症因子(IL-1β)的释放,结果表明3种成分具有抗病毒性炎症的潜能。

5.开展化湿败毒方对靶向免疫信号蛋白(PDE4)的活性物质辨识作用研究,确证西北甘草异黄酮、槲皮素、甘草异黄酮A和甘草查尔酮B等4种化学成分对PDE4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西北甘草异黄酮和甘草异黄酮A以相似的结合模式占据PDE4催化活性位点,从而有效抑制PDE4水解活性。

附2:PNAS为《美国科学院院报/刊》,于1914年创立,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的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综合性、跨学科出版物之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85896.html

上一篇:[转载]间歇性禁食“跌落神坛”?Cell子刊重磅:禁食时间越长,抗感染能力大幅下降!
下一篇:星言星语和星月(257):泳池抓鱼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