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仍处于地震活跃期: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
杨学祥
据4月30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全球仍是地震活动高潮时期。”
“自2001年秘鲁发生8.4级地震以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欧亚)地震带已先后发生了15次8.0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发生的9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部的9.1级地震以及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等。”邓起东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地震丛集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那次地震活动高潮阶段自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地震开始,至1965年阿留申大鼠群岛8.7级地震结束。”邓起东说,“16年内共发生过13次等于或大于8.0级的地震,以及3次等于或大于9.0级的巨大地震,最大震级高达9.6。”
对比这两个时期的地震活动,邓起东认为,全球大地震活动过程并不是随机的,周期性和丛集性是存在的,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全球性新的地震活动高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7333.shtm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2006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17)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PDO“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12,28]。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1,2]。
我在2013年4月25日提出,与其花大力气预测地震,花更多的钱建筑坚固的房屋,不如避开地震带寻找安全的地区建立安全的城市。地震活动断裂带的划分非常关键。这是地质学家的责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97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8309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84723
邓起东院士:全球仍处于地震活跃期
邓起东
作者:甘晓 温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30 9:05:09选择字号:
■本报记者 甘晓 实习生 温超
芦山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这一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大地震。面对惨重的伤亡和损失,人们不禁要问:今后,大地震还会来吗?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全球仍是地震活动高潮时期。”
全球开启“振动模式”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邓起东便开始从活动构造角度研究地震。汶川地震后,邓起东和同事分析并总结了全球范围内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到这一认识。
“自2001年秘鲁发生8.4级地震以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欧亚)地震带已先后发生了15次8.0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2004年苏门答腊发生的9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部的9.1级地震以及2010年智利8.8级地震等。”邓起东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地震丛集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出现过。“那次地震活动高潮阶段自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地震开始,至1965年阿留申大鼠群岛8.7级地震结束。”邓起东说,“16年内共发生过13次等于或大于8.0级的地震,以及3次等于或大于9.0级的巨大地震,最大震级高达9.6。”
对比这两个时期的地震活动,邓起东认为,全球大地震活动过程并不是随机的,周期性和丛集性是存在的,如今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全球性新的地震活动高潮。
“从释放能量来看,本次高潮期已经释放的能量仍小于上一次,高潮期还将持续一定时间。”邓起东说,“更重要的是,去年4月苏门答腊地区连续发生两次8级大地震说明,全球还有可能发生大于8.0级的地震。”
“昆仑—汶川”系列地震进行时
位于我国境内的大地震始终是邓起东关注的焦点。
1997年以来,在青藏高原断块区中部巴颜喀喇断块四周活动断裂带上连续发生西藏玛尼、青海昆仑山口西和汶川、玉树、芦山等7到8级地震。邓起东认为,这些地震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他还将这一系列地震称为“昆仑—汶川”地震系列。
“我们能够看出,这里存在着相当活跃的地震带。”邓起东说。在他看来,正是巴颜喀喇断块的活动导致了这一地区的地震高发。
在进一步的考察中,邓起东发现,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十几年里,“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青藏高原南部、苏门答腊板块边界的地震活动同时形成了大地震活动的高潮。
防范巴颜喀喇“缺震段”
邓起东认为,巴颜喀喇断块周缘和青藏高原南部的地震活动仍有可能继续,直到这一地震活动高潮期结束。
今年1月,邓起东和他的学生高翔在《地质学报》上共同发表文章,称巴颜喀喇断块边界尚未发生大地震的活动断裂带的“缺震段”可能是未来发生大地震的空段。文章中提到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就是一个缺震段,有发生大地震的危险。
“果然,此次雅安芦山地震就位于这一区段。”邓起东说。
最后,邓起东特别指出,鉴于全球板块构造边界构造带巨大地震活动高潮尚未结束,巴颜喀喇断块这一期地震活动高潮仍将持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板块边缘未来几年再次发生8级和8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也要防范青藏高原中南部和南北带中南段可能发生7级左右地震。”
《中国科学报》 (2013-04-30 第1版 要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4/277333.shtm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则认为,近期频繁的地震或许还与“拉马德雷”现象有关太平洋海水的周期性涛动,导致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并进而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迄今为止,全球的强震也有类似的规律。
http://roll.sohu.com/20130421/n373417582.shtml
1/1 | 鎬昏:1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8 1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