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到曼彻斯特大学两周了,第一周是入校教育,与中国差不多,仅仅是没有军训。
第二周正式上课,星期三晚上(她们的下午)我正在与几位朋友吃饭,女儿来电话,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想回家,太难。我不想学了。
女儿的话吓我一跳,我马上问: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了?
女儿笑着说:老师折腾人,什么也没有讲,就布置了一个讨论作业,把牛奶变成奶粉,写出你的方案,并做一个6分钟的报告说明你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听女儿的口气,不学了回家肯定是玩笑,我也就不当真了。我问:你会吗?
女儿回答:不会呀,老师没有讲,书还没有发哪。
我进一步问:别的同学会吗?
女儿回答:都不会呀。
我说:哪你怕什么?按老师的要求做就行了,现在我有事,周末视频再交流吧。
今天与女儿视频,详细问了这次老师折腾她们的经过。
女儿说:老师让学生10个人一组,给出了几个罐,脱脂分离器,离心分离器,巴氏消毒器,喷雾干燥器,包装等单元。每天必须处理多少牛奶,每个单元的温度。你设计一个过程把这些单元连接起来,能连续生产奶粉。计算几个原料罐怎么使用合理,怎样串联这些过程最省能源,还有一些清洗、中和过程我就省略了。
实际上对于稍微学点化工知识的人这个题目很简单,但这些孩子都是高中刚刚毕业,到大学才上两天课,这题目有特别大的难度,老师让她们做这样的作业有一点下马威的味道。写出方案问题不大,10个人的智慧,使用简单的加减乘除、脑子清楚知道使用哪些高温物体为哪些低温物体换热,合理使用热量就可以。
10个学生忙了一天,做出了方案,每个学生单独完成自己的设计方案。从今天女儿讲的内容我认为方案合理,充分利用了能源。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做到这样的地步绝对动了脑子的,看来折腾一下新生未尝不可。
下一步就是6分钟的报告,下面就4位老师,学生不允许听。超过6分钟、不到5分钟都扣分,5分钟提醒一次。女儿说进去讲的时候两手发凉,出来手心里都是冷汗。女儿自己说讲的自己满意,没有超时,但感觉很紧张。
我说:祝贺你,多讲几次就不紧张了。
这次英国老师难为学生很成功,10个不认识的学生通过讨论不但相识,而且有了合作。学生知道牛奶变成奶粉这个最简单的化工工程。知道了连续化生产和合理使用能源,锻炼了写设计方案,更为关键的是做报告,解释自己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个过程对于将来的化工工程师是最需要的,从开学的第一周就实施这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做报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英国老师这样折腾、难为新生想到国内的本科生教育,吕喆老师(吕喆的博客)给一个条件不齐的作业学生答案都是全军覆没(一道条件不全、让学生全军覆没的作业题),如果入校就让中国孩子做英国孩子这样的作业是不是也是全军覆没?这些作业不是考试,是可以讨论、可以上网查资料的,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规规矩矩,必须有标准答案?中国老师敢不敢这样折腾、难为学生?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改进的余地?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把今天女儿发来的曼彻斯特大学照片发几张助兴,曼彻斯特大学没有围墙,和大街差不多,拍出来没有个大学样子。我女儿开玩笑说,曼彻斯特大学的中心就是曼彻斯特市中心。这样的大学还能出诺贝尔奖?还真出了,而且不止一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4303-492462.html
上一篇:
难忘金秋下一篇:
芦芽山壮美秋色(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