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4日,游览完秘鲁古都库斯科,拟次日游古印加帝国曾失落400年的空中石城遗址马丘比丘。为能一早进山,晚宿中途的乌鲁班巴市。此处风景甚佳,处乌鲁班巴谷地,依山傍水,兹不细述。次日一早,乘汽车去火车站,乘早班火车直驶马丘比丘山脚下的温泉镇(或称热水镇),转乘景区巴士左转右旋盘上山来。天本晴好,但到得山脚,即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山上浓雾一片。城郭在哪里?完全不见!心头似也被浓雾所锁。但很快平复下来:一般说来,深山天气,变幻无常,阴晴转换,不消移时。况即使雾气不散,入得城去,近睹殿宇,亲抚门墙,拾级而上,环绕城垣,看云缭雾绕,驰骋想象,幻游仙苑,岂不也是一种情趣?果然,天有好风,吹开一城浓雾,好一座石城,蓦地显现!游客唯恐云雾重锁,举起相机,迫不及待,一阵狂拍。但见全石建筑,鳞次栉比,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街衢纵横,井然有序。外郭粗犷雄浑,有固若金汤之感,内殿精致严整,有精雕细琢之美。雾没全散,反而更添佳趣,远山时隐时现,山路若有若无。雨则未停,起初,还在想着如何不让衣服太湿,后来干脆任由它去吧,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更况并无蓑衣)。回望山上山下,层层叠叠,梯田接地连天。雨中游览,雾天赏景,竟有所体悟:夫山川风光,四时有别,阴晴异趣,风雨莫测,岂能尽如所愿?旅游及美景,其实是一种发现,调整心态,适应客观,驰骋想象,则美景佳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马丘比丘石城遗址,为联合国所定自然人文双遗产保护景区。六百年前,在这海拔两千四百米而群山环抱四围悬崖阻隔唯有一薄而且险的山脊与外部相通的高山之巅建如此工程浩大的城池,总是令人感到震撼,令人惊叹叫绝,令人神往。也让人感到神秘,提出诸多不解之谜。我本好奇,加之业专格物,自然也想观察思索。综观网上,大致有如下设问及解答,我多以为谬。其一,建筑石料来自他处,如何运来?此问故弄玄虚,或愚不可及。此处遍地是石,取之不尽。其二,所有建筑,尽皆干砌,不施泥浆粘合,却地震震不倒,洪水冲不跨。我细观察过,重要殿宇,石块打磨平整,垒砌严丝合缝,施泥浆反为蛇足,其它较重要壁垒,缝间有粘合物,或为三合土,有的附着青苔,梯田田埂确为干垒,但因其低矮,且一边接土地,不易坍塌。其它的,因施工精细,石块厚重,相互咬合,有横向剪切力袭来,,因摩擦力大不易横移,抗震能力强。试想:一薄砖墙,触之即倒,一厚石壁,推之不动。且此处地震少发,没有记载马丘比丘曾处震中过。洪水?哪来洪水?山体四围悬崖,山顶面积不大,承接雨水有限,山洪只发生在其脚下的乌鲁班巴河谷。其三,最为人们关注的,即建造目的。据说,有专家称,此处居高凭险,为军事要塞,防御之用也。此伪专家也。此处高固高,险也险,但不能成为军事要塞。军事要塞,,除了险以外,必为交通要冲,咽喉之地,门户之所。前有来路,后有退所。进可攻,拓疆掠土;退可守,保护后方,保护家园。若马丘比丘,倘己据有山脊,敌何从攻?若敌据有山脊,己已失家园,为谁而守?故西班牙人入侵,灭印加,竟不知有此城阙,印加人也自行遗弃,已是明证。广为认可的说法是,此为祭祀之所。此说较靠谱,但尚有疑问:规模是否太大了些?我忽然觉得,可能有一个不须解释的解释:专制时代,帝王权利无边,他有时脑袋一热,突发奇想,且往往有悖常理,人不能违。一声号令,举国行动,劳民伤财。今人以寻常逻辑推测,永远猜不到帝王当时的想法。细观遗址,我另生疑问:几乎所有建筑,没有屋顶遗存,城阙建成,仅六百年,遗弃,四百年吧。若原有屋顶,即便是茅草,总应架梁设檩,茅草不存,梁檩不致踪影全无。猜想:原本露天。宗教祭祀之所,平常少量宗教人士居住,天暖举行大型活动,各带帐篷,散即带回。梯田作物,望天收成,雇人(或摊派)定时耕作。兹多发谬论,不似游记。小诗一首,收束本篇。
铁龙迤逦入温泉,为上马丘三十盘。
浓雾初将关阙锁,好风顷把石城还。
参差屋宇称严整,纵横街衢叹井然。
天阴雨湿翻添趣,峰幻云缭益壮观。
客我相摩阻前路,画图自动换新篇。
绵延叠嶂远连海,层递梯田耕至天。
入郭穿城元有意,求真设问释疑团。
帝王异想悖常理,来者何须寻一诠。
(注:本发于新浪博客,这里文字拷于新浪博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