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调低厄尔尼诺预期: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阈值

已有 2154 次阅读 2014-6-27 09:0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调低厄尔尼诺预期: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阈值

              杨学祥


   WMO表示,近日,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阈值,但诸如海面气压、云以及信风等的大气条件仍然处于中性状态。由于厄尔尼诺基本依赖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互动,目前的观测表明厄尔尼诺还没有完全建立。

  厄尔尼诺3区自2014年5月中旬海温异常超过0.5℃,目前超过1℃,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持续到11月,将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有关专家认为,8-9月厄尔尼诺继续发展,12月25日圣诞节将达到高潮。不过,4月9日-7月28日 地球自转加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时期已过去大半,9月南极半岛海冰达到最大值,将加强秘鲁寒流,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速度减慢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形成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是阻力重重,除非9月南极半岛异常变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5335.html

   我在2014年5月4日指出,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见表1和表2)。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见表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2501.html


相关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年将出现厄尔尼诺

2014年06月27日 08:10:25 来源: 中国气象报

分享到: 0

  6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新闻公告,预测6月至8月,有60%的可能性发生厄尔尼诺,到10月至12月,这一可能性将上升至75%-80%。

  WMO表示,近日,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温度已经达到发生弱厄尔尼诺的阈值,但诸如海面气压、云以及信风等的大气条件仍然处于中性状态。由于厄尔尼诺基本依赖于海洋和大气之间的互动,目前的观测表明厄尔尼诺还没有完全建立。然而根据专家的意见,发生厄尔尼诺的大气模式可能会出现。

  WMO预测,未来数月,热带太平洋地区将持续增暖,并将于今年冬季达到顶峰。厄尔尼诺的潜在强度仍是一个未知数,但目前看,发生中等强度的可能性更大。大气反应的迟滞和未来数月西风的不足可能限制了这次厄尔尼诺的强度。

  厄尔尼诺通常引起世界区域范围的洪涝和干旱事件,并推高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因此,WMO建议各国提早准备以应对厄尔尼诺对农业、水资源、健康等的不利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大范围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则与之相反,指这部分海水温度异常降低。这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相关,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厄尔尼诺事件大致平均2-7年发生一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09至2010年。记者张永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7/c_126678584.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6986.html

上一篇:世界气象组织预测今冬厄尔尼诺现象概率达8成:接近我们的预测
下一篇:高温干旱灾害频发: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共同作用
收藏 IP: 119.51.63.*| 热度|

4 杨华磊 杨正瓴 钟炳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