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已有 3631 次阅读 2015-1-18 06: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平面上升, 统计规律, 特大地震, 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中新社东京1月17日电(记者 王健)日本战后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发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过去20年。

  当年那场震级达7.3级的大地震,共导致6434人丧生,43000多人受伤(其中1万多人重伤),25万栋房屋损毁。

  大规模的追悼仪式当天在神户市举行。而在东京,有关“首都圈都市直下地震”的忧虑式话题再热。日本红十字会和日本气象厅联手举行“首都直下地震对策论坛”,吸引众多市民顶着寒风前来倾听各方专家“危言”。

  从阪神地震迅速联想到“首都直下”,是因为同属人口密集型都市,且有关不远将来东京圈难逃大震的分析,几乎已成此间“通说”。

http://roll.sohu.com/20150117/n407866264.shtml

 

   中国网1月16日讯 据英国《卫报》网站1月15日报道,目前为止,海平面已经持续上涨20多年。周三,研究表明,其上涨速度远超预期,从气候变化可看出,其已威胁到从佛罗里达到孟加拉国的海岸。

   报告指出,经过重新评定600多个验潮仪所记录的数据发现,1901至1990年对于海平面上涨的估计值过高。通过修改该时间内的数据,可以发现从那以后海平面的上涨速度比目前所预计的更快。报告表明,以往的资料并不完善,或者被一些类似于地层下陷的局部因素所影响。

   卡琳•海(Carling Hay),一位在哈佛大学的加拿大科学家告诉路透社,最新的分析表明“过去20多年海平面的上涨速度比预期高25%”。

   研究称,冰川融化等因素造成了海平面上涨,从1901至1990年预期的平均每年上涨1.2毫米(0.05英寸)变成了过去20多年平均每年上涨3毫米。很显然,这与冰雪的加速融化息息相关。

   去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1901至1990年的平均每年海平面上涨量为1.5毫米,相较于从前估计的每年1.2毫米来说,比最近估计的每年3毫米更准确了一些。

http://news.163.com/15/0116/16/AG3IEAFK00014JB6.html 


   我在2008年指出,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就发生了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也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海洋巨震将海底冷水翻上表面,导致气候变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8596.html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1058.html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特大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海岛和大陆沿海面临的巨大威胁,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话题再热

2015年01月17日21:07 |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 | 保存到博客

环球网

  原标题:日本阪神大地震20年 “首都直下”话题再热

  中新社东京1月17日电(记者 王健)日本战后唯一的都市直下大地震(震源所在地发生的地震)—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今年的1月17日整整过去20年。

  当年那场震级达7.3级的大地震,共导致6434人丧生,43000多人受伤(其中1万多人重伤),25万栋房屋损毁。

  大规模的追悼仪式当天在神户市举行。而在东京,有关“首都圈都市直下地震”的忧虑式话题再热。日本红十字会和日本气象厅联手举行“首都直下地震对策论坛”,吸引众多市民顶着寒风前来倾听各方专家“危言”。

  从阪神地震迅速联想到“首都直下”,是因为同属人口密集型都市,且有关不远将来东京圈难逃大震的分析,几乎已成此间“通说”。

  东京管区气象台长横田崇表示,东京圈何时遭遇直下地震都不奇怪,只是其具体类型、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问题罢了。重点要防的是7级以上的强震,关键在于针对迟早要来的地震,尽可能完善应对之策。

  东京都综合防灾部信息统筹担当课长小林千佳子透露,根据此前作出的预想,如东京在夜间发生相当规模的直下地震,或致近万人遇难,15万人受伤,30万栋房屋受损,“归宅困难者”将达400万。此外,木造住宅大量发生火灾,道路上会出现惊人的人流。

  日本红十字会灾害对策室参事白土直树指出,灾害规模越大,震后救援效果越小。阪神地震中近八成遇难者系被压身亡,东日本大地震九成以上系溺水身亡,都是第一时间丧生。因此必须有新思路。此外医务人员遭灾后难以到位,伤员移动也会严重受制于瘫痪的交通。

  名古屋大学减灾研究中心副教授广井悠指出,早年关东大地震时,东京、横滨都曾发生毁灭性火灾。如今虽然都市火势蔓延速度在理论上已大大降低,但现代城市随处出现的高楼,其实面对火灾十分脆弱。

  日本中央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冈本正指出,大震后停电,会令电视、网络等通常信息手段失灵,政府方面重要的信息难以及时通达,援助面临极限。且如今东京高楼生活,令邻里不相识成为常态,有碍互救;大量不通日语的外国居民更会碰到难题。

  此间专家认为,东京这些年持续对建筑物的耐震化措施,是有益的努力,但其实更为有效的方法,还在于每个人平日多做准备,多参加防灾演练,多进行社区交流,多考虑大灾时会遭遇的情形,尽量让自己届时不要成为受伤者和需救助者。

  作者:王健

http://roll.sohu.com/20150117/n40786626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0467.html

上一篇:2014年是有气温统计以来的最热年:并非完全是人为原因
下一篇:2017年大洪水:旱涝发生的一般规律是降水在时间和地点分布不均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4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0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