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zdlh 2011-5-15 20:54
[2]zdlh 2011-5-13 13:57 任何预报研究最终必须拿预报事实来证实。
如果“钻孔应变观测”真的有效,根据我的观测,姑咱台——此时此刻——应该观测到一个地震正在酝酿之中,如果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仪器没有任何反应的话,我建议您尽早彻底放弃!
-->
我在2楼放了一炮:“根据我的观测,姑咱台——此时此刻——应该观测到一个地震正在酝酿之中”
现在来看看实际情况:
USGS报告: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recenteqsww/Maps/10/105_30.php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recenteqsww/Quakes/usc0003fmk.php
5.0 2011/05/15 07:05:33 32.497 105.500 15.5 SICHUAN-GANSU BORDER REGION, CHINA
EMSC报告:
http://www.emsc-csem.org/Earthquake/earthquake.php?id=221512
2011-05-15 07:05:32.0 32.55N 105.51E 10 5.1 SICHUAN-GANSU BORDER REG, CHINA
CEIC报告:
http://www.ceic.ac.cn/eq.jsp?id=109310
2011-05-15 15:05:30 4.3 32.6 105.4 12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交界
(注:中国地震局测定的数据中,继续保持“国内震级严重偏小”的情况,这次与USGS、EMSC报告的震级相差0.7-0.8级。)
结论:我在2楼(13日13:57)发布的预警正确。
(附带说明:我的研究中“地震三要素”最薄弱的项目是“震中距”,需要在建立2-3个观察点后,才能方便、迅速地确定震中。这个案例说明,经过我的努力,尽管条件限制,根据“方位角”和“震中距”来确定震中的方法,已经有显著的改善。)
(完)
——现在轮到邱先生来说明和总结:
1、青川县-文县交界与姑咱台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2、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仪器有没有反应?
博主回复(2011-5-16 09:06):我很欣赏您的不懈努力。希望您写文章详细论证您的方法,我会拜读。我一直的看法是,科学的事情要用科学的方法做。
[4]starwind 2011-5-14 09:29
呵呵,这下邱老师感情用事两次啦。 我也来说两句吧。
【①我也仍然坚持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观测到汶川地震异常的看法。②我还坚持认为玉树地震前玉树台钻孔应变仪没有观测到那种异常。】
①赞同,顶一下。我们是坚信汶川地震前有异常的,否则也不会在震前一个多月,开了3天的车到现场勘查,而且多次强烈建议尽快在姑咱周边增设应变仪以加强观测。②玉树地震前没有观测到汶川地震前的那种异常。是否说明对于多样性的地震和发震原因来说,不可以想当然的用一种前兆模式来套用;更进一步说明必须建立完善密集的应变网络(设想一下,要抓住一个污浊水塘里的几条鱼,有几把鱼叉还有一张渔网,大家会选哪个工具呢?)以获取更多可以在科学上确证的地震前兆样本。我个人认为玉树这几年潮汐响应玫瑰图的大幅变化和09年的异常预示着玉树4.14的灾难。失误在于把玉树的异常大半当做了汶川地震的反映,而如果有完善的应变网络,就能圈出异常的范围,就不会有玉树的遗憾。汶川和玉树都由于单一台站和十五项目中数采采样率过低、信息量过少而功亏一篑(说实话汶川地震前,在十五网络还不通畅的情况下,我每天数次查看姑咱数据,为什么?因为知道那儿有事儿)。
【一个院士私下跟我说,这是一块肥肉。意思是爱吃肉的食客都会来抢。
肥肉没上来,仍然是一根骨头,让蚂蚁继续啃。】
地震事业是块儿超硬的骨头,如果当年两弹一星也只靠蚂蚁啃,要啃到什么时候?话说汶川灾区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完成重建,创造了世界灾后重建人间奇迹。温总理讲到:“实践证明,举全国之力应对巨灾,是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这提醒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必须有战略眼光,动用国家力量来碾碎这块硬骨头。
(据统计,一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6次,其中4次发生在中国,死亡近60万,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1/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55万,而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8万(不含汶川地震),单从人员的死亡来看,地震是群害之首)
我们认为用钻孔应力或应变测量预测中强地震是不可行的,主要理由如下:
1、强震的孕育需要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可能分布有多条活动断裂,钻孔的选点成为一个问题;
2、目前用于应力或应变测量的钻孔深度一般在几十米,如此浅的测量数据难以反映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处(浅源或中源地震深度)应力或应变的变化,即浅部的测量数据难以反映地壳深部的数据变化;
3、即使浅部的测量数据能够反映深部数据的变化,由于缺乏应力或应变的失稳准则,也难以对实际强震的三要素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至多可用于“事后检验”;
4、强震前的震群事件发生后,一般会发生减载作用,应力可能不会升高,反而会降低,这样不但预测不到强震,还会误导地震预报人员;
5、强震是断层中锁固体(闭锁区域)发生宏观破裂的结果,对这样一个“基本不动”的对象,近地表应变的测量可能测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据闻国家“十二五”期间要投入大量经费于钻孔应变测量预测地震,我们认为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应该予以叫停。
科学的强震预测理论应具有的特点 2011-5-16 23:45
(1) 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划定孕震时空区域的基础; (2) 与岩石破裂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3) 基于长期可靠的地震活动性 ...
强震预测的科学理论与预测方法 2011-5-16 16:03
当自然无意间丢失的屠刀遗落华夏大地,生死离别的悲怆便感天动地的上演, 13 亿人内心的纠结续成不断的生命接力,不抛弃不放弃的民族从来生死相依——这是唐山、汶川与玉树等地震带给中国人的沉重记忆。地震带给人类太多的绝望和恐惧,如能及时预报大地震,则善莫大焉。 ...
强震预测理论、方法与中国未来强震预测研究文集
云南盈江Ms5.8级地震与缅甸Ms7.2级地震已得到较为准确的提前预测
下面这些文章可从http://www.progeophys.cn或http://www.geophy.cn网站上免费下载
这些文章仅供地震预测学术研究之用,不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任何个人和任何单位不得转载、不得向社会发布。
|
|
|
|
|
|
|
|
|
秦四清: 不要再争论地震能否预测的问题,而应该坚信强震一定能够被预测 2011-5-18 03:13
中小地震一般为随机事件,难以预测,即使能够预测,对防震减灾的意义也不大。但这种类型的地震数量多,蒙对的可能性较大,还是留给民间的“高人”或“大师”们预测吧,以展示他们的“东方不败”神功;而强震尤其是巨震(像海城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类似的强震或巨震),应该毫无遗漏地 ...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2010-10-12
汶川地震的可信应变前兆 1. 前言 地震能否预测决定于地震是否有前兆。汶川 8.0 级大地震发生前我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