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tostudy(白途思)'s Academic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gtostudy 欢迎访问Begtostudy的学术blog!--不要小聪明,寻找大智慧!

博文

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博士生的一些思考 by Bruce E. Rittmann z

已有 4370 次阅读 2009-8-17 20:10 |个人分类:博生有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看清是转帖,观点与我个人无关】
 
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博士生的一些思考
 
原作者:Bruce E. Rittmann
 
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有着不同的经历、职业规划、工作习惯和能力。作为曾经的博士生、其他博士生的朋友和同事,以及博士生导师,我观察到了一些有助于博士生在该领域获得成功的品质和技巧。我认为分享我的观察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不管你将要完成你的学业,刚刚入学还是正在考虑攻读博士学位。(我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同样适用于博士后研究员)。
 
1. 你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的主要原因是获得从事该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和教学所必须的知识、技能、经验、信心和学历。
 
2. 当你即将结束你的研究生学习时(通常是进行论文答辩的时候),你应当成为你的研究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没有人(包括你周围的教授)会比你更了解你的论题。你还应该跻身于其他相关领域的世界级学术带头人,如微生物生态学和微生物建模。
 
3. 为了实现第一第二点所述的要求,你必须广泛地、积极地、批判性地阅读。广泛的阅读意味着阅读的书籍和期刊文献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环境工程学领域,比如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化学工程。积极的阅读是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书籍并且使这种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个有效的经验法则是每天平均读一篇文献。批判性的阅读强调花一定时间进行思考来完整地理解文献,掌握它对你的研究和职业的影响,并发现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一个好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每一篇高质量的相关文献中关键的创新点和概念。而在我看来,一个坏的习惯是用大量的照搬照抄来替代批判性的阅读。把文献放在抽屉里并不等于对作者的前提假设提出异议,跟随作者的思路,质疑实验数据的解释以及思考文献结果对你的研究的潜在帮助。
 
阅读是你的研究和将来的职业的基础。它使得你能够跟踪近几年或近几十年的最新成果,并拓展你对科研的认识。虽然课程学习能够给你某个学术领域粗略的概述,但阅读能够帮助你成为与时俱进的专家。阅读还能让你了解撰写学术论文方法和标准。最后,阅读还能够产生新的想法,这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研究课题、计划和实践,如果你想在高层次科研中做出贡献。一旦你离开学校,你进行大量阅读的时间和权限将大大减少。所以现在就该多读、多读、多读!
 
4. 为了从你的研究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你应该经常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展示你的研究成果。这种展示迫使你组织好你的思路,并将关键性的结论从不太重要的材料中提取出来。不管你是否需要为资助机构准备阶段性汇报,你都应该对每个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诸如几个月一次的定期总结。如果你确实有新颖的、确凿的实验结果,你可以考虑撰写期刊论文或会议论文。当遇到口头报告会时(比如课题组组会和系里的研讨会),主动发表你的观点。要让组织者终止你的讲话,而不是让他们提请你发言。记住,你将来的成就和学术影响力直接决定于你能否有效地展示你和你的研究成果。
 
5. 为你和你的工作提出最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做你自己最严厉的批判家。主动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更为广泛的沟通和更加精确的分析,而不是仅仅完成你的导师所要求的标准或一般标准。时刻寻找你的错误,而不要等到别人指出你的错误(通常在令人难堪的场合)。当你发现错误时,不要害怕承认错误,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6. 观察你周围的人,尤其是那些公认的成功人士。学习他们的长处并为己所用。但是记住,你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7. 分享你的想法、观点和知识。你身边的学生和同事会给予你最宝贵的经验、支持和鼓励,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8. 享受一个研究生所拥有的相对的自由。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去探求新的研究领域,结识各方豪杰。不要局限于你的研究,同时也要有社交和思考上的乐趣。
 
9. 别忘了,一个研究生的最终目标是不再成为一名研究生:简单的说,就是毕业。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最佳手段是采用专业化和业务化的方法。研究生学习是一份需要自律的工作。
 
 
【看清是转帖,观点与我个人无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4554-249942.html

上一篇:电击治疗网瘾和《发条橙》
下一篇:从审稿人的角度谈SCI写作细节 z
收藏 IP: .*| 热度|

2 向峥嵘 吴怡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