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山東多項舉措保障多霧天氣公路通行 :关注16-20日潮汐组合

已有 1908 次阅读 2014-9-18 18:2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大雾

山東多項舉措保障多霧天氣公路通行


2014年09月18日15:54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山東頻道9月18日電(劉振男)近日,受降雨降溫天氣影響,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團霧、陣霧現象較為嚴重。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公路部門已採取措施,保障干線公路安全暢通。

   首先,提升多霧路段預警能力。據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公路部門對易發生多霧天氣的山區路段、沿海路段以及重要交叉路口,提前設置減速、警示標志﹔對陡坡急彎、施工路段通過延長擺放警示標志、增設爆閃燈、專人專車駐守疏導等方式,提升薄弱路段警示、識別功能,確保過往車輛安全通行。

   其次,提高養護路政聯合巡查密度。山東公路部門以公路站為單位,整合養護、路政力量,加強對車流密集路段的聯合巡查,加大夜間出巡頻度。加大對高速公路行人非法上路、路邊停車等行為的勸離力度,嚴防多霧天氣下交通事故發生。

   同時,完善實時路況信息發布。公路部門在收費站、公路站、施工工地等一線場所設立路況信息專報員,定時報送路況信息﹔並第一時間通過公路微博、手機短信平台、96660、96659路政服務電話、收費站LED顯示屏等平台發布提示語及路況服務信息。

   此外,強化應急服務保障。將應急車輛、設備和隊伍向一線儲備,與交警、醫療、消防等部門建立協同聯動機制,隨時應對道路突發險情。

http://sd.people.com.cn/BIG5/n/2014/0918/c166192-22357971.html

2014年9月潮汐组合

已有 419 次阅读 2014-6-14 12:12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2014年9月潮汐组合

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9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4个月。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9月南极半岛海冰最多,异常增多或减少可加强或减弱秘鲁寒流,关注厄尔尼诺发展和地震增强。

潮汐组合A:9月2日为日月小潮,9月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63850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赤道冷空气和洋流向两极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B:9月8日为月亮近地潮,9日为日月大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0.00069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 9月16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57869度,1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D:9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16度,24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9月南极半岛海冰增多和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厄尔尼诺进入关键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33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55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878.html

上一篇:雨雾罩长沙(组图) :关注16-20潮汐组合
下一篇:石家庄今晨白雾笼罩宛若仙境(图):关注16-17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