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预防地震的遮羞布:地震周期几百年甚至千年才有一次?
杨学祥
据北京青年报8月5日报道,8月3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6.5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些年,地震和地质部门也都在对地震带上哪些地区不适合建房有过研究,也提出过建议,但这些建议似乎都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是否有必要勘测地震频发地区,之后对高危地区的群众进行大规模迁移呢?
专家认为,我国中西部在做研究,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有必要查清地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形成一个国家级别的区划图,把地震灾害强的地区标注出来,在以后的建设规划中要有意识地避开这些地区。但是像昭通这种地区,因为地质灾害可能比较严重就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太现实。地震不像雨季年年有,地震周期很长,有时候几百年甚至千年才有一次。在没有弄清楚地震来源时,盲目地进行人口迁移在物力和财力上都不现实。
http://news.sohu.com/20140805/n403111023.shtml
不作为是主流地震专家的看家本领,不可预测和不能预防是主流地震专家的护身法宝。因为地震周期长就否定了地震预测和预防的必要性,这也是主流地震专家的一大发明。
必须指出的是,云南地区的强震周期为18.6年,自1913年以来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13次,大约每10年发生1.3次(见表1)。
表1 20世纪以来白赤交角、太阳黑子与云南强震
(据胡辉等,2003,杨冬红等修改,2008,2013)
白赤交角 | 太阳黑子 | 云南强震 活跃期 | Ms大于7级强震 | ||
最大年 | 最小年 | 谷值 | 峰值 | ||
1913 | 1922 | 1913 1923 | 1917 | 第1活跃期 | 1913 峨山7.0,1925大理凤仪7.0 |
1932 | 1941 | 1933 1944 | 1937 | 第2活跃期 | 1941 澜沧耿马7.0,1941勐海7.0 |
1950 | 1959 | 1954 | 1957 |
| 1950 勐海7.0 |
1969 | 1978 | 1964 1976 | 1968 | 第3活跃期 | 1970 通海峨山7.7,1974昭通大关7.1,1976龙陵7.3,1976龙陵7.4 |
1987 | 1996 | 1986 1996 | 1989 | 第4活跃期 | 1988 澜沧7.6,1988耿马7.2, 1995孟连7.3,1996丽江7.0 |
2005- 2007 | 2014- 2016 | 2009 2022 | 2014 | 第5活跃期 | (2007 普洱6.4,2008盈江5.9) 7级地震空区2013-2014年? |
注:观测确定2008-200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14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
昭通—鲁甸断裂带是小江断裂带的一部分,小江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走向近南北向。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沿金沙江及小江河谷展布向南在达朵分为西、东两支。二者在徐家渡一带又并在一起,呈辫状向南经华宁、盘溪、建水延伸,最后并入红河断裂。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均发生于断裂中南段。平均每50年就发生1次6级以上的地震。
http://news.sohu.com/20140803/n403059356.shtml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苏有锦说,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处于昭通——鲁甸断裂带,震区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有5级以上地震记录44次,2013年震区100公里范围内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04/023930624020.shtml
显然,主流地震专家故意拉长了地震周期,为不预测地震和不预防地震寻找借口。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多次指出,2004-2018年是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2013-2014年是云南强震最危险时期,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主流地震专家对地震发展趋势一无所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65779.html
http://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952088.aspx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7166.html
盲目地进行人口迁移在物力和财力上都不现实,是否意味着相关部门就可以毫无作为?
比如,在查清的断裂带上,逐步疏散人口、增强房屋抗震等级、清除危房隐患、加固现有房屋的抗震强度、划定危险区域范围、普及防震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等等。
实际上,此次地震一直是专家们所担心的。“几年前,地震局就通过GPS观测发现这一片有地质突变,发育了三四条北东向断裂带,昭通鲁甸就是其中的一条。我们一直担心从安宁河、大凉山,到南边的小江断裂带这一片会发生大地震,在小江、则木河这一代加强了台震数字观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说,当时地震局监测到的数据就显示出一些异常。
不过,徐锡伟表示,12千米的震源深度属于正常范围内,云南四川等地一般的地震深度会在8到20千米之间。之所以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一方面是由于当地地形条件复杂,地势陡峭,属于山区,地基不稳,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滚石等次生灾害;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房屋的抗震性较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8/300297.shtm
与主流地震专家的麻痹意识相反,中国滇东北大山里的村民对地震却有清醒的认识。
据新华社云南鲁甸8月5日电中国滇东北大山里的村民知道地震迟早会来。
两年前,这个位于地震带上的贫困地区就有近百人死于地震。3日发生的6.5级鲁甸地震,截至8月5日14时30分,已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410人死亡。这些人大多死在了倒塌房屋的废墟下。
在震中龙头山镇,土坯房大多坍塌了。震源较浅、震级较大是重要原因。但就在一片废墟旁,6栋采用了抗震设计的小楼却屹立不倒。
当地乡镇干部一直在推广抗震房。但对于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的昭通市鲁甸县农民而言,抗震房十几、二十万元的造价几乎是天文数字。大多数农民还是只盖没有抗震设计的土坯房。
鲁甸县近60%的农民每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
昭通市的地方财政也吃紧,2013年度预算支出只有260亿元,拿不出多少钱来补贴辖区内410万农村居民。翠屏村村民赵明旺为盖房欠了七八万元,不过他没有抗震设计的砖瓦房还是倒塌了。
这多少反映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它仍然是一个需要做出艰苦努力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2013年,中国的城镇人均年收入约27000元,中国农村人均年收入约8900元。
根据中国的防震减灾规划,2020年前后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应能够抗击6级左右地震。
“但在云南,尤其是偏远的州市,基础设施尤其是民房基本是不抗震的。”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防御处处长张俊伟说。
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5年了,据媒体报道,亿万富翁人数仅次于美国。但这次地震连同去年的四川芦山地震,乃至更早的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暴露了发展中的巨大财富鸿沟和区域经济失衡。
中国西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中国经历的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西南部。然而,人口稠密的西南诸地却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云南省2013年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原标题:明知地震会来,但抗震房就是盖不了)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06/024930636707.shtml
地方财政没钱资助村民盖抗震房,大多数农民还是只盖没有抗震设计的土坯房。没有钱,防震抗灾只能是纸上谈兵。主流地震专家的谎言不过是一块蒙蔽公众的遮羞布。
四川汶川8级地震后,主流地震专家宣传四川千年无大震。与他们的愿望相反,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约100公里。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较强震感。据雅安市政府应急办通报,震中芦山县龙门乡99%以上房屋垮塌,卫生院、住院部停止工作,停水停电。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云南省鲁甸县6.5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据云南省民政厅报告,截至8月6日10时30分初步统计,云南昭通鲁甸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踪。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统计中。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06/110930639817.shtml
震前不预防,震后存侥幸,大震千年周期理论祸国殃民,是相关部门不作为的挡箭牌。
参考文献
1. Sidorenkov.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arth’s rotation and geophysical processes. Wiley- VCH-Verlag, 2009.
2. 徐道一,孙文鹏。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地质力学学报。2011, 17(1):64-73.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4. 李家林, 张元东. 特殊天象组合期与地震发震关系的检验及应用[J]. 地震, 1993, (3): 32-37.
5. 杜品仁. 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3): 362-369.
6. 杨冬红。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的应用。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
7. Cochran E S, Vidale J E, Tanaka S.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J].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10. Métivier L, DE Viron O, Conrad C P, et al. Evidence of earthquake triggering by the solid earth tides [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Letters, 2009, 278(3-4): 370-375.
11. 杨冬红, 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28(1): 95~96
12.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等.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13. 胡辉, 赵洪声, 和宏伟.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J]. 云南天文台台刊, 2003, (4): 49-55.
14. 杨冬红,杨学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1):58-7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