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被忽视的风险:全球处于流感爆发高危时期

已有 3170 次阅读 2011-10-16 13:5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太阳黑子, 流感爆发, 拉马德雷

                     被忽视的风险:全球处于流感爆发高危时期

                                  杨学祥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6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较弱)、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较弱)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12]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和沙尘暴,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事件,2009年发生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和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爆发流感世界大流行。流感大流行的六大气候特征被证实。

我们在2010914指出,200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流感暴发强度远小于预期;2012-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暴发强度可能在2012-2013年增强,人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3]

较早预测2011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后来推迟为2013年,最近又推迟为2014年。下一个太阳黑子谷年(低值年)在2020-2024年之间,周期长度在11-14年之间[4]。下一个峰值在2025-2027年之间。它们均有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可能。

20122015201820212029-2030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201620192023-2024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它们都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严重低温冻害的可能性很大。例如,195719691972197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导致中国东北发生严重的低温冻害[45]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0年已经发生强拉尼娜事件、严重低温冻害和强沙尘暴,如果2012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发生太阳黑子峰值,流感大流行就可能在2012-2013年发生。

可能有人认为流感爆发的威胁已经过去了。事实上,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使全球处于流感爆发高危时期,流感爆发的高风险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流感爆发强度弱的原因:处于太阳黑子谷年。2010-9-14 科学网。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62808

4.       杨学祥,杨冬红。低温冻害频发:冬季极寒可能发生在2023年前后。2011-10-15 06:19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6960

5.       杨学祥. 英国恐暴发大规模流感:祸不单行值得关注. 2010-12-28 14:38:27 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2010-12/28/content_150332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7449.html

上一篇:湘江长沙段持续枯水逼近城市供水警戒线:关注潮汐周期
下一篇:三列开往乌鲁木齐火车受地震影响中断运行:关注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杨文祥 杨华磊 钟炳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