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iser 人生奇短勿自烦

博文

《昆虫前沿》2

已有 3958 次阅读 2009-12-22 06:54 |个人分类:昆虫前沿|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昆虫前沿

前些日子我写了篇关于创办《昆虫前沿》杂志的博文,希望能在科学网碰到有共同兴趣的人,但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碰见,确实有点失望。我把我的Email也留下了,希望有人能跟我联系,同样,到现在也没有人跟我联系。不过我还是收到一封邮件的:◎保∩通⊙过∩研▓究Θ生◢考◢试◎‏。算是安慰吧。没有人联系我,其原因有很多,不过主要原因还是我自己……
 
其实,我自己很明白,我的任务不是办什么杂志,也不是写什么博客,而是好好干活,争取以后找个稳定的职位,照顾好自己的小家。
 
我在科学网开博客的目的,很简单, 1是来科学网学习;2是简单表达下自己的一些想法;3是,希望自己的朋友能碰巧看见我的博客,在不跟他们联系的情况下,让他们了解下我的近况。我选择在科学网开博客的原因也很简单,1,这是我们最好的科学网;2科学网上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尤其那个我喜欢的论文频道,什么都包括,根本不再需要东奔西走四处寻找;3,科学网网速还是比较快的。不过,写博客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自己没有什么天赋,没有多少真才实学,没有投入多少时间,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只是凑合写点,但这却反应出自己诸多的缺点,给人以相当不好的印象。我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总体水平就这样,无论干什么,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给人一个好印象。既然总之都是坏印象,早留下比晚留下好点。以后,我想还是会坚持来科学网,坚持把博客维护下去。
 
最近科学网上排行第一的博文是王鸿飞的“可不可以不读Science和Nature论文?”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8595(2009年12月19日,周排行)。刚看完这题目,作为后辈的我,信心马上倍增。倍增的原因是,我曾在《昆虫前沿》这博文中说过“像《Nature》、《Science》,虽然对我没有什么价值,但总想着去翻一翻,看一看。”。这句话,虽然没有仔细想,但确实是考虑了后才加上的。《Nature》和《Science》是这么有名这么重要的杂志,好像只有我从中学不到东西,这只能说明自己愚笨。我如果把这说出来,定让人耻笑。但是,不管怎么说,事实就是这样的,无论我自己认为的对还是不对,想说的就应该鼓起勇气说出来。如果不说出来,估计连知道对错的机会都没有。
 
同样,关于《昆虫前沿》的一些想法,我还是想继续把它们说出来,尽管可能很幼稚。
 
还是那句话,无利不起早。创办《昆虫前沿》,需要编辑部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是全职全时。如果全职全时的做,而没有什么收获和薪酬,也许能做点工作,但这一定不能让人安心的做下去,也一定不能把杂志长久的办下去。做什么都需要点利益驱动,只有兴趣还是不够的。
 
我想应该把《昆虫杂志》办成营利性质的杂志,这样可以找到一些全职全时的编务人员。但是,一旦涉及营利,便要商业化运作,便要牵涉很多的事情,如注册、申请期刊号、投资、版权等等。关键的是注册和期刊号,据说这个很难申请,国家控制很严。另外还需要单位挂靠、固定办公场所、资深人士的参与等等条件。这一个个都是困难,都是大山。
 
不过,我还是认为,应该把《昆虫杂志》办成营利性质的杂志,我也相信,只要努力去做,我们还是有可能把它办起来的。一个可能,如果某个研究院所或大学组织创办,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另一个可能就是购买一个已有相关期刊,然后进行改头换面(一朋友建议)。
 
如果要盈利,那一定要把《昆虫前沿》办的有价值、有意义、有吸引力,让很多人都喜欢读、愿意买。要实现这个目的,以下几点,我们应该考虑:
 
  1. 昆虫相关的新闻。我相信很多人喜欢看新闻。那么如何获得新闻?我们就要关注下昆虫相关专业的协会和组织,昆虫相关研究单位和研究组,关注国内国外各大媒体的报道。希望能从他们获得点东西。事实上,昆虫前沿进展部分,每个进展都可以作为新闻来报道。
  2. 昆虫相关学科的前沿进展。我相信多数昆虫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都感兴趣。前沿进展,这部分内容,也最容易获得。综合期刊上刊发的关于昆虫相关的研究文章数量并不多,昆虫专业期刊上的文章,虽然多,但来自我们中国或者华人的文章,数量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完全能跟踪的过来。这样做,我们永远都不愁找不到内容,找不到主题。另外,我们希望昆虫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能够提供他们的最近科研进展介绍。研究人员写的前沿进展更具吸引力,因为他们写的一定是清晰、准确、透彻,并具前瞻性。当然也有可信度和权威性。
  3. 版面。排版形式要不拘一格。每篇文章都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妨多参照一些时尚、汽车、军事等杂志。举例说,梁爱萍,《实验生物学杂志》:蝉类昆虫翅表疏水性研究获进展。给这篇文章配上一些图片:梁爱萍的个人照片(照片旁是他的个人简历),实验室工作照片,研究材料的照片和研究内容的主要图表。除了给这些照片加些简短说明外,还要做些艺术处理。根据内容,我们可以做设计下版面,比如夏雨过后,枝条上的蝉,扇着翅膀抖掉上面的水,晶莹的水滴打到梁爱萍的眼镜上。如果能理解的更透彻,也一定能做出更具艺术效果的图片。
  4. 图片。我们可以请作者提供一些照片,也可以从文章里拷贝些。如果没有合适的,我们可以自己采集和创作一些。现代交通和通讯都很发达、便捷。从南到北只有几个小时,赶过去现拍摄,也完全可行。另外,根据文章的主旨大意,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摄影棚里拍摄和创作一些。这也完全能实现。高清的昆虫照片很吸引人;一些高分辨的电镜照片,同样也很吸引人;清晰、直观,并给人一种震撼、全新感觉的科学图片也一定吸引人。这些图片,我们都需要。
  5. 流动办公。现在大家办公,基本都是在电脑上办公。只要有电脑,在那里都一样。我说的流动办公就是,编辑部人员到全国或甚至其他国家的昆虫学相关实验室去学习和采访。在每个实验室待上1周到3个月的,这样,我们可以很快掌握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最新进展,另外还可以掌握一些第一手的资料,获得一些第一现场的照片。经过几个人几年的积累,编辑部就可以基本掌握昆虫学科的知识,同时也积累不少第一手素材,也能建立一些人脉关系。这些,一定能为《昆虫前沿》的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如果谁想再回到全职科研上去,那么他的这些经历对他的科研也大有裨益。另外将来,如果要出一本昆虫学教材的话,编辑部的积累也一定会派上用场。因为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各个相关学科实验室的参观访问,往往是编本好教材的前提条件。
  6. 盈利。如果能把《昆虫前沿》办成昆虫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一定需要看,普通公众喜欢看的杂志。盈利基本没有问题。(研究人员在申请课题时,把买《昆虫前沿》的钱都预算进去,杂志一定会盈利了。)
  7. 只要努力去做,就一定有所收获。这收获不一定是人民币,但也是有所价值的。
  8.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346-280462.html

上一篇:化学信息网(附PPT)
下一篇:昆虫报道 转载 2 附PDF
收藏 IP: .*| 热度|

1 王琛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