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现象正在形成:11月末开始减弱

已有 3443 次阅读 2011-11-21 02: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正在形成:11月末开始减弱
           杨学祥
    世界气象组织17日在日内瓦说,今年8月拉尼娜现象在赤道太平洋(601099,股吧)海域卷土重来,强度可能由弱变为中等,并将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计算表明,每年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每年6-8月是南半球冬季,12月至2月是南半球夏季,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面积在9月最大,在2月最小;秘鲁寒流受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控制,赤道太平洋海温在9月最冷,3月最暖。这是拉尼娜易发生在8-9月,厄尔尼诺易发生在2-3月的原因。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地球自转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影响,9月过后拉尼娜减弱,厄尔尼诺增强,目前发展符合这一预测。
    2011年11月25日极地日食和24-26日强潮汐组合可导致厄尔尼诺增强,可及时监测检验。
相关新闻:
拉尼娜现象正在形成 今冬惠州最低气温或达-2℃
http://www.dayoo.com/ 2011-11-19 01:22来源: 南方日报 网友评论 (0)
[报料热线]  惠州日报 2831828 13542738333  东江时报 2859285 13437723456
  南方日报讯 (记者/林涌浩)日前,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天文台专家表示,拉尼娜现象正逐渐形成,今年冬季或会重演去冬今春长时间持续寒冷的现象。昨日,惠州市气象台副台长杨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冬季惠州市的气温将可能略低于多年平均气温,预计最寒冷的时期将出现在明年1月上旬到中旬之间。
  北部最低气温或达-2℃
  据杨柳介绍,今年8月开始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较正常时期低0.5℃或以上。据国内外多家气象机构分析判断,目前这种现象还将继续,拉尼娜现象正在形成。据其分析,受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影响,今年冬季惠州市气温将较往年略有偏低,惠州北部最低气温将达到-2℃到1℃之间,降水也将较多年平均值偏少两到四成,有可能出现异常天气,期间有发生阶段性低温寒冷灾害的可能性,预计最冷天气出现在明年1月上旬到中旬期间。
  气象专家建议,由于前期降水偏少,今年冬季降水又将偏少,各地各有关部门应该注意科学用水和科学蓄水,为抗旱做好准备;此外,今冬气温偏低,农业、水产、养殖等行业应注意防寒害防冻害,特别是山区等多霜冻地区。
  未来一周降雨频繁
  据气象台监测,10月15日至今全市主要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早晚清凉,空气较为干燥,全市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相继生效。根据最新的气象监测资料分析:未来一周受偏东气流影响,惠州市天气将趋于不稳定,由多云到晴转为降雨频繁。据介绍,3—5日,全市多云到阴天,间中有阵雨,局部雨势较大,北部地区气温17℃—26℃,中南部地区气温21℃—27℃; 6日,全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局部有阵雨;7—9日,受季风低压影响,全市又有一次降水过程。气象专家建议,秋冬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请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天气干燥,请注意家居和森林防火安全。
  名词解释
  拉尼娜:是指太平洋的中部和东部,东西上万公里、南北跨度上千公里的范围内,海洋海面温度比正常时期偏低0.2℃或以上,并持续半年以上。其对我国的影响,就是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编辑: newsroom)
http://news.dayoo.com/huizhou/201111/19/73626_105212568.htm
拉尼娜再来 年前恐难走
2011年11月18日03:54  来源:新京报
  世界气象组织17日在日内瓦说,今年8月拉尼娜现象在赤道太平洋(601099,股吧)海域卷土重来,强度可能由弱变为中等,并将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拉尼娜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这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上次拉尼娜现象曾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春季干旱。新华社电
世界气象组织称拉尼娜现象再现 
2011年11月18日 09:50:5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日内瓦11月17日电(记者王昭 刘洋)世界气象组织17日在日内瓦说,今年8月拉尼娜现象在赤道太平洋海域卷土重来,强度可能由弱变为中等,并将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世界气象组织在最新发布的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简报中说,本次拉尼娜现象将在今年年底达到峰值,但强度将比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拉尼娜现象要小。由于存在不确定性,世界气象组织仍建议太平洋地区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紧密跟踪本次拉尼娜现象发展,及时预报它可能引发的干旱和洪涝灾害。
  拉尼娜现象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这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上次拉尼娜现象曾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春季干旱。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1-11/18/c_122299223.htm
拉尼娜现象已经略微加强:厄尔尼诺紧随其后
 2011-11-20 02:32
拉尼娜现象已经略微加强:厄尔尼诺紧随其后
                 杨学祥
    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表示,在过去一个月里,太平洋盆地的拉尼娜现象已经略微加强,一些海洋及大气指标增强。截止到11月12日的30天里,气象局的南方涛动指数(SOI)值为9.4,高于十月份的7.3.SOI值持续超过8,可能预示拉尼娜现象形成。
   
http://miit.ccidnet.com/art/32559/20111118/3183483_1.html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拉尼娜现象后出现
2011-11-19 01:28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拉尼娜现象后出现
          杨学祥
  据马来西亚气象局11月18号表示,正在东南亚地区形成的拉尼娜现象可能意味着未来几周马来半岛油棕榈主产区将出现更大的暴雨,可能中断东部到精炼商和港口的供应。马来西亚气象局称,受弱到温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季风降雨量可能非常大。两到三天的暴雨就可能导致低地发生洪涝。
  另外,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在拉尼娜现象后出现,有迹象显示,马来西亚今年年底面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棕榈油产量可能降低。根据气象资料推算,上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如果滞后22-24个月,则可能推迟到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初,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的产量将会有明显影响。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产区可能出现8-20周的干旱,这将可能最严重使棕榈油产量下降30%【1】。
    计算表明,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每年6-8月是南半球冬季,12月至2月是南半球夏季,南极半岛的德雷克海峡海冰面积在9月最大,在2月最小;秘鲁寒流受德雷克海峡海冰开关控制,赤道太平洋海温在9月最冷,3月最暖。这是拉尼娜易发生在8-9月,厄尔尼诺易发生在2-3月的原因。
    上述两个条件的不同的相互配合可分别形成拉尼娜或厄尔尼诺事件: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达到最大值与3月海温最暖(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小)配合,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达到最大值与9月海温最冷(德雷克海峡海冰最大)配合,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地球自转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影响,9月过后拉尼娜减弱,厄尔尼诺增强,目前发展符合这一预测。
    2011年11月25日极地日食和24-26日强潮汐组合可导致厄尔尼诺增强,可及时监测检验。
参考文献
1.大越期货农产品团队.【2011期货团队评选】大越期货:棕榈油延续偏强走势. 2011年11月18日14:17  来源:和讯网. http://futures.hexun.com/2011-11-18/135370894.html
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1821
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676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950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980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0088.html

上一篇:日本茨城县发生5.5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密切关注拉尼娜对南美大豆的影响:持续到2012年第一季度?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周少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