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席,各位专家、各位学员:
会议安排我做个小结。各位专家都讲的很好,的确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大家也一样,收获满满。对于各位专家的见解,主持人都已经做了很好的评述,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说一点最近的一些事情,抛砖引玉吧。
2018年12月,在《中西医结合肝脏杂志》第二次编委会上,王伯祥老师(于今年5月9日去世,终年97岁)要我转达他再版《中医肝胆病学》的想法。当时大家都很忙,一时没有顾上。后来,李晓东执行主编与李秀惠主委沟通,准备完成王老的这一心愿。
王伯祥教授主编的著作主要有三本。一是1992年5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肝胆病学》;二是在此书基础上扩充《肝胆病中医防治大全》,由台北正中书局于2000年出版,并获“陈立夫基金会”中医药学术著作一等奖;三是200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肝胆病中西医诊疗学》。
再版时起个什么书名呢?我的建议是《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选用这个书名,与今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宝恩肝脏病学》有关。因为今年6月由贾继东、主编的《王宝恩肝脏病学》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也是2003年王宝恩教授和张定凤教授主编的《现代肝脏病学》的再版。
毫无疑问,《王宝恩肝脏病学》是当代肝病领域的“天花板”之作,但该书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对中医肝脏病学的轻描淡写,这恰恰为我们的著作留下了空白。因此,《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对标的是《王宝恩肝脏病学》,即成为该书的姐妹篇。
30多年来,类似《中医肝胆病学》《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陆续出了十几本,《王伯祥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如何在上述著作中脱颖而出?这涉及到它的着眼点,目前还有很大的分歧。
为此,我和肖小河教授写了一篇《与时俱进的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对该书的编写做了一点顶层设计。这篇文章将于2023年初发表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主要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探讨了古代藏象肝病的学术形态,二是回顾了现代肝脏病学的实证之路,三是从理论融合和临床深化角度展望了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编写计划。总的来说,就是在现代肝脏病学理论基础上,用统一的话语体系探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模式。
纳入现代肝脏病学理论体系,中医药临床应用会带来新的气象吗?刚好,最近由过建春教授和徐列明教授共同主持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医诊疗指南(草案)》正在征求专家意见。我提出了几点看法,一是应该以“门静脉高压症”为病名撰写,因为前者从属于“肝硬化”,而后者病原学范围更宽,作为一种单列的病种更有实用价值。中医药治疗完全可以从病因学治疗、各种病理生理学环节治疗、与西医疗法的互补性治疗等方面着眼。事实上,现代中医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脾功能亢进、各种西医治疗的辅助应用,已经逐渐形成中医药在内的多学科会诊模式。这是中西医结合肝脏病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模式。
在此之前,我早就倡导以此思路撰写一本让西医一看就懂、拿来能用的《中西医结合感染病学》,已经开始初步运作。这些都是抛砖引玉,期待各位专家奉献才智,迎来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新变革和蓬勃发展的新天地。
谢谢大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