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2015年后变暖速度会加剧吗?

已有 5767 次阅读 2014-9-16 10:3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 潮汐,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全球变暖停滞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2015年后变暖速度会加剧吗?

                            杨学祥,杨冬红

 

据人民日报2011128报道,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的这十来年里,全球平均温度没有继续上升,变暖的趋势接近于零。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2008年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气候的自然变异抵消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预计全球变暖的趋势会暂时经历“停滞期”,但2015年之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目前来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htm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_2.htm

到了2014年,科学争论有了新结果。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

气象学家杰夫·托尔夫森(Jeff Tollefson)最近指出,在一份全球大气温度表上,近 16 年来的全球变暖停滞,与之前 20 年的气温快速攀升形成鲜明对比。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13-2014 年度评估报告的说法,此前的气候模型预估,1998-2012 年间全球大气温度应该以每 10 年平均 0.21℃的速度上升。但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Anglia)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Research Unit)的观测结果却显示,实际的数字只有 0.04℃。

近年来,科学家对变暖停滞现象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主要集中于 3 个方面:太阳、大气气溶胶微粒(atmospheric aerosolparticles)和海洋。海洋温度的波动,被科学家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这或许是我们揭开全球变暖停滞之谜的关键所在。全球变暖停滞与气溶胶或者平流层水蒸气都没什么关系。它的真正成因,是近十几年来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冷了。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变冷的原因是赤道信风、潮汐震荡和地震海啸。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062.html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正在接受检验:

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

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全球变暖。

另两个重要因素是,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暖,拉尼娜导致气候变冷;海洋及其边缘特大地震和海啸是导致航洋表面海水降温的原因。

综合分析表明,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6月至2000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中国北方的干旱在2014年已经发生,2014-2016年全球气温将有明显上升趋势。2014-2018年特大地震会有干扰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60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相关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杨冬红, 杨学祥.2008.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3(6): 1813~1818

 

相关报道: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了吗?2015年后变暖速度会加剧

20111208 10:07:38

来源:人民日报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1128129在南非德班举行。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

  本版连续推出三篇报道,聚焦读者关心的问题,传播气候变化有关知识,解读一些科学问题,呼吁人们科学看待全球变暖,积极行动起来节能减碳。

  ——编

12618,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随着一股较强冷空气袭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前一段时间,我国新疆、内蒙古、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已经遭遇寒潮暴雪天气影响;在美国东部地区,一场几十年来最早的暴风雪导致几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至少20人死于和暴风雪相关的事故。

  有人产生疑问:不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吗,天气怎么这么冷?确实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的这十来年里,全球平均温度没有继续上升,变暖的趋势接近于零。这是否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真的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记者:有研究认为,1999年以后全球气候变暖进入了一个停滞期,您怎么看?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全球变暖,1906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C°。但是,全球变暖说的是一种平均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年际(不同年份)的波动和年代际(十年周期)的波动。

  一般认为,这些波动是由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造成的。在某一段时间出现温度偏低或偏高,都不是很异常的事情。

  在近百年(1906年—2005年)温度曲线上,很明显出现了两次年代际尺度的冷期和两次年代际尺度暖期。1920年—1940年的20年间是一个增暖的峰值时期,上个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末是另一个明显的增暖时期;而20世纪初的20年间和1950年—1970年的20年间是相对的冷期。

  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的趋势是上升的,但它是在多次长、短周期的波动中不断上升的。全球变暖在时间上并不是均匀的,有相对的冷期,也有相对的暖期,但总体的趋势是上升的。

  特别是近4050年,观测资料和气候模式研究表明,增温更加明显,增温速率是每十年0.2C°。

  另外,确定气候变化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迁或变动,至少需要考察30年的平均值变化。如果前30年和后30年的平均值发生了显著的升高或降低,那么可以认为是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或转折。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确定的、气候变化科学家所遵循的一个时间尺度。这样才能对气候变化发生的情况进行统一的比较。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htm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了吗?2015年后变暖速度会加剧

20111208 10:07:38

来源:人民日报

  我们计算出1981年—201030年的气候平均值,和此前30年(1951年—1980年)的平均值比较,它的趋势仍然是增暖的,其增暖速率在每十年0.19C°左右,与过去4050年的增暖速率值是一致的。因此,得出现在气候变暖趋势已停滞或减弱的结论,为时尚早。

  北极是全球温度增加最迅速、最明显的地区,将北极的数据包括进去,全球温度曲线是持续上升的

  记者:一些认为气候变暖进入“停滞期”的科学家指出,1998年全球平均气温出现峰值,此后直到2008年的十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创出新高。现在这个纪录打破了吗?

  丁一汇:比较1998年至今的逐年平均温度,至少2010年与1998年具有同样的量值,甚至略偏高。这表明,1998年并不是近50年来唯一的最暖的峰值。

  世界气象组织监测显示,20002009年是1880年全球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1129,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11年全球气候报告指出,在有记录以来的年份热度排行榜上,今年名列第10;在全球最热年份榜单上,前13位都出现在过去15年中。

  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没有本质变化,但它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波动的影响,一段时间高,一段时间低——这种情况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发生。

  记者:那么,为什么有研究得出气候变暖趋势已停滞或减弱的结论呢?

  丁一汇: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和大气海洋局(NOAA)最新研究,关键是得到上述结果的这个研究没有充分应用北极地区的气候资料。而北极是全球温度增加最迅速、最明显的地区,将北极的数据包括进去,并进行十年的滑动平均(消去十年以下的波动),由此做出的全球温度曲线是持续上升的,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停滞”或“平台”现象。

  另一方面,把1999年—201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地理分布图绘制出来,同样可以看出,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明显的变暖区,而中高纬度和北极地区是最暖的。

  有关气候进入“停滞期”的研究主要是根据英国气象局哈得莱气候研究和预测中心的资料进行的,后来研究者自己也认识到北极资料并没有完全包括进去。

  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停滞”的观点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还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提醒我们:1999年后的十年时间里,全球北极以外地区的平均温度没有增加。这可能是受到了海洋变冷和太阳活动减弱等自然变化的影响。

  记者:近年来,我国从北方到南方,不少地方都曾遭遇寒潮冰雪灾害,“暖冬”的说法似乎越来越少了。中国的温度还在继续上升吗?

  丁一汇:最近十年,中国的平均地表温度仍然是上升的。根据我国刚刚发布的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1951年—2009年,中国陆地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1.38 C°,变暖速率为每十年0.23 C°,比全球气候变暖速率略高,这种趋势近十年没有明显的变化。

  目前还难以确定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是否会加剧;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针和战略

  记者:2008年英国《自然》周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气候的自然变异抵消了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气温上升,预计全球变暖的趋势会暂时经历“停滞期”,但2015年之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目前来看,今后全球变暖的速度将会加剧的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

( 编辑:雷蕾 )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_2.htm

全球变暖暂时停滞了吗?2015年后变暖速度会加剧

20111208 10:07:38

来源:人民日报

  丁一汇:我认为,目前还难以确定。如果仅从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看,这是可能的,但还存在不确定因素:除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努力状况外,尚难确定海洋等产生的升温或降温作用到底有多大,也就是说自然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减弱或抵消人类活动的因素。

  科学界已认识到近期气候变化预测问题的重要性,现在不仅强调未来百年气候变化预测,还非常重视对未来2030年气候的预测,因为它更具有实用价值。

  近期气候预测必须使用更准确的海洋资料作为初值来运行气候模式,也就是要把多种海洋资料同化,只有给出正确的海洋条件才能准确预测出海洋在未来2030年的作用。但目前这项工作正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

  全球近30个气候模式中(包括中国的两个气候模式),只有少部分具备这种根据海洋资料同化系统预测未来2030年气候变化的能力。即使做到这一点,这些模式的预测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这是目前气候预测的难题之一。我国也刚刚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估计要比较明确回答全球气候近期变化的详细和可信的演变,要在数年之后。

  记者:目前看来,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并没有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丁一汇: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针和战略。

  一方面,应该根据气候的新特点,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标准,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目前最关键的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加快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通过这种绿色转型,不但保护气候和环境、节约资源,还能使能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应该指出,不管气候将来的变暖幅度和速率多大,甚至出现逆转变冷,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绿色转型都是无悔的选择。

  这一绿色转型的切入点应该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和生产模式,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协调一致,使中国完全步入能源、环境、气候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记者 刘毅)

( 编辑:雷蕾 )

http://news.xinhuanet.com/energy/2011-12/08/c_122394081_3.htm

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发布8月全国灾情
自然灾害以地震干旱和洪涝灾害为主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40910

分享到:

  中国气象网讯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统计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海洋局、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对20148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8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干旱和洪涝灾害为主,风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8月份自然灾害情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地震活动频繁,鲁甸地震伤亡严重。8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6次,总体次数较近年同期略偏多。5级以上地震发生3次,分别是83西藏吉隆县5.0级地震、云南鲁甸县6.5级地震和817云南永善县5.0级地震。其中云南鲁甸6.5级地震是鲁甸地区有历史记载的最大地震,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交通、通讯、电力以及农田、水利、农村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北方降雨偏少,东北黄淮等地旱情突出8月份,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及新疆大部、内蒙古中部等地降水偏少25成,局部偏少8成以上,东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据统计,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作物受灾面积8000余千公顷,其中绝收1000余千公顷,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700余万人。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湖北、宁夏等省份灾情较重。8月下旬开始,东北、黄淮等地出现明显降雨过程,旱情缓解,部分地区旱情解除。

  三是洪涝灾情偏轻,无台风登陆我国为同期罕见。8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南大部以及西藏大部、甘肃中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局部偏多1倍以上。受降水影响,10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14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陕西渭河支流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但总体上强降雨过程较少,未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与近年同期相比,8月份洪涝(含地质灾害)倒塌房屋数量减少80%以上,死亡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和损坏房屋数量减少6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0%以上。此外,20148月份,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没有台风生成(仅出现一个从中太平洋移入的台风),是1949年以来历史同期台风生成个数最少的年份,也是登陆我国台风最少的年份之一,为历史同期罕见。

  (责任编辑:赖敏)

http://wwwNaN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409/t20140910_26058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116.html

上一篇:我们站在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全球变暖停滞了吗?
下一篇: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发生4.2级地震:关注16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4 周少祥 高峡 杨文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