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卫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wwnbu 轻轻的我来了

博文

[转载]文献阅读方法 & 如何阅读英文文献 - 施一公(转)

已有 3119 次阅读 2020-7-12 06:4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一篇专业文献通常会有几页到几十页不等,读文献是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

读文献必须要分为几个不同的程度(需求)

1.读着玩,了解领域动态 那你看看摘要就好了,读懂标题,知道本文的核心结论就好。具体要求见知乎文章。

2.准备入一行,扩充知识面。重点读引言,看图表结果,大致了解本文的逻辑推理路线。

3.准备借鉴此文造自己的文章。这就是最深层次的阅读了,必须要理解本文的设计理念,此时讨论就尤为重要。

几不要:

1.不要高亮不认识的词,没意义,只能高亮文章的逻辑核心词汇和语句。

2.不要一开始就通读,这样你很快就读不下去;正确的做法是由总到细,由浅及深,分步阅读。

3.不要读完就不管了,在没有自我总结之前,知识是不属于你的!!!

4.不要以为文献读一遍就够了,理解认知是一个螺旋循环上升的过程。

建议初学者的读文献步骤:

1.先粗略读懂文章题目、摘要和结论

虽然是粗略,但是必须要完全读透,字义,语法结构。之所以说是粗略,是因为这一遍你肯定不会理解很深,因为你不知道本文的由来,以及本文解决的问题,以及本文的设计思路。

Abstract往往包含这么几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1.
这篇文章研究了什么(为什么研究这个)
2.
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个方法)
3.
得到了什么结果(结果好在哪里)
通过摘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
这篇文章与我的研究内容是否相关?
2.
采用的方法是否新颖,我是否感兴趣?
3.
他的结果,是我想要的么?
以上三个问题,可以变化你阅读论文心中所带的问题,即:
1.
他是如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这类问题中的?(学习)
2.
它的结果完美么?是否是充分必要的?保守性强不强?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
所以,阅读论文的Abstract,实际是你为阅读论文所做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带着问题去读论文才最有效率,万万不可跳过Abstract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 conclusion里找,并且从discuss里最好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开始抓本文的框架,读引言,看结果,明确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证的。

此时不必过于深究细节,把握整体即可。

明确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连本文的框架都抓不住,那你肯定不会理解细节。

Introduction部分包含的信息有:
1.
此问题的由来(历史)
2.
此问题在全世界内的研究进展(现状)
3.
引申出作者的研究动机

此时你必须要能回答出几个问题才算真正抓住了本文的核心:文章的引言、结果和结论是如何将摘要详细展开的。

3.仔细读文章的每一个图表,反复的深入了解文章使用的技术手段,了解作者通过什么手段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层面)

Main results读起来会有这样的感觉:读到一半,居然忘了自己在看什么,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忘了他到底在证明些个什么东西,还有就是每个环节都懂了,最后连在一起还是不懂...那么说明你的大脑已经跟不上伟人的脚步了,你需要一杆笔和一张纸。
读一点,就在纸上做一点笔记,有问题标记出来,读完一遍之后回头看这些问题,或去查资料,或去请教老师,然后再读一遍论文,一篇好的论文,值得你去来回读个至少五遍的。

4.从文章作者的角度来审视这篇论文,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来设计这个论文,与真正作者之间有哪些不一样的想法。

什么时候你看着nature级别的文章时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你离发nature也就不远了。

以上仅为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By xin49


施一公感言:从小到大,我感性思维多一些,不善于读书。8589年在清华生物系读本科期间,从未读过任何一种英文专业期刊。我受到的与英文阅读相关的训练一共只有两个。一是我在1986年暑假期间选修的时任系主任的蒲慕明老师开设的《生物英语》系列讲座,隐隐约约记得蒲先生让我们阅读一些诸如DNA双螺旋发现之类的科普性英文文章,很有意思。但时间较短,暑假过后也没有养成读英文文章的习惯。二是《生物化学》这门课。与现在的清华生命学院形成鲜明对比,我上大学期间的所有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采用中文教材、中文讲课,只有郑昌学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采用了Lehninger的《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而且郑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每次课后阅读10-20页教材。我们同学大多感觉到专业英文阅读有所提高。

19904月至7月初,我在依阿华州Ames小镇的Iowa State University度过了初到美国的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Herbert Fromm教授的实验室做轮转(rotation),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刘峰现在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做教授)。当时感觉最困难的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Fromm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的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的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的感觉是JBC的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Fromm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的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

907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的虞一华同在IPMB program。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的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IPMB的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看得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的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的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HIV病毒究竟是谁发现的,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的内容!从那时起,每一期新的《科学》和《自然》一到,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的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News &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Perspectives等栏目,文笔平实,相对于专业的科研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的科研新闻讲给我的同事朋友们听,而同事的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的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与《细胞》(Cell)、《生物化学期刊》(JBC)等非常专业的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的。《科学》周刊的“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的“News & Views”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一般1-3页,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的科学论文,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专家的分析比较一下,找找差距,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

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的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的体会,也希望我的学生跟我学:

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界的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的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科研论文的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的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的动态。

2.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的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 & Views”“Perspectives”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的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的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

3.在读具体的科研论文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主线逻辑。文章中的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的。所以,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discussion”

4.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的问题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的理解。

5.对个别重要的文章和自己领域内的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的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的课题的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6.科学论文的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的。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

7科研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的阅读。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的科研论文阅读的训练。除了你自己的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的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的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如果你的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

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的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等等。

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的事情。一般的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的论文,优秀的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references纵深了解整个领域的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可能进展。

我从1990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96年博士后期间的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严重不足,颇为羞愧。1996年,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b信号转导研究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年,哈佛医学院的Whitman实验室在十月份的《自然》杂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的文章。读完之后,正好遇到TGF-b领域的著名学者Joan Massague,我对Joan评论说: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 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Joan马上回应我:I disagree! 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Now the TGF-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 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 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的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的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的重要性,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今,我阅读一篇本领域内的科研论文,非常顺利,而且常常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没有想到或分析到的关键点。回想从前,感慨万千,感谢蒲慕明、郑昌学、虞一华、John DesjarlaisJeremy BergJoan Massague等一批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

希望所有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对英文科研论文的阅读得心应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0822-1241669.html

上一篇:[转载]文献综述写作
下一篇:[转载]写论文时让人傻傻分不清的「引言」和「讨论」,来看看顶刊怎么写的
收藏 IP: 39.187.8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1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