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台湾地震震源浅可能引起其它地震:马英九离任 蔡英文面对

已有 2324 次阅读 2016-2-7 17: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路线图, 日本地震

台湾地震震源浅可能引起其它地震:马英九离任 蔡英文面对

               杨学祥


   2016-02-06 新京报报道,新京报快讯 (记者信娜)今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多栋房屋倒塌。中国地震局原首席预报员孙士綋分析,倒塌房屋可能刚好处在地震引发的断裂带上,或者房屋地基存在问题。

  是否会发生余震?孙士綋认为,马上发生余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引起4、5级的地震。他解释,此次地震震源较浅,能量释放比较缓慢,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可能引起其他地震。

   我们在2015年9月2日指出,《台湾地震的可能性: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和《2015年厄尔尼诺激发地震:关注台湾、菲律宾和墨西哥》。

   最近台湾4级地震频发,马英九应该事前做好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2016年2月6日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在马英九任内,其后余震和其他地震需要蔡英文面对。

   通过综合研究,在2007年我曾列出8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8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18/23189558307.shtml 

   我们在2015年9曰日指出,根据中国1940年至1981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在此期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0次,其中台湾7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1次,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见表1)。

   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

   发生在厄尔尼诺当年和后一年的有15次,其中1972-1973年最强厄尔尼诺期间发生了4次;

   发生在拉尼娜当年和后一年的有2次;

   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有10次;

   发生在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叠加年的有6次;

   发生在其他情况的有0次。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台湾在2015-2016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最近台湾4级地震频发,马英九应该事前做好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62.html

    马英九离任,蔡英文将面对:台湾地震进入危险时期。


相关报道

专家:此次台湾地震震源浅可能引起其它地震

2016-02-06 13:20:31来源:新京报 作者:信娜

原标题:专家:此次台湾地震震源浅可能引起其他地震

  新京报快讯 (记者信娜)今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市发生6.7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多栋房屋倒塌。中国地震局原首席预报员孙士綋分析,倒塌房屋可能刚好处在地震引发的断裂带上,或者房屋地基存在问题。

  据了解,此次台湾地震震级6.7级,发生在台南,震源深度15千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赵阿兴表示,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去年已发生四次六级以上地震。孙士綋表示,台湾地震虽常见,但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此次发生在中部较为少见。

  多栋房屋倒塌,是否代表建筑抗震级别不够?赵阿兴分析,地震附近房龄约30年,为钢筋混合结构,应该是抗震建筑,但由于不可抗力及地震破坏力较大,导致多栋房屋倒塌。

  孙士綋则认为,房屋倒塌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可能房屋地基存在问题,另一方面,6.7级地震会引起小范围断裂,房屋可能刚好处在断裂带上。

  是否会发生余震?孙士綋认为,马上发生余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引起4、5级的地震。他解释,此次地震震源较浅,能量释放比较缓慢,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可能引起其他地震。

  对于厦门多地市民有震感,孙士綋表示,台湾本岛的地震距离较远,对大陆影响有限。多数人可能会有震感,个别建筑墙体出现破裂,但不会造成灾难。

(责任编辑:徐永刚 UN006)

http://news.sohu.com/20160206/n437046584.shtml

马英九到大学进行地震避难演练:2015年厄尔尼诺激发地震

已有 404 次阅读 2015-9-23 05:03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厄尔尼诺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地震路线图 回归点    推荐到群组

马英九到大学进行地震避难演练:2015年厄尔尼诺激发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马英九21日到台湾师范大学林口校区视察侨生、外籍生的地震避难掩护演练。

  我们在9月2日指出,《台湾地震的可能性: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和《2015年厄尔尼诺激发地震:关注台湾、菲律宾和墨西哥》。

  最近台湾4级地震频发,马英九应该事前做好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我们在9月7日指出,《大震能量正在积累:关注9-11月强潮汐时期》。7月29日-8月2日潮汐组合发生了两次7级地震,8月7-10日潮汐组合和8月14-18日潮汐组合发生了三次6级地震,符合潮汐组合变强趋势。

  此后的三个潮汐组合中最大震级在5级以下,表明大震能量正在积累,持续时间越长,能量越大。

  关注9-11月强潮汐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005.html

  我们在9月12日指出,2015年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导致大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276.html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年2月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2015年5月30日日本发生8.1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9月14日指出,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9月17日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回归点智利发生8.2级地震,并可能发生更大地震。

  台湾做好准备了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24.html

启示录:谁将“沉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8日 23:1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10米高巨浪,呼啸而至。黑色的海水瞬间吞噬成千上万来不及躲避的生命,大片农田瞬间化为乌有,沿海城镇成为一片废墟。

   8217微西弗/时,辐射肆虐。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惊慌逃离,核电站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时刻在威胁着周边生物的安全。

   当地时间3月11日14时46分,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6.060,-0.13,-2.10%)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晃动不止,建筑物倾倒,道路惊现裂缝。日本遭遇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强烈地震。不仅仅是地震,更让全球为之紧张的还有地震所带来的海啸与核电厂爆炸。一时间,好莱坞大片《2012》中的灾难场景恍若在现实上演。

   2012真的要来了吗?全球变化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详细解读了我们的地球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预测:


  下一个强震区是哪里?


   《华夏时报》:根据现在掌握的信息,在你看来未来哪些地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杨学祥:通过综合研究,在2007年我曾列出8个地区,大致为北美西海岸、日本列岛、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和南美西海岸一带,这其中约有一半可能会发生强震。这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观测和预测的重点。


   现在,日本列岛、印度尼西亚、中国西部和南美西海岸一带都先后发生了8级以上地震,余下的北美西海岸、海湾地区、土耳其、菲律宾、中国台湾和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强震的概率增大。


   《华夏时报》:预测出上述地区可能会发生强震的根据是什么?


   杨学祥:首先,根据地震空区理论,3月11日发生的这次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没有9.0级地震的空白。这样的话,近百年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9.0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所以说,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0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0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其次,我在2008年汶川8级地震发生后指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或许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按循序,下一次强震可能就是印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另外,9.0级特大地震没有发生在大陆内部的先例,但中国内陆却可能存在发生8.5级大地震的风险。


   《华夏时报》:中国内陆可能存在发生8.5级地震?为什么会这么讲?


   杨学祥:先举个例子来说,1947-1976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30年里,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进入了暖位相时期,7级以上地震我国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也就是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暖位相时期的3倍以上。

   2000年开始,大概到2035年,世界再次进入到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这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同样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比如,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一般的冷位相时期(编者注:约30年),值得关注的一个历史统计特征是,这大约30年的时间里,除中国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我国中西部,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最后10年,东部地区也会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就发生上一次冷位相时期(1947-1976年)的后10年。所以,现在,应适当加强对中国内陆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华夏时报》:这样来说的话,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


   杨学祥:能否预测地震,科学界分为两派:主流派认为地震不能预测,非主流派认为可以预测。问题是,对未来的预测不能做到100%的正确,而地震预测关系重大,没有100%的准确率,没人敢承担责任。地震预报有成功的先例,也有误报和漏报的教训。实际上,包括唐山地震和此次日本地震,中长期的预测都是准确的,问题在临震预报还不够准确和及时。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率。


  释疑:9.0级,


  “等待”150年的释放


   《华夏时报》:9.0级地震,对日本以及全球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杨学祥:日本历史上曾记载数次大地震,例如,1854年发生的约为里氏8.4级“安政东海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发生的7.9级关东大地震。在此之前,日本未有发生9.0级地震的记录。

   对于全球而言,近百年来最大的地震为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级,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级排在第二位,印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1级大地震排在第三位,俄罗斯堪察加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和此次日本大地震都为里氏9.0级,并列第4位。


   《华夏时报》:此次日本发生大地震的原因有哪些?


   杨学祥:日本“等待”这次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过去了150多年。日本列岛是一个地震和火山活动非常频繁的地区,其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附近。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每年以大约7-9cm的速度向亚欧板块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聚集的能量会以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形式进行释放。此次特大地震就是日本东北附近的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的结果。太平洋板块向西强烈推挤欧亚板块,形成日本海沟及其向西倾斜的俯冲带,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应力积累,俯冲带内的岩石在超过其抵抗强度的应力下瞬时间彻底崩溃,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地震也就这样发生了。

   还有一点,1952年、1960年、1964年3场9.0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堪察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这些地区都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而同样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日本,虽然它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却是9.0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0级地震发生在日本算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


  预防:


  地震来了!怎么办?


   《华夏时报》:抛却海啸和核泄漏等地震带来的次生危害,单纯的地震并未给日本带来巨大损失,在防震方面,日本的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杨学祥:应对高频率的地震,日本有硬件和软件措施。

   硬件方面,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对于高层建筑,日本都采用一种“地基地震绝缘”技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2007年,日本政府通过一项法规,执行更严格的建筑物抗震标准,规定摩天楼、工厂、发电站、桥梁和火车站必须达到更高抗震级别。

   软件方面,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遍及各个年龄段、群体、形式的日常防灾教育,使得民众具备了较强的防灾抗灾能力。因此地震来时,能较好应对。此外,为应对地震,日本政府很早就成立了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从可能遭受地震灾害的各地方的现状着手调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各种对策,并于2003年出台了《东海地震对策大纲》。还有,日本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紧急对策,每一条对策都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机构,有明确的分工规定。


   《华夏时报》:地震发生后,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预防危害?


   杨学祥:地震发生后,要首先切断电源、火源或关闭燃气开关,一层的居民可迅速撤离住所,在远离建筑的空旷地带避险。高层来不及撤离的居民要带上饮用水、食物和急救包,躲在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由于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318/2318955830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5021.html

上一篇:我国大部迎回暖高潮 西南地区持续雨雪:春节回暖与潮汐组合
下一篇:我国大部迎回暖高潮 岁末晴好除夕轻霾:关注5-8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