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4月11日厄尔尼诺继续发展得到证实

已有 2451 次阅读 2011-4-12 08: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厄尔尼诺

4月11日厄尔尼诺继续发展得到证实

 

      4月11日厄尔尼诺继续发展正在形成可见规模,4月9日快速增暖的预测得到证实。4月9日-7月28日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拉尼娜消失,厄尔尼诺形成。

厄尔尼诺现象继续发展:东太平洋海温增暖明显

已有 281 次阅读 2011-4-5 15:5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 太平洋海温 地球自转 </SCRIPT. < FONT>   

    4月4日东太平洋海温增暖明显,4月9日至7月28日将快速增暖。
 
                    厄尔尼诺现象继续发展:关注4月潮汐组合

 2011-4-2 01: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 海温异常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现象继续发展:关注4月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现象继续发展:关注预测

    每年2月南半球处于夏末,南极半岛海冰最少,增大西风漂流(环南极大陆冷流)经过德雷克海峡的流量,减少秘鲁寒流的冷水成分,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

    厄尔尼诺初见端倪,2011年4月可定结果每年49-728110天)及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25日圣诞节附近;125-4772天)及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2011年2月17日拉尼娜事件在125-47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明显减弱,表明其能量已经释放完毕,最终结果可在4月初得出

    2011年49-728110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2011年3月31日德雷克海峡海水异常变暖,这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兆。实况图见:http://www.osdpd.noaa.gov/ml/ocean/sst/anomaly.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与南大洋的大小循环密切相关。当德雷克海峡海水变暖,海冰减少,大循环增强,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冷水进入秘鲁寒流的流量减少,秘鲁寒流相对变暖,易于产生厄尔尼诺事件;当德雷克海峡海水变冷,海冰增加,南半球西风漂流的冷水进入秘鲁寒流的流量增加,秘鲁寒流相对变冷,易于产生拉尼娜事件。我们称之为德雷克海峡气候开关作用[2,3]。

    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的热量输出是厄尔尼诺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北太平洋积聚大量热能是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兆。   

Click on the map to go to your region of interest.

clickable global map of SST anomali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se images, go to the methodology webpage.  

http://www.osdpd.noaa.gov/ml/ocean/sst/anomaly.html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气象局:拉尼娜天气减弱速度加快。2008-04-03  中国饲料在线。http://www.chinafeedonline.com/china/info/news/show_news_detail.jsp?id=321507

2.   杨学祥.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世界地质, 22(4): 380-384.

3.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5):1680-1685。

4.   2006年厄尔尼诺事件与德雷克海峡海冰气候开关效应.2007年1月03日(气象港*20070103*wz262*杨冬红,杨学祥*原创)。http://qxg.com.cn/n/?cid=1&nid=9741&fc=nd

5.   杨学祥,杨冬红. 南太平洋的大循环和小循环:赤道与南极的热交换. 2008-3-3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986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035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6878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887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989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2189.html

上一篇:超级月亮17日再次出现 亮度比平常高出20%:关注15-18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日本:地震带南移可能触发东海大震 中国: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