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3月12日,值中国地质学会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之机,我们,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副处长华丽娟、《地质论评》编辑部主任章雨旭在童潜明先生的带领下,访问了中国地质学会国难初期的落脚地—长沙上黎家坡。
上黎家坡是一条长百余米,宽四、五米的东西向小巷,位于长沙老城南门内黄兴路西侧。现在,从城南西路与黄兴南路步行街十字路口(原长沙城南门)北行百余米找到学院巷,沿巷西行200余米,右拐30余米再左拐即到。上黎家坡小巷东高西低,不知上黎家坡中的“坡”是不是源于此坡。
在上黎家坡巷的南侧有一大院就是原湖南地质调查所的旧址(1938年门牌号是上黎家坡33号),经几易其主,现为长沙双剑实业有限公司。
在大院西侧,有更细的泉嘶井巷,宽不足3米。原湖南地质调查所职工住宒的边门就开在这一小巷上,据童先生介绍,这一小巷几十年旧貌未改,小巷东侧有一段旧围墙可能是当年湖南地质调查所的老围墙。
我们还深入院内,但已物非人非。
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地质学会和许多地学工作者辗转到长沙,中国地质学会即居于当时位于上黎家坡的湖南地质调查所院内。在此出版了《地质论评》1937年第6期,并于1938年1月31日在此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的1938年年会。其时,临时大学已西迁昆明,但有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湖南、江西、河南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等同人与会,时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杨钟健先生破例未作学术报告,而是作了“我们应有的忏悔和努力”这一悲壮演讲,他预言,“要征服一个已觉悟的国家,向上的民族,是不可能的”!号召地质工作者积极投身祖国的抗日救亡中(详见《地质论评》网站的“推荐文献”专栏下)。
想当年,地质先辈们购物、出行,定是出泉嘶井小巷或出调查所大门,右拐上坡东行,沿学院巷到黄兴路。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着地质先辈的足迹,重走了这一段光辉的小路。
章雨旭,2016年3月12日,于长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