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蓝色预警:关注11月1-2日潮汐组合

已有 3661 次阅读 2012-11-1 14:1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 强冷空气

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2012年10月31日20:58  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林晖)自31日夜间起,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入侵中国,给北方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天气,中央气象台31日傍晚发布了今年下半年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31日至11月2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和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将先后出现6至10摄氏度降温,其中新疆西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至14摄氏度,局部地区可达14摄氏度以上;上述大部地区并将先后出现5至7级偏北风,新疆山口地区风力可达8至10级。
  同时,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11月2日到3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等地将先后出现明显雨雪天气,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偏南、华北北部的局地有大到暴雪。
  气象专家表示,本次寒潮天气过程将推动各地新一轮的季节转换,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将给公众的生活及出行带来不便,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交通安全。
(原标题:冷空气强势来袭 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蓝色预警)
http://news.sina.com.cn/c/2012-10-31/205825481919.shtml
寒潮预警:本周末北方将有雨雪降温天气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1日07:43  中央气象台网站
寒潮预警:本周末北方将有雨雪降温天气

未来48小时全国天气预报

未来72小时全国天气预报

  重要天气
  1.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日08时至3日08时,新疆北部和东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北部、陕西中北部、山西西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将先后出现6~10℃降温,其中,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局部地区可达14℃以上;上述大部地区并将先后出现5~7级偏北风,新疆山口地区风力可达8~10级。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2日到3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等地将有先后出现明显雨雪天气,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等地的局地有大到暴雪。
  2. 江南江淮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雾
  今天早晨到上午,江淮、江南等地有轻雾,其中,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的局部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日08时至2日08时,新疆北部和东部、祁连山北部、黑龙江中部、吉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南部、重庆、贵州北部、湖北西部、云南南部、海南、台湾东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海南东部局地中到大雨。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等地有6~10℃,局地12~14℃降温并伴有5~7级偏北风。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6~7级、阵风8~9级的东北风。
  2日08时至3日08时,甘肃大部、青海北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西部偏东地区、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陕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西部、黄淮西北部、江汉中西部、江南西北部、华南南部沿海、海南、西南地区东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海南东部有大到暴雨。新疆东部、甘肃、内蒙古中西部、陕西中北部、山西西部、四川北部等地有5~6级风。
  3日08时至4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部和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中部、华北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华北东部、辽宁中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河北东北部、广东南部沿海、海南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内蒙古中部、陕西、黄淮、江汉等地的部分地区有5~6级风。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将有 7~8级、阵风9~10级的东南风,黄海南部海域将有5~6级、阵风7级的东南风转6~7级、阵风8级的西北风。
2012年11月潮汐组合:关注厄尔尼诺发生的天文条件
2012-10-2 10:01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    推荐到群组
2012年11月潮汐组合:关注厄尔尼诺发生的天文条件
             杨学祥,韩延本,乔琪源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2012年8月-9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2年3月-7月,2012年10-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2年11月是10-12月强潮汐时期的第二个月,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在本月增强。
    2012年9月22日秋分是地球自转变慢的高潮时期,秋分过后,有利于厄尔尼诺的条件将逐渐增强。2012年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可使厄尔尼诺进入高潮。2012年10月-2013年1月强潮汐时期可增大厄尔尼诺的强度。
 
    潮汐组合A:2012年11月1日为月亮远地潮,10月30日为日月大潮,11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纬20.92119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幅度较大,可激发冷空气南北震荡。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2012年11月7日为日月小潮(下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46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1月14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91616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1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上弦),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5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1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609度,2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达到最大值。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强震频发、异常旱涝、流感爆发、低温冻害:厄尔尼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杨学祥
    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强震刚刚过去,美国干旱和中、日、朝暴雨灾害就接踵而来。我在2012年3月指出,关注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2012年将给我们带来强震频发、异常旱涝、流感增强、低温冻害灾害链,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我在2012年7月1日指出,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会给世界带来反常的旱涝灾害,印尼和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赤道东太平洋沿海地区发生严重洪涝。我国的旱涝灾害也会非常严重,2012年旱涝急转的可能性很大。
    强震频发和旱涝异常已经发生,流感增强和低温冻害也需积极预防。
    关注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6299.html
    我在2012年3月28日指出,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发生,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强震、干旱、流感、低温冻害。目前已有三种灾害接连发生。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年、1969年、1972年、1976-197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54年-1956年、1964年的拉尼娜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2000年世界逐渐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已经在2008年1月给中国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下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将带来严重低温冷害的预期值得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最强烈的两次厄尔尼诺事件(1982-1983年、1997-1998年)没有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因为它们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9]。在这里,条件概率更能准确地描述灾害特征。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6年和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2010年、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都对应全球的严重低温冻害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5243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8277.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天气可能继续蔓延:关注11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菲律宾发生6.1级地震:关注11月1-2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钟炳 张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5 0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