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篇科学论文中,继前言部分阐述清楚研究背静、现状与问题、动机、必要性、正当性与可行性之后,一般应接着介绍实验方法(或计算方法、理论方法)。相对而言,此部分之写作的确较为容易,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这里,以陶瓷材料类科学论文为例,着重讨论实验方法之准确描述。
陶瓷材料类科学论文的实验方法部分需要清晰准确地介绍材料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评价等方案与手段。材料制备部分需要交代清楚原料(名称、纯度、甚至生产厂家)、合成方法(固相反应法、液相法或气相法)及合成条件(温度、压力、气氛、时间等)、成型方法(单轴压力成型、冷等静压成型、注塑成型、气相沉积、旋涂等)及条件(压力等)、以及烧结或热处理条件(温度、气氛、时间等)。当然,块体陶瓷与薄膜之制备方法之描述方式是有区别的。结构表征部分需要交代清楚表征手段(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产地)与实验条件(如TEM的加速电压等)、以及结构表征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条件。而性能评价部分则应交代清楚评价手段(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产地)与条件、以及性能评价用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条件(如压电陶瓷的电极制备、极化处理条件等)。而对于特殊的制备、表征与评价方法或方案需要更详细的介绍。
实验方法的准确描述对于一篇科学论文有着两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其清楚地给出了有关实验结果与结论是在何种背景与条件下得出的,可以作为判断相关实验结果与结论是否合理的基础;当然也可以据此给出相关规律的适用范围。其次,当不同小组的类似研究得出明显不同结果时,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的仔细比较追寻这种差异的根源,进而加深有关理解与认识。
而关于实验方法部分的写作,要点在于简洁、清楚与准确。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过分笼统; 2)流水帐; 3)相关论文实验方法之直接复制;4)语言表述含混等。过分笼统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偏物理类的期刊,典型的例子如, “The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a routine ceramic process”;而对于原料之笼统描述则是通病,其中包括故意模糊等问题。而流水帐式的描述最容易出现在学位论文中,不少学位论文中常出现类似“原料:xx、xx、xx;反应条件:xx oC、空气中、xx小时”等描述。将自己先前之相关论文实验方法部分直接复制后略作修改的方式可能比较流行,然若不小心谨慎、非常容易因此酿成大错。例如,若将两种结构式类似却性能差异显著的材料之实验方法部分直接拷贝,而又忘了确认两者之差异,其结果就是张冠李戴,最后闹出天大笑话、甚至导致造假之虞。语言表述方面的问题在中文论文中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似乎在于中文没有被动语态。本人在研究生面谈中多次做过简单的语言测试,即将材料与制备条件给出,让他们分别用简洁的汉语与英语造句、以准确地描述出该实验条件。结果汉语让人满意的同学大约只有30%、而英语让人满意的同学约有40%。例如,我给出氧化铝陶瓷烧结实验的条件:1600oC、大气、3小时,请同学们分别用简洁的汉语与英语描述该实验条件。结果,每次都只有少数同学能造出类似“于1600oC、大气中烧结3小时,制备出氧化铝陶瓷”的句子,大部分同学往往迷茫与“我们……”之类的句子中,虽未必为错,但显然不适合科学论文之表述。而由于有被动语态之便,更多同学能给出“Alumina ceramics were sintered at 1600oC in air for 3 hours”之表述。可见,英语在科学表述中还是有优势的。
以上分析虽以陶瓷材料为例,其结论完全可以推广至实验科学其它领域之论文。总之,实验方法虽为相对容易写作之部分,然还是需要认真对待,不可马虎。只有正确认识该部分在科学论文中的重要地位、尽量避免上述问题与不足,才能简洁、清晰与准确地写好实验方法部分,从而保证整篇科学论文的质量与水平。
(下期预告:与研究生谈科学论文之写作(3) –规律、图像、证据与模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