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华北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地降温降雪:如期而至

已有 2882 次阅读 2011-11-30 05: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降温, 强冷空气, 潮汐影响

华北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地降温降雪:如期而至

 

华北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地降温降雪(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02:04  京华时报
11月29日,河北邢台市民顶风冒雪艰难行进。新华社发11月29日,河北邢台市民顶风冒雪艰难行进。新华社发

11月29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在清理积雪。新华社发11月29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在清理积雪。新华社发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9日白天,华北西部和南部出现降雪,中央气象台29日10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华北大部降雪降温

  自27日以来,一股较强冷空气开始侵袭我国,至29日上午,东北及华北地区先后降温。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气象观测显示,29日8时至14时,陕西北部、山西大部、河北中部偏西地区出现降雪天气,陕西南部、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雨夹雪转雪。其中,陕西北部、山西中部和河北南部降水量有3至8毫米,山西中部的部分地区达12至20毫米。

  29日14时较28日14时,内蒙古中部、华北大部普遍出现6至8摄氏度降温,其中山西中部降温幅度达9至11摄氏度。

  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29日10时继续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1月29日14时至12月1日14时,东北地区东部和南部、华北、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将出现6至10摄氏度降温,东北地区东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贵州东部的部分地区可达12至14摄氏度降温,部分地区并伴有4至6级偏北风;东部和南部海区先后有7至8级、阵风9级偏北风。

  太原机场暂时关闭

  从29日清晨开始,山西省会太原迎来今冬首场降雪。截至16时,稠密如糯米面般的雪花依旧当空飘落。降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但也同时净化了太原市近期以来的恶劣大气环境,增加了土壤墒情。

  29日7时许,太原城区开始落下成片雪花。至10时左右,降雪量逐渐加大。太原市气象部门11时许采集的数据显示,该市已普降中雪。短短几个小时,太原城区地面已有厚厚的积雪,整个城市也被装点得银装素裹。

  太原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说,此次降雪过程将对净化空气、增加土壤墒情大为有利。气象数据显示,降雪过程中,太原市的空气相对湿度已达90%以上,市民享受到了久违的湿润。

  据介绍,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因降雪已于29日13时关闭,机场候机楼内滞留旅客1200多人。同时已启动太原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橙色预警,机场关闭至30日6时,如果还有降雪将继续关闭。

  受全省大范围降雪影响,截至29日16时,该省高速公路除运城、临汾、翼侯和祁临路霍州至临汾段正常通行外,其余全部封闭。

  据新华社电

2011年11月潮汐组合:强度增大
2011-10-4 13:37
2011年11月潮汐组合:强度增大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1月是下半年第四个强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10月变大。
    潮汐组合A:2011年11月3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11月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1度,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11月11日为日月大潮,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北纬22.3325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1月18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3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有利于拉尼娜发展。
    潮汐组合D:11月25日为日月大潮,2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2.3302度,24日月亮在近地点。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变少,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317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8794
今年冷冬提前出现: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
2011-10-31 06:32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东海岸遭遇罕见十月大雪。在纽约中央公园,人行道的积雪已经超过7厘米。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东海岸遭遇罕见十月大雪。罕见的提前降雪已致美国东海岸数百万人断电,纽约州有超过20万人断电。
今年冷冬提前出现: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
               杨学祥
    由于2011年8月拉尼娜现象的重现,国内外气象部门纷纷预测了今年的冷冬。很多网友询问最冷时间是在前、中、后哪一段?
    2011年8-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为弱潮汐时期,我的初步判断为前期暖,后期冷,时间较长,有利于倒春寒发生。因为按照惯例冬季为12月至次年的2月,与实际的入冬时间有出入。
    美国10月的暴雪为我们揭开了谜团:今年冷冬提前出现,我们必须做好预防准备。
    冷冬都出现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前后,太阳黑子谷值年出现极寒,太阳黑子峰值年出现冷冬和严重低温冻害,一般发生在强潮汐时期。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0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10年5月消失,8月重现,预计在11月结束,2009年为太阳黑子异常低的谷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和海啸,这些条件有利于冷冬的发生。由于2011年8-11月为强潮汐时期,美国10月暴雪表明冷冬提前出现。
    根据近年的观测记录,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中国冷冬可能在11月至12月初发生,11月末到12月初有发生严重低温冻害的可能性很大。希望有关部门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2894
 
报道评述:冷冬还是暖冬?
2011-11-18 09:37
报道评述:冷冬还是暖冬?
   杨学祥
    今年哈尔滨10月平均气温为8.0℃,比历年同期高2.8℃,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
第3位,仅次于1990年、1998年;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7℃,比历年同期高5.5℃,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2位,仅次于2005年。
    我认为今年拉尼娜现象不能形成,形成拉尼娜现象的有利条件正在消失。今年不会形成很强的拉尼娜
现象,就此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肯定会比前几年暖冬的时候要冷一些,但是不会像去年和前年那么冷
,而最近几天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过去后,11月末到12月初,天气可能会很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9215
长春平均气温高去年近5℃专家推测:比去年暖和
 来源: 城市晚报  2011-11-09 03:43 编辑: 杜姗姗
最近的气温高于常年同期
  是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记者昨日联系到了吉林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杨老师认
为,最近的气温高于常年同期,是与拉尼娜现象有关。因为一般来说,每年气温的平均值变化都不大,
2010年出现很强的拉尼娜现象,造成今年年初气温偏低,该暖和的时候不暖和,到了年末的时候,天气也
就相对比较暖和。
  “今年冬天气温总体上可能还是比暖冬的时候要偏低,但是应该不会重复前两年异常偏低的情况,相
对来说要暖和一点。”杨老师说,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出现拉尼娜现象,冬天就
会比较冷。而今年8月的时候,拉尼娜现象重现,全球多数国家的气象部门都曾预测,今年冬天会是个冷冬
,不过到了11月,情况发生了变化,“我认为今年拉尼娜现象不能形成,形成拉尼娜现象的有利条件正在
消失。”杨老师说,今年不会形成很强的拉尼娜现象,就此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肯定会比前几年暖冬
的时候要冷一些,但是不会像去年和前年那么冷,而最近几天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过去后,11月末到12月
初,天气可能会很冷。(记者 王昕/报道)
http://news.xwhb.com/news/system/2011/11/09/010218116.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618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3137.html

上一篇:年份热度排行榜上今年名列第十:气温下降原因何在?
下一篇:菲律宾吕宋岛以西海域发生6.0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3 钟炳 吴吉良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