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国梦:借钓鱼岛扩充领海跃居世界第六
杨学祥
借抢占邻国岛屿扩充本国领海,这是日本实现大国梦的既定方针,中国和亚洲人民必须认清日本的战略企图,不能抱有任何盲目乐观的幻想。
相关新闻:
日本专家称中日可能发生小规模武装冲突
2012年09月12日20:11 中国网络电视台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原标题:华盛顿邮报:钓鱼岛可能引发小规模武装冲突
央视网消息 (网络新闻联播编译 李婉然报道)9月11日上午,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抗议,与钓鱼岛所谓“所有者”签署“买卖合同”。当天,中国两艘海监船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宣示主权。《华盛顿邮报》报道援引部分安全专家分析称,中日双方可能发生小规模武装冲突。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许多中国民众将日本的领土主张与日军侵华的历史联系起来,这段历史在不少中国人心中依然是块伤疤。日本政府“购岛”当天,中国各地都有民众走上街头表示抗议。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11日就日本政府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发表谈话时指出,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
过去几年来,虽然关于钓鱼岛的争端时有发生,但从未如此激烈。在中国逐渐崛起和日本日渐衰微的大背景下,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利用这种不安感提出了对岛屿的主张。
2012年4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购岛”,令钓鱼岛争端成为两国关系热点。他还曾向美国智囊团透露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方案。由于日本中央政府担心石原“购岛”后对钓鱼岛采取的行动可能激怒中国,于是先于石原“购买”钓鱼岛。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10日还发表讲话称,日本政府此次“购岛”的目的在于维持其和平与稳定,希望中国政府不要误解。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曾表示,日本的偏远岛屿对标记日本“专属经济区”十分必要。他说,虽然日本就国土面积而言排在世界第61位,但如果算上海洋面积,则位居世界第六。
野田说:“令日本拥有如此广袤海洋领域的就在于我们6800多座偏远岛屿,包括竹岛(与韩国争议岛屿)和钓鱼岛。”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濒海国可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此次“购岛”意味着日本“购买”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细谷雄一认为,中日双方可能发生小规模冲突。2010年,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发生过小规模冲突,双方船只发生碰撞,中方一名渔船船长被日方扣留。他认为,这次钓鱼岛事件可能引发一场更严重的冲突。
瓜分海洋的阴谋已经逼近中国:7年前的预测被证实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11-10-27
瓜分海洋的阴谋已经逼近中国:7年前的预测被证实
杨学祥
7年前我在光明网指出,中国不仅是陆地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现在世界陆地基本瓜分完毕,海洋已成为资源瓜分的新目标。一个小岛的价值有限,一片领海的资源无限。亚洲群雄在大国的支持下对西太平洋虎视眈眈,北从钓鱼岛,南到南沙群岛,我国领海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一旦发生领海纠纷,沿海地区必然成为被打击的目标。经济实力集中在沿海城市,会使我国的战略防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目前我国省市一级领导人是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经济新秀,缺乏军人的战略眼光。政绩和业绩使短期行为受到青睐,战略布局尚未在其计划和职权范围之内。这将危及中国的国防安全。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乎?沿海经济是中国柔软的腹部,有头脑的商人和政治家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会有自己明智的选择。这一预言不幸将成为事实。
美防长亚洲之行高喊“重返亚洲”,继印度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联手之后,像菲律宾和日本也在近期就南海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磋商,南海或成亚洲战略新焦点。
2两年我指出,小国向大国挑战,背后必然有另一个大国的支持。果然,这个大国也紧锣密鼓地粉墨登场了。小国的切身利益和大国的长期阴谋,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可能满足沿海小国的部分经济利益,但是,我们无法满足其背后大国的政治图谋。在大国的竞争中,发挥的是自己的优势,打击的是对方的软肋。沿海经济是中国柔软的腹部,沿海岛屿是中国经济的肋骨。骨折筋断,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中国沿海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而且是中国能源的海上通道,命门所在不得不防。
“天时”已过(美国发动两伊战争和反恐战争之时对我有利,现在美国将撤出伊拉克,重点转向亚洲),不占“地利”(争议地区敌近我远,并对我形成半包围之势),只剩下“人和”了。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11/201113754.htm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2879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190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2340.html
上一篇:
明天我国多地将迎下半年来最冷早晨:厄尔尼诺带来低温下一篇:
39年前和12年前冬季气温突变:暖冬和冷冬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