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奕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iyian 关于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技术方案,能源,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

博文

二刷《流浪地球》之后对其不合理处的更正、补充、和说明

已有 19263 次阅读 2019-2-18 09:14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幻

 

感谢极客电影组织,在英皇刷了一遍IMAX 3D版。在此对“电影《流浪地球》有多少不合理之处?”一文(转载时被改名为“北大教授雷奕安质疑《流浪地球》的69个不合理之处”,我同意转载,但是不知道转载文章是怎么发的)做出更正,补充,和说明。

我很忙,假期挤出来写论文,后来又插进来几件事情。过年那几天,总是来回拜年什么的就和朋友们讨论了一段当时的热门话题《流浪地球》,说了几句,有朋友让我写一篇,我当时拒绝了,说没有时间。但是后来手贱,看了,写了,放在科学网博客和知乎里。

我中学的时候就是一个科幻迷,上课不听讲,专门做白日梦,内容很多是科幻。痴迷《奥秘》,《少年科学》,《科幻世界》,等。白日梦做几年就审美疲劳了,就想着怎么具体地,脚踏实地地实现那些想法。第一步是解决地球上的问题,所以我不务正业,花十几年写了一本《下一次革命》,讨论人类如何在地球上长远地,愉快地,生存。网上有2015年版全文。这几年在推进书上提出的一些概念,如三维城市高原人工环境农业,全可再生能源,海洋绿化,等。本来想下一步要写一本《月球开发工程大纲》之类的书,现在看来是用不着了,月球开发竞争很快就会开始。

我看过很多科幻,还有关于宇宙的纪录片,现在的一大爱好就是浏览哈勃望远镜壮观精美的照片。因为我白日梦和看过好多遍类似场景,所以对影片中的许多宏大场景没有感觉特别震撼。我会更多地关注画面和故事是否合理。

有些人说我为什么不批评国外的,我又不是影评员。我对《星际穿越》的科学设定也不满,当时也有很多人批评了。人家也没有不许人批评。漫威的超级英雄片都是漫画卡通,没有人觉得它们是硬科幻。

有人说,你怎么知道未来什么什么不会发生?简单回答,因为物理规律不会改变,或者说,在允许人类存在的能量区间内,物理规律处处相同,跟时间,地点无关。更复杂的回答只好请读者自己找了。

前文被广泛转载之后,我注意到有人提议把本人扔进行星发动机当燃料。如果我之前没有被地球派扔进海里,而是被扔进行星发动机,我对自己能够为解救人类逃离大难而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还是感到欣慰的。还有人断言靠我就能把地球喷走,那我的责任就更重大了。

我的公开言论很多了,从哪看出来我“跪舔”什么,“贬低”什么了?我只是就事论事,从我的角度尽量客观,70分是整体正面评价。一部电影而已,为什么一定要贴上“爱国,东西文化之争”标签,然后只许说好话?做出出彩特效的软件是国产的吗?

整体评价:

不变。的确《流浪地球》是第一部正规的国产科幻大片,场面宏大,画面精美。但是科幻姓科,特别是硬科幻,对科学性的要求很重。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也是基本要求。影片的科学上,情节上的硬伤有点多。

 

细节的更正与补充:

1、 太阳在未来的几十亿年很稳定,是无数观测和研究的结论。“你怎么能肯定不会突然变化?”,我不能肯定,但是担心或者预计会变化更没有理由。这里小说中有穿过太阳中心的探测器的说法。不可能。太能内部高温高密,不允许任何固体物体通过。

2、 小望远镜,预警距离,海平面升高高度,海口湛江海啸,还有一些小问题,略。

3、 150万亿吨推力问题,我的计算没有错,开始算小了两个量级,后来发现了。等离子推进的能量效率有可能提高一点。一座行星发动机的功率就会达到目前地球接受到全部太阳能的40倍,世界消耗全部初级能源的25万倍。

4、 我批评的是“离心重力”这个词。没有这个词,有歧义。当然如果名字委员会就那么定义,或者说大家都那么叫,我无话可说。一般叫人造重力。

5、 地下城的位置,不以现在的建筑,材料,和工程原则为依据,可以建在发动机下面。本来发动机和地下城都是假设的。

6、 关于重聚变。我本人研究聚变,到207x年,聚变大规模商用不太可能并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当然有人有不同看法,但是重聚变根本就不会纳入研究范围,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意义。

7、 关于休眠。休眠是要停止体内新陈代谢活动的,对身体状态是很大的改变,显著降低身体温度是不可避免的。休眠不能像睡觉一样,想睡就睡,想醒就醒。升温降温也需要时间。

8、 关于弹弓效应,对于地球最后要达到的速度,弹弓效应没有意义。

9、 头盔里的照明灯,确认了,的确有,是脖子后面一长条。这灯没有意义,只能带来干扰。这是摄像照明的需要,但是后期应该做掉。

10、           关于点燃木星。根据设定,人类已经掌握的重聚变。这时候,空间站的燃料是什么?总不会是化学燃料吧?氢?煤油?二甲肼?如果不是化学燃料,对点燃没有帮助。刘培强拉一堆石头撞上去干什么?纯粹从化学角度来说,应该拉一堆氧过去,按一定比例混合木星大气,再用火焰点燃才行。地球上用的化学燃料都不行。木星的大气是氢,所以这时候的燃料是氧,而不是更多的氢或其它燃料。

11、           都马上要到洛西极限了,地球的引力已经被大部分抵消,洲际导弹当然能打过去。

12、           等离子喷射的距离一定是无穷远,不能喷到点火位置的设定不成立。根据前文的理由,不需要点火就能自动点火。

13、           关于点燃MOSS。的确电影里计算机在冒电火花,但是这一点是不能成立的。理由前文里面已经说了。一旦冒一次火花,线路自然就断了,不能持续冒火花。可以找几个高性能机房砸几瓶酒精试试,看能不能点着火。而且,刘培强应该知道,砸一瓶伏特加几乎没有可能点橪MOSS,但这是他的唯一计划和行动。拔电是最简单和有效的操作。计算机有安全和冗余,烧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效。

14、           关于晨昏线。位置可能没有问题,但是晨昏线在地球上没有那么窄。

15、           关于达到5%光速需要喷掉的地球质量。碰掉10%地球质量的估算问题不大,但是600公里厚度算错了。按照地球半径为6370公里计算,密度不变,那么10%的地球质量需要喷掉220公里,如果考虑表层密度只有深层的一半左右,大概要喷掉300公里。总的结论不变,也就是要把地壳全部喷掉还不够。

16、           关于小行星撞击。以前有过专门讨论,就是对大一点的小行星,根本没有办法用原子弹炸掉。特别是地球必须以5%光速运动的时候。所以与天体撞击是非常大的威胁。

17、           在假定掌握重聚变技术的情况下。并不需要着急找另一颗恒星,因为能量供应有保障,只要脱离太阳的伤害范围就行。

下面是新的问题:

18、           外出的工作服为什么先在家里穿好?当然应该是先检录,再换装。要混出去,只需要伪造身份,但需要被伪造的人配合,这比较难。

19、           电梯上升到海拔500米才出来,北京的海拔只有三四十米,如果海平面上升300米,已经被淹了,跟上海一样。电梯最后升到一段大坝顶端,也就是说人们曾经筑坝保护北京,可是为什么只保护CBD?500米高的垂直大坝?

20、           韩朵朵一出来就更近距离地看到发动机的等离子柱了,为什么后面看到行星发动机那么惊奇?

21、           头盔在零下80度环境中,呼气应该在透明罩上结霜。如果用疏水材料,也会有霜的颗粒滑下去。

22、           拘留所不按男女分开收监吗?当然这是电影的规矩。电影的牢房都是囚犯家开的。

23、           一开车就走很深的一线天峡谷。多次地震,峡谷还没垮掉?行车路线非要选择惊险无比的峡谷下方?地震产生的峡谷下面会很平整,并且被选作驾驶路线?这算是一些“幻”片的常规套路吧。

24、           救援又不是平叛,带重武器干什么?加特林机关枪射出的子弹有好几箱吧。

25、           海平面上升300米之后,济南,淮安,南京,杭州这些地方全部淹掉了,地理名字没有意义。

26、           先淹掉,再震开,楼里居然没有被冰填满?

27、           救援队长可以自作主张,就地解散自己的队伍?

28、           刘培强为什么在新年第一天交接?联合政府不人性一点,早点让他回家过年?

29、           刘培强插卡之后MOSS说离岗交接已经完成了,当然刘就没有权限了,职务解除,也不能对老马发号施令了。MOSS的确说了他第二天可以回家,但已经交岗了。

30、           刘培强砸MOSS的时候,说新年快乐。刘启也是因为他父亲第二天要回来才决定出去,所以韩朵朵在大年30还在上课,中学至少应该过年前10天放假吧。

31、           木星自转很快的,怎么总是在同一位置看到大红斑?

32、           冲击波是一个锋面,不是满天火星的样子。

33、           那个应急胶囊,那么大车砸下来没事,一块石头划过就破了。对于防护产品,除了强度、韧性等参数,防撕裂和刺破同样重要。

34、           行星发动机大概十公里高,几条腿的跨度10公里以上,中间什么也没有。结构工程师会告诉你,在地球上,不可能有人设计这种结构。

35、           人物们都很酷,都很有个性,以致于一个会正常说话的人都没有。酷的标准,除了痞气,就是装。警察上来就是一句“放屁”。现在的警察执行公务的时候也不许这样吧?到拘留所领人,没有正常程序?七十多岁的人送VR小黄片行贿?

36、           电影既没有表达好科学,也看不见文明和法制。

其它说明:

如果当时地球80亿人,抽签活下来35亿人是非常残忍的决定,必将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没有抽到的人凭什么要接受?最后必然互相屠杀。

在小说的场景设定上,最后地球派取得胜利。无论是否已经掌握重聚变,科学的结论一定是造飞船。地球派与飞船派的斗争就是暴民与科学的斗争,愚昧与理性的斗争。地球派的胜利是暴民和愚昧的胜利。如果假设的场景成立,本人一定是将受到地球派迫害的飞船派。地球派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仇恨不同看法的人。这种人一定是多数。在人多即胜的暴民政治中,理性、有底线、守规矩的飞船派一定失败。

影片最后播放创作名单时,我一直看到最后,寻找科学顾问名单,没有找到。据传科学顾问不同意电影基本场景设定,但是被拒绝了,以致于科学顾问不愿署名。

科幻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电影,它告诉我们未来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提前看到未来,思考未来。但是科幻姓科,离开了科学,科幻就不存在,特别是硬科幻。这跟片子是在国内制作还是在好莱坞制作没有关系。科幻电影需要科学和影视良好结合。但《流浪地球》电影制作过程中,没有尊重科学界的意见,导致硬伤众多,大大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量。

我知道,贵圈与敝圈在价值观,是非观方面有重大差别。不仅未来世界应该怎么样,我们的观点不同。现今世界是什么样的,每个人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看法也很不一样。这是这次合作磨合不畅的主要原因。既然贵圈认为敝圈的意见不重要,敝圈为什么不能指出影片中的诸多硬伤?

一部好的电影,除了画面的冲击力,需要遵循的东西很多。

我们都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世界中。科幻应该提醒我们,在创造未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坚持什么,要避免什么。影片应该展现的事实的准确性,思考的理性,演绎的逻辑性,既是对硬科幻片的要求,也是体现制作团队实力的标准。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国产科幻大片,也希望科幻片的科学性更有保障。




科幻里的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162763.html

上一篇:月球开发的工程问题
下一篇:科幻作品需要遵循已知的科学原理吗?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23 刘全慧 白禹 吕洪波 蔡宁 张吉 吕秀齐 文克玲 李欣海 黄永义 孙宝玺 何宏 朱志敏 姬扬 郭景涛 苏德辰 雷蕴奇 韦四江 晏成和 刘勇 王安良 何金华 neilchau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