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八级大风昨天刮得南京一日两季:4月还有一次强降温

已有 3330 次阅读 2011-4-11 04:5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降温

八级大风昨天刮得南京一日两季:4月还有一次强降温
              杨学祥
    实况:昨天(10日)午后,连云港、徐州、宿迁和盐城已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徐州部分地区瞬时的风力达到8级狂风。江苏省气象台昨天16时50分,针对淮河以北地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而冷空气所到之处,温度直线下降。随着冷空气前锋的逼近,昨天20点前后,南京城区狂风大作。狂风突如其来,几乎没有任何过渡,让人措手不及。当时正在户外的人们感觉到,仿佛就在一瞬间,城市里好像掀起了“沙尘暴”,一天一地全是灰尘,眼睛都睁不开。路边的汽车警报此起彼伏,路边的小树仿佛要被吹断了腰。南京市气象台紧急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南京晚上的平均风力达到6到7级,瞬间的最大风力也达到了8级。直到22点37分,南京市气象台才解除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不仅仅是南京,昨天晚上,沿江苏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八级以上的大风,镇江和常州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雷暴。而昨天下午到晚上,狂风自北向南横扫江苏,这也是今年以来本省出现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大的大风天气。受大风影响,20点时,南京还有22.4℃,到21点时,南京的温度仅有15℃,1个小时之内就降温7℃。
    潮汐组合B对比:2011年4月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56868度,11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气象台预测:明天开始温度将回升到20℃以上。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未来一周,全省多晴天。南京白天的最高温度在20℃以上,不冷不热,气候非常宜人。
    潮汐组合C对比:4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126度,18日为日月大潮,17日为月亮近地潮,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三种天文奇点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八级大风昨天刮得南京一日两季(组图)
2011-04-11 04:06:00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 
中午的气温高,孩子们戏水降温。
 
 
傍晚气温骤降,骑车得捂严实了。
 
  这个双休日,大家提前进入了夏天。不过,从下午开始,8级狂风已经从江苏北部一路“扫荡”到了南京,降温之余还引发了梧桐“毛毛雨”。今天南京的最高温度将下降8℃左右。但毕竟是阳春三月,明天开始,南京的温度将重回20℃,预报一直到周四,全省都是好天气。
  中午地面最高温度29℃
  “抽风的南京天气啊,热得要死,有木有春天哪!!!!”这是在微博上网友们对于昨天“暴暖”创作的“咆哮体”。昨个儿究竟有多热,您只要出门溜达一圈,就会有种“穿越”的感觉。中午在大太阳底下,身上多穿一件都觉得难受,街头很多年轻人都穿上了短袖T恤和裙子。
  经历周六温度的“铺垫”,南京昨天的温度一步步迈向高点。13点到14点之间,位于江宁国家气象基准站的最高温度锁定在了26.9℃,而位于南京市中心鼓楼地区的北极阁观测点,最高温度超过28℃,达到夏天的标准了。南京一些建在水泥地上的自动观测装置,受到太阳直射,测得的最高温度达到29℃。昨天阳光热烈,空气干燥,28℃、29℃和人们的体感差不多。
  昨天的26.9℃,也是南京4月上旬出现的最高温度记录。其实南京4月出现这样一两天短暂的“夏天”,也不算是少见,2004年4月17日,南京也曾出现过29.3℃;2007年的4月20日,南京甚至出现过30.6℃。
  气温已经这么高了,可昨天马路上的公交车开空调的却不多。中午12点30分,记者从华侨路乘坐29路空调车到长江路,车子里人不少,有点闷。驾驶室旁的温度计显示温度已经达到28℃,有乘客已经拿着手中的报纸扇凉。根据《南京市城市公交行业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在气温高于28℃,低于12℃时,空调车应当使用空调”。记者为此咨询了南京市客管处,相关人士解释,此28℃为由天气预报而定。只要天气预报温度达到28℃,空调车必须开空调,“不开的话,市民可以投诉。”
  大风一刮,立马降了7℃
  南方有这样的谚语:“北风不受南风气,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可就在苏南一派“热火朝天”之际,昨天午后,连云港、徐州、宿迁和盐城已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徐州部分地区瞬时的风力达到8级狂风。江苏省气象台昨天16时50分,针对淮河以北地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而冷空气所到之处,温度直线下降。
  随着冷空气前锋的逼近,昨天20点前后,南京城区狂风大作。狂风突如其来,几乎没有任何过渡,让人措手不及。当时正在户外的人们感觉到,仿佛就在一瞬间,城市里好像掀起了“沙尘暴”,一天一地全是灰尘,眼睛都睁不开。路边的汽车警报此起彼伏,路边的小树仿佛要被吹断了腰。南京市气象台紧急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南京晚上的平均风力达到6到7级,瞬间的最大风力也达到了8级。直到22点37分,南京市气象台才解除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不仅仅是南京,昨天晚上,沿江苏南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八级以上的大风,镇江和常州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雷暴。而昨天下午到晚上,狂风自北向南横扫江苏,这也是今年以来本省出现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大的大风天气。受大风影响,20点时,南京还有22.4℃,到21点时,南京的温度仅有15℃,1个小时之内就降温7℃。
  气象专家解释说,在四季中,春天是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大风天气。这是由于春季北方冷空气强度虽然逐渐减弱,但仍不断南下,形成比较强烈的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运动,所以冷锋过境往往造成偏北大风。
  今天最高气温19℃,感觉会比昨天舒服
  从今天起,气温将有所下降,今天降温幅度可能将达到8℃。如果您昨天已经迫不及待地换上了短袖衫,那么今天一定还要加上外套。但今天的温度也并不算低,最高温度仍有19℃左右,加上白天,南京的风力就已经柔和了许多,所以体感比昨天可能还要舒服些。
  最近一段时间,冷空气频繁造访。不过春天的冷空气性子急,来得快去得也快,明天开始温度将回升到20℃以上。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未来一周,全省多晴天。南京白天的最高温度在20℃以上,不冷不热,气候非常宜人。

  刚刚过去的一周,我们经历了降温、升温再降温的过程,好似过山车般的起伏。气象专家解释说,南京其实也是四季分明的,只不过相对于炎热夏天和漫长的冬天来说,春天和秋天相对比较短暂,显得珍贵。
  南京的春天平均也有63天左右,短的时候就50天左右,长的时候也有近80天,其中也会有几天“倒春寒”,也会偶而几天短暂的“夏天”,这都是正常现象。而且大气环流总会让它保持平衡,比如天气突然暴热,之后肯定会有冷空气下来降温;如果突然降温剧烈,那随后升温也会很快。但总的来说,今年3月26日入春后,无论从物候还是气温,都还算是比较正常的。
  本报记者 徐媛园 于丹丹
  作者:徐媛园 于丹丹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
2011年4月潮汐组合: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2011-3-18 08:30
                   2011年4月潮汐组合: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4月是第四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三月强震频发,需要继续关注。
 
    潮汐组合A:2011年4月3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2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2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4月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56868度,11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4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126度,18日为日月大潮,17日为月亮近地潮,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三种天文奇点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4月2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49661度。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潮汐组合E:4月2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潮汐强度变小。
 
    潮汐组合F:4月29日达到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03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分散,潮汐组合个数增多,变化幅度减少,激发突发事件可能性降低,3月的地震高潮持续并减弱,需继续关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368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31731.html

上一篇:海南遭遇60年来最冷3月和潮汐组合、拉尼娜对比
下一篇:与邻为伴:日本在大震后要接受历史教训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吕喆 钟炳 贾利军 张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