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证实6年前预测

已有 3553 次阅读 2014-8-3 04: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干旱, 高温,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证实6年前预测
                 杨学祥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1]。
1. 杨冬红, 杨学祥.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23(6): 1813~181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8754.html

    目前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证实6年前预测。

相关报道:
湖北9县市现重度以上干旱 8月上旬旱情或蔓延
2014年08月01日14:47   新浪天气 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 收藏本文
  进入盛夏以来,湖北大部地区受晴热高温与前期缺水少雨双重影响,土壤失墒快,旱情发展较快。31日,湖北有9县市气象干旱达重度以上等级。据武汉中心气象台预报,8月上旬湖北大部地区仍将维持晴热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旱情将呈迅速蔓延和加重趋势,请注意加强防范。
  今年5月入汛以来,湖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至6成,其中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宜昌东部偏少5至6成,比去年同期少100—380毫米,荆门、钟祥、武汉等16个县市降水量居历史同期倒数前3位。特别是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等地,出现了历史异常少见的连续4年降水持续偏少现象。
  7月18日出梅入伏后,湖北大部地区维持晴热高温天气,7月下旬经历了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21-23日,分别有79、82、71个县市最高气温在35℃以上;28日-31日又分别有39、73、81、42个县市高温超过35℃,大部地区下旬高温日数为4-7天。7月下旬湖北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武汉、谷城、广水、洪湖等14县市一旬未有降水。
  受前期降水偏少以及晴热高温天气的影响,湖北各地蒸发量加大,旱情快速发展,7月31日湖北省气象干旱监测图显示,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宜昌东部、恩施南部出现了中度以上气象干旱,中旱到特旱等级的县市共有27个,其中、襄阳、枣阳、荆门、钟祥、京山、当阳、汉川、大悟8县市为重旱,远安县为特旱。
  截至7月29日,据湖北省防汛办统计,湖北受旱市县24个,受旱农田514.5万亩。有50.8万人、9.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大悟县、枣阳市城区14.5万人供水紧张,实行限时、限量供水。目前湖北秋粮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对水分需求量大,鄂中北部分老旱区已经出现人畜饮水困难。30-31日,湖北旱情进一步加重,预计8月上旬湖北大部地区继续维持晴热少雨天气,干旱范围及强度呈加大、加强趋势。
  根据湖北省干旱实况监测资料及未来天气趋势分析,武汉中心气象台于31日上午9时40分发布了今年首个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建议受旱地区要加强水源调度,确保城乡饮水安全;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谨防高温干旱对中稻孕穗和抽穗扬花,棉花开花授粉,夏玉米开花授粉和吐丝的双重不利影响。抓住有利时机,在旱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水资源量。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4/0801/1447102611.html

部分地区已断水3个月 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2014年08月02日 06时:40分 央视 字号【大 中 小】 分享到: 0
   北方一些省份正在经历着持续的旱灾,尤其是河南省,媒体报道说,它超过了几十年来没有见过的这种干旱的水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聚焦,被干旱笼罩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
   那今年的旱情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列出了几个。从自然方面看,主汛期降雨少,高温天气多,库塘蓄水不足,抗旱水源严重短缺。
   因为从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分析,中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这一带,是中国第一大传统旱区,发生干旱的程度比较高,范围比较广,频次比较高。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今年干旱的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截止到7月30日的统计,我们看十二个省区,作物受旱面积,是超过了7200万亩。但是我们看一下往年的同期平均值,是超过了一亿亩,也就是说,今年的受旱面积,并不比往年平均值更大,而是稍小。我们再来看,因旱饮水困难的人数是160万人,而这个数字往年平均值是675万,因旱饮水困难受到的牲畜的影响,是207万,而往年是541万。那么看完这些数字的对比,我们可以说像干旱、少雨,像这种因素往年都是经常遇到,甚至说可以说是年年都有。而且今年的数字,我们看不管是受旱的面积,还是受旱的人群、牲畜,都并不比往年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还是会受到干旱的巨大的影响,接下去我们就连线一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王浩所长。
   这个第二大旱区就是西南五省,今年情况好一些。这次大旱,主要是在这个传统旱区。那么这次由于汛期来雨少,地域又特别的集中连片,所以显得这个旱情比较严重。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水利工程的原因。水利工程现在还有点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像一般的中小水库是抵御不了这样程度干旱的,普遍的全干了,所以还需要兴建一些大中型的水库。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迁移,从西部向东部迁移,从北方向南方迁移,从山区向平原迁移,从周边向中心城市迁移,结果造成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今年的传统旱区,这些地方人特别多,而水不能随着人走,所以这样子就显得,这些人口的聚集,在平原区就显得对水资源的压力特别大。
   “旱”字当头,“水”在哪里?西北、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旱情之下,水,再度成为头号难题。在河南省卢氏县大原村,持续的干旱,已让这个小村落的600多口人,以及130多头牲畜出现了饮水困难。村里五十二个蓄水池早已干涸,不得已,村民们只能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
【责任编辑:流年】

http://www.qiye.gov.cn/news/20140802_58749.html

湖北拉响干旱橙色警报 未来一周或有12县市遭遇重旱

2014年08月01日09:16    来源:武汉晚报     手机看新闻
  入夏以来湖北大部分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象部门昨天拉响今年首个干旱橙色警报,预计未来一周,省内将有12个县市遭遇重度干旱。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人士介绍,今年5月以来,湖北大部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三到六成,其中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宜昌东部偏少五到六成,荆门、钟祥、京山、随州、秭归等14个县市的降水量,排在历史同期的倒数前3位。7月18日出梅后,我省又连续遭遇两轮高温热浪袭击,水面蒸发量加大,不少地区旱情加剧。
  目前,我省鄂北岗地、江汉平原北部、宜昌东部等处,已出现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而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周我省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不会出现明显的大范围降水,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不低于35℃,局部可达38~40℃,这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我省旱情。
  气象部门分析预计,未来一周,老河口、襄阳、枣阳、南漳、随州、荆门、钟祥、京山、远安、当阳、潜江、公安12个县市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将达到重旱等级。(记者符樱 实习生杜婧偲)
分享到: 0 (责编:金雨蒙、王劲松)

http://hb.people.com.cn/n/2014/0801/c194063-21846641.html

全国12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部分地区已断水3个月

2014年08月02日01:48  央视 评论中大奖(3,484人参与)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自动播放
  《新闻1+1》2014年8月1日完成台本
  ——干旱的地,找水的人!
  (节目导视)
  高建党 河南汝阳县莲镇庙岭村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是自来水基本断流。
  解说:本是汛期,河南却遭遇五十三年来最少降水。
  郝双柱 河北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郝营村村民:这可以说绝收了,现在你看就这几个粒。
  王秀成 新疆伊犁州种马场农户: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旱情,从来没有见过。
  解说:河北、新疆、陕西、内蒙古、山西,全国已有十二个省区需要应对干旱。
  束庆鹏 国家防办督察专员:有160万人,特别是山区的群众,饮水比较困难。
  解说:抓阄排号、肩挑车拉、打井挖水,我们又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记者:村里的老人都出来浇水了?
  马玉惜 安徽观堂镇张庄村村民:村里老人都出来。
  解说:干旱之下,人畜饮水怎么保障?《新闻1+1》今日关注:干旱下的“水危机”!
  董倩 主持人:欢迎您收看今天晚上的《新闻1+1》。
  北方一些省份正在经历着持续的旱灾,尤其是河南省,媒体报道说,它超过了几十年来没有见过的这种干旱的水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聚焦,被干旱笼罩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
  解说:“入夏以来,我国部分省区发生严重干旱。湖北省伏旱呈现蔓延趋势。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也遭遇了干旱,给牧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河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等十二个省区,160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这局农民格外信服的农事谚语,体现了当前,正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旱情,不但让农作物危在旦夕,更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
  郝双柱 襄阳市双沟镇村民:现在你看上边就几颗粒。要是往年这都长满了,现在就几个粒。
  马玉惜 亳州市观堂镇张庄村74岁老人:家里没有人,孩子都在外打工,我也找不到人。没有人给你浇水,现在旱得很。
  高建党 汝阳县莲镇庙岭村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是自来水基本断流,一滴都不会流,就是断流。  
  解说:十二个省区,7200多万亩受旱面积,虽然今年眼下的受灾数据,并没有高于往年的旱情平均值,但是旱情分布的集中性,还是让一些地域的水灾情况很严重。在中国第二大产粮大省,河南省,从六月份开始的平均降水量,已经是五十三年来的最低值。
  王珍 平顶山市红石崖村民:我们到处找水,没有固定地方。谁要是知道哪有泉眼水了,谁就到那找着挖,就挖那小坑。
  解说:在河南旱情最严重的平顶山市,一些农村地区,已经断水长达三个月的时间。不但让庄稼基本绝收,人畜饮水也面临着困难。据河南水利部门的统计数字,河南省共有24.5万人,8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而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
  (电话采访)
  杨汴通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河南)省里边财政已经下达了,一亿五千万资金用于抗旱应急工程,取水、送水。据目前气象预报,最近一周,河南仍然没有大的降雨过程。这样的话,我们省旱情将会持续发展,甚至会扩大。就是我们的受旱面积,包括我们吃水困难人数,都会有加大趋势。
  解说:而在陕西省,全省有五十九个县市区的最高气温,创下了十年来最高值,导致旱情加重。其中,三原县唯一的水源地,冯村水库,已经干涸见底,浑浊不堪的雨水,成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
  记者:这水是黄的咋吃呢?
  胡秀莲 三原县嵯峨镇唐陵村村民:这刚抽上来更浑,前抽的到今天还清一点。
  记者:等于说把这个水沉淀下才能吃?
  胡秀莲:嗯。
  解说:截至目前,陕西省已有近15万人临时饮水困难,而省财政厅将下拨3600万元抗旱救灾资金,用于应急水源等工程建设。但眼下的旱情,似乎依然需要等天气的转变。
  黄喜峰 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抗旱科科长:7月份开始到现在,目前旱情还在持续。据我们最新信息,在八月中旬之前,陕西大部分地区,依然维持高温少雨的天气,伏旱还将进一步发展。
  解说:未来一段时间,抗旱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农业部、国家防总,都各派出抗旱工作组到重旱区,指导救灾工作。而国家防总,在前期安排一亿元抗旱经费的基础上,财政部将再安排一批特大抗旱经费,支持河南、陕西、山西等旱区,开展抗旱工作。
  主持人:今年的旱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它有多严重,那么最新的消息,国家气侯中心,截止到今天,那么旱区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南、河北,还有山西、陕西、湖北,包括内蒙、新疆这样十二个省区。
  那今年的旱情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列出了几个。从自然方面看,主汛期降雨少,高温天气多,库塘蓄水不足,抗旱水源严重短缺。
  那么我们再看一下,今年干旱的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截止到7月30日的统计,我们看十二个省区,作物受旱面积,是超过了7200万亩。但是我们看一下往年的同期平均值,是超过了一亿亩,也就是说,今年的受旱面积,并不比往年平均值更大,而是稍小。我们再来看,因旱饮水困难的人数是160万人,而这个数字往年平均值是675万,因旱饮水困难受到的牲畜的影响,是207万,而往年是541万。那么看完这些数字的对比,我们可以说像干旱、少雨,像这种因素往年都是经常遇到,甚至说可以说是年年都有。而且今年的数字,我们看不管是受旱的面积,还是受旱的人群、牲畜,都并不比往年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还是会受到干旱的巨大的影响,接下去我们就连线一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的王浩所长。
  王所长,首先我们先从自然原因去分析,为什么今年,在集中在这些,比如说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这些地方会大旱,旱到这种程度?
  王浩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因为从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分析,中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这一带,是中国第一大传统旱区,发生干旱的程度比较高,范围比较广,频次比较高。
  这个第二大旱区就是西南五省,今年情况好一些。这次大旱,主要是在这个传统旱区。那么这次由于汛期来雨少,地域又特别的集中连片,所以显得这个旱情比较严重。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水利工程的原因。水利工程现在还有点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像一般的中小水库是抵御不了这样程度干旱的,普遍的全干了,所以还需要兴建一些大中型的水库。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迁移,从西部向东部迁移,从北方向南方迁移,从山区向平原迁移,从周边向中心城市迁移,结果造成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今年的传统旱区,这些地方人特别多,而水不能随着人走,所以这样子就显得,这些人口的聚集,在平原区就显得对水资源的压力特别大。
  主持人:那就是说,王院士给我们分析,干旱并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比如说历史的,还有社会演变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因素累加起来造成了今年的干旱。那接下去,我们继续关注,当干旱发生了以后,各地方的人们,又是如何去应对的。
  解说:“旱”字当头,“水”在哪里?西北、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旱情之下,水,再度成为头号难题。在河南省卢氏县大原村,持续的干旱,已让这个小村落的600多口人,以及130多头牲畜出现了饮水困难。村里五十二个蓄水池早已干涸,不得已,村民们只能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
  任双敏 河南省卢氏县大原村村民:到那里两家接了两桶水,拉着两桶水能吃个两天左右。
  解说:在河南,无水可用的并不仅是一个小的大原村,在经济重镇平顶山市,由于持续干旱少雨,全市居民唯一的饮用水源地,白龟山水库,也一度跌破了死水位线。
  连涛 河南台记者:我现在是在白龟山水库的北岸,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大片的沙滩和草滩,在过去这些沙滩和草滩其实是淹没在湖水下面的,由于长期的干旱,湖水已经向湖中心退去了有大概三、四十米的位置。
  解说:为防止平顶山市发生水荒,相关部门不得不向上游水库调水2062万方紧急补水。
  苏嵌森 河南省白龟山水库管理局局长:省水利厅已经批复我们白龟山水库,动用30公分死库容,可以供用686万方水,可以保证半个月的供水。
  解说:而在陕西商南,当地正经历的八十八年不遇的重大旱情,该县六万居民,面临着水源几近枯竭的巨大困境。为此,县税务局决定,从二十公里外的丹江(音)运水补给城区水用。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三十余辆卡车,组成了一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运水大军。
  记者:拉水每天能走多少趟?
  拉水车司机:拉水白天五趟,晚上五趟。一天一夜24小时就是十趟。
  记者:不停是吧?
  拉水车司机:没有停过。
  解说:而在另一个旱情重灾区安徽省,当地的亳州市40度以上高温不断,旱情发展不断加剧,亟待一场降雨到来。
  董凌 亳州市气象台台长:截止到7月28号,全市普遍达到一个重旱,部分地区达到一个特旱的气象干旱标准,亳州建(气象)站,从1953年开始到现在,降水是同期最少的一年。
  解说:终于在7月30日午后,亳州市盼到了一场忽来的及时雨,而这样的大气环境,恰好符合人工增雨的条件,于是,亳州气象局紧急出动八个作业队进行人工增雨。
  李云鹏 亳州市气象局人降办主任:三二一,发射。
  解说:经过此次人工增雨,促使亳州市大部分乡镇的降雨量都超过了10毫米。但距离缓解旱情,这样的雨量,还远远不够。
  董凌:目前亳州这个旱情,如果是不到20毫米以上的降水,就不能达到缓解的作用。现在看到达到重旱这个程度,必须得50毫米以上的降水,才能有效缓解旱情。
  主持人:其实,年年出现这样一些干旱的问题,暴露出来是深层次水的危机。刚才王院士也说了,那么其中有一个原因,干旱就是因为常年我们国家的这个基础的水利设施,可能是处在不足的状态,有多不足,我们不妨拿出几个数字来看。
  那么,7月30日同样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数字,山西省我们来看看,225座水库是干涸的,1.6万眼机井出不来水出水不足。河南省,21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3亿立方米,抗旱水源十分短缺。湖北省,600多座水库是低于死水位,111座小型水库,5万多口塘堰是干涸的。那么你看,刚才我们也看到基础设施缺乏,那好了,接下去我们继续连线王浩院士。
  王院士,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们自然有一个问题,那么本身就是要应对水资源短缺的这个水库,在我们现在的整个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在抗旱的过程中,它发挥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王浩:水库可以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库有两类,一类是地下水含水层,地下水可以视做一个大水库。再有一个,地表水的水库。就是我们惯常意义提到的这个水库。那么咱们是发展中国家,整个水库修建的量,比起发达国家,比起这些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还是差一些,还跟不上,水库还不够用。
  主持人:您告诉我们一个数字,差多少比如说?
  王浩:比如说中国的水库的总库容,占年径流量的比例是22%。这个在美国是66%,在西欧、北欧这些国家是90%、95%。
  主持人:王院士,您提供的这些数字上的差异,意味着什么呢?是意味着我们的技术能力不足,还是说资金能力的不足?
  王浩:主要是资金能力的不足。另外还有一些具体困难。这些水库,咱们中国修水库的必要性,还要大于美国,大于西欧。为什么呢,因为咱们中国是大陆季风气候,雨季和旱季的分别十分明显,我们必须在雨季收集宝贵的雨水、洪水,挪到旱季来用,否则入不敷出,人没办法发展,没办法生存。
  主持人:王院士,刚才您说主要是,并不是技术原因,是钱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好像并不缺钱,比如说外汇储备,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显示,我们并不缺钱,为什么在水库这方面,我们是钱反而成为了一个瓶颈?
  王浩:一个是投资完全要靠财政,因为修水库它本身不是一个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现在修水库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什么难题呢,就是生态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为了人过日子就需要修水库,但修了水库,对洄游性的鱼类,就会发生一定的,造成它一定的损害。
  主持人:就是它是一个两难,怎么也不是?
  王浩:是一个两难。
  主持人:那王院士刚才您也说了,这个水库有一个窄义的,那么就是地表水的水库。还有一个的广义的地下水,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大水库。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比如说在很多地方,地下水由于这个城市缺水,所以很就是,没完没了,很大肆的去抽这个地下水,现在就是人和地下水这个矛盾,现在怎么来解决?
  王浩:现在举个例子说,就拿世界三大含水层之一的,华北大平原的地下水库,地下水含水层来说,这个由于这个地方,现在要满足它的现状发展,需要748毫米的降水量,才能满足海河流域,满足华北平原的用水。可是这一带的平均降水,只有535毫米,还亏缺213毫米,那么这213毫米怎么办呢?一个主要的方面是超采地下水,另外还从黄河流域、从临近的流域调水,几十亿一年。这样子才支撑下来。那么怎么解决它呢?就是一方面,靠近海边的地方,我们可以搞一些海水淡化,来替代超采的地下水。一方面,靠近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可以搞一点跨流域调水,根本的方法还是要节水,这样子拿地下水做战略储备,做机动水源,做抗旱的主要手段,后备手段。
  主持人:那您的意思就是说,地下水要留到不得不用的时候才去用,而不能作为一个日常的开支?
  王浩:正是这样。
  主持人:王院士,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刚才我们也提到了,不管是西气东送,还是说南水北调,都是在一个国家的层面从宏观的去解决大的区域化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城乡之间,这种水资源的不足,继续关注。
  解说:这几天,在微信,在微博,一条条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帖子,正在人群中传递。
  “农村干旱已经很严重了,农户家里吃水都成问题,更别说浇地了。虽然市区用水是优先保证的,但我们优先权不是浪费权,动员和影响身边所有的人一起参与节约用水,不要赞,请转发。”
  同时,在这个炙热的夏天,城市里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却并没有因农村的缺水而缺位。
  “郑州东区一建筑工地,抽地下水直接排到下水道,已经很多天了,短短一段路有不下三个抽水管,现在全省干旱,地下水就这样没日没夜白白流掉,实在让人心疼。”
  “信息学院路,东风路交叉口南二十米路东,一个消防拴断裂,积水很深,河南大旱,这么多水白白浪费,看着就心疼。”
  “韶山路(音)翡翠城(音)楼盘那水也太浪费了,再好的楼盘也要节约水。”
  一边是干旱的农村,农民们对水望眼欲穿的找寻。一边是城市里一些地方,对水毫无节制的浪费。事实上,即使没有今年的干旱,诸多城市也一直存在着巨大的水危机。尽管在西安、北京等城市,已经启动限制或关停高耗水企业的措施,来全力确保居民用水。但7月28日,北京市城区31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量,仍然突破了百年历史记录。而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城市里普通居民,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距离他们不远的农村已经发生了饮水危机。
  市民:生活中应该是不缺水。
  市民:我觉得基本上没受到太大限制。
  市民:我只是遇到小区维修管线,这种特殊情况才会出现限制用水,其它的倒没有出现。
  市民:不缺(水)。
  解说:和北京市民有着类似感觉的,是石家庄这个城市。根据新华社记者7月25日的报道,在石家庄,这个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10的城市,竟然聚集着两百多家高耗水的洗浴中心。越缺水,越止不住浪费水,越缺水,越感受不到缺水。当这对尴尬的矛盾体,伴生存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行动?
  主持人:说到缺水,王浩院士在一开始给我介绍了这么一组数字,他说北京是全世界特大城市里面,是最缺水的哪一个。缺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北京的人均占水量是一百方,而这个数字在以色列已经是很干旱的地方了,是290方,那么即便是如此,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有几个会感觉到缺水呢?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继续连线王院士。王院士,我们一方面知道,无非是开源和节流。现在刚才您说了,在开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靠节流。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似乎觉得一打开水龙头,永远有水。那节水这个问题,就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它的障碍难,难在什么地方?
  王浩:这个节水可以说北京下了很大的力气,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1980年开始,北京所在的海河流域就进入了干旱期。在干旱期里边,到1999年到现在,进入了非常严重的干旱期,降雨、水资源,降雨衰减了20%,水资源衰减了40%,这个非常厉害。
  那么北京的节水,现在可以说在生活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一些主要指标方面,都超过了美国的平均水平。离以色列最先进的水平,还略差一点。但是北京、天津,一方面是中国节水做得最好的城市,一方面是整个也超过了美国。那么节水要做什么工作呢,生活节水就是像抽水马桶、淋浴器、洗衣机,这些都要做成节水型的。另外,像一水多用,家庭内部的小循环,淘洗衣服的水可以擦地板、可以浇花,诸如此类的事情。
  主持人:我打断您一下王院士,其实您的意思就是说,今天不缺水的城市,不意味着明天不缺水,今天不干旱的地方,不意味着明天不干旱。而且今天没有生活在农村地区,体会不到缺水地方感觉的人们,不意味着明天您也体会不到。因为缺水,它是一个潜在的问题,这跟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有关系。
(编辑:SN182)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02/014830617083.shtml
河南四川多省将遭遇高温天气 局地或破40度
2014年08月02日07:13  中国新闻网 评论中大奖(8人参与) 收藏本文
全国降水预报图全国降水预报图
  中新网8月2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2号台风“娜基莉”(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2日)早晨5点钟位于韩国济州岛西南偏西方约230公里的东海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31.9度、东经125.0度,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2百帕。
  预计,“娜基莉”将继续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转偏北方向移动,即将于今天(2日)上午进入黄海南部海面,强度先维持,夜间以后逐渐减弱。
  2日08时至3日08时,钓鱼岛附近海域、台湾以东洋面、东海、杭州湾、黄海中部和南部、台湾东部沿海、浙江北部沿海、上海沿海、江苏沿海、山东半岛沿海将有7-8级大风,阵风9-10级,东海东北部、黄海东南部将有9-10级的大风,阵风11级;上海、江苏东南部、山东半岛东部等地有中到大雨(10-30毫米)。
  2-4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重庆、华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汉、江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中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部、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达40℃以上。
  未来三天,云南大部持续中到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50~70毫米)。另外,青海东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过程性中到大雨,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日白天至夜间,华北平原地区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将有中度霾。3日,受降水和弱冷空气影响,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和清除,上述地区的霾自北向南将逐渐减弱消散。
  2日08时至3日08时, 青海东北部、西藏东南部、云南大部、重庆中部、广东珠江口附近、上海、江苏东南部、山东半岛东部、河北北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西部和东南部、广东珠江口附近的局部地区有暴雨(50~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黄海中部和南部、东海北部有7~9级旋转风,其中,东海东北部、黄海东南部的风力可达10级、阵风11~12级。
  3日08时至4日08时,内蒙古中部、华北中北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北部、山东半岛东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西藏南部、云南、四川盆地西南部、广西西部和南部、江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东南部局地有暴雨(50~6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黄海中部和南部有7~8级旋转风,东海北部、黄海北部有6~7级风。
  4日08时至5日08时,华北东北部和中东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西西部和南部、广东西南部、江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西部和东南部、广西南部沿海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50~7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原标题:台风“娜基莉”将移入黄海 四川盆地等地有高温)
(编辑:SN123)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02/071330618149.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6723.html

上一篇:陕西出现50年来最高气温 294万余人遭遇旱灾:高温干旱预测
下一篇:关注台湾的构造活动:台湾宜兰4.1级地震和高雄气爆事故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