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超级月亮的前世今生:特大地震活跃期让数据说话

已有 3685 次阅读 2011-3-25 04:2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地震活跃期, 超级月亮, 特大地震

                 超级月亮的前世今生:特大地震活跃期让数据说话

                                   杨学祥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说,19日(在中国为20日),月球将到达19年来距离地球最近位置,它与地球的距离仅有35万多公里,从地球上观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14%,亮度增加30%,号称“超级月亮”[1]

 

其实,这是一个不完整的中文表述,并没有揭示超级月亮的全部含义。事实上,超级月亮就是我定义的最强潮汐组合:2011320(北京时间)是月亮近地潮、日月大潮(满月或望月)、月亮赤纬角最小值、321春分四大天文特征点的叠加,十分罕见,日、地、月几乎严格地排成一线,不仅地月距离最近,而且月亮亮度最大,日月对地球的潮汐作用也最强。月亮近地潮比月亮远地潮增强35%,日月大潮是日月小潮的3倍,综合作用的强度接近极值。这是不可忽略的[2]

 

在地震频发的今天,“超级月亮”掀起轩然大波,辟谣的文章比造谣的文章还要多。喊“平安无事”和“不相关”最容易、最简单、最没有风险,可是这一次却遇到了大麻烦。

 

中新社纽约324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发布的消息,缅甸东北部地区当地时间324日晚,在相距不到一分钟时间内连续发生两次7级强震,远至泰国曼谷都有震感,但目前此次地震尚无导致海啸的危险。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得数据,第一次7级强震发生在地下约10公里处,而紧随而来的第二次地震则发生在地下230公里处。地震的强烈冲击,导致远离震中800公里外的泰国首都曼谷都有震感,当地不少房屋出现摇晃[3]

 

缅甸发生的7级地震与超级月亮有关吗?最简单的回答是“无关”,但我的回答是有关,因为我有超级月亮激发特大地震的历史数据。

 

美国航天局给出的已发生的超级月亮有四个:1992120200127201013020113192001年中国昆仑山口发生8级地震,2010年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日本发生9级地震。月亮接近地球的宏观趋势激发大震发生,不在超级月亮当日不等于没有作用。一次发生是偶然,二次、三次接连发生也是偶然吗[2]

 

就算这三次也是偶然,我还有40年前的更早数据:

 

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1955年以后,用近代仪器观测到,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根据美国华盛顿和理士满(Richmond)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可用一条折线近似地表示,其转折点各在1957.791961.931965.61。在这些点上加速度的变化是急剧的,但速度是连续的。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1  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准四年周期叠加(杨冬红,杨学祥 2008[4,5]

                                                                             

            近地点                              潮汐强度   厄尔尼诺年(E

              农历   日食  月食         w  s   拉尼那年(L

                                                                              

  1946-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47  1  06   21.5    15                 7   22       ss

1948  1  26   19.3    16                11   26       sss      菲律宾8.2级地震

1949  1  17   10.7    19                15   29       s        L

1950  1  13   13.9    25                 4   18       ww      L

 

1951  1  06   20.8    29                 8   23       s          E

  1952  1  26   20.1    30                12   27       ss         E,特大地震

  1953  1  17    7.0    3            30   15   30       s          E

  1954  1  10   17.8    6      5     19    5   19       ww        L

 

  1955  1  06   16.8    13                 8   24       s          L

  1956  1  26   20.8    14                13   27       ss         L

  1957  1  17    6.3    17                 1   16       ss         E,特大地震

  1958  1  09    7.7    20                 6   20       0          E

                                               

  1959  1  06    4.6    27                 9   25       0        大旱灾

  1960  1  26   17.8    28                14   28       s     大旱灾,特大地震

  1961  1  17    7.0    1                  2   17       sss      大旱灾

  1962  1  08   21.9    3                  6   21       s        大旱灾

 

 1963  1  04   16.2    9     25          10   25       www       E

  1964  1  26    9.3    12    14          15   29       0       E-L特大地震

  1965  1  17    8.5    15                 3   17        sss       L-E

1966  1  08   18.3    17                 7   21        ss         E

 

2003  1  24    6.6   22                    3   18        www

2004  1  20    3.4   29                   22    7        s        特大地震

2005  1  10   18.1   1                    10   25        sss

2006  1  02    6.8   3                    31(上年12)    s          E

 

2007  1  22   20.6   4                    19    3        0          L

2008  1  19   16.5   12                    8   22        0

2009  1  10   18.8   15    26             26   11        ss      

2010  1  02    4.6   18    15       1     15    1        ss       特大地震

                                                                            

注:当日同时发生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为最强潮汐sss,相差一天为较强潮汐ss,相差两天为强潮汐s,相差三天为一般潮汐0,相差四天为弱潮汐w,相差五天为较弱潮汐ww,相差六天以上为最弱潮汐www。特大地震为当年发生9级以上地震。

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17(地球近日点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和较大潮汐形变,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对应潮汐准4年变化周期(见表1[4,5]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1226爆发的印尼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114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我们在2008年指出,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2010年、2014年、201812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3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4,5]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近30年的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得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频发的强震又使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我国著名地震专家郭增建曾经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导致水面降温,由于冷水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

 

2010227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震级未达到9级,2011311日本的9级地震就来补充。

 

科学和信仰不同,科学不会强迫别人一定要相信什么,一切由你的知识和阅历来加以判断。我并不反对心理学家用各种手段抚平心理患者的伤口,这是他们的职责。作为灾害事件的研究者,我也有责任解释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社会的防灾水平。

 

如果我说,要预防2014年前后的特大地震,你相信吗?

 

参考文献

 

1.       19年来最大最亮“超级月亮”。2011-03-20 08:49来源:台湾中视台。http://shehui.v1.cn/sh/2011-3-20/1300582461622.shtml?pg=3

2.       杨学祥。超级月亮的争论:辟谣和造谣。2011-3-24 08:11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705

3.       缅甸东北部1分钟内连发两次7级地震 无海啸危险。20110324 中国新闻网。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miandiandizheng/content-2/detail_2011_03/24/5353431_0.shtml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6.       杨学祥,杨冬红.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2008-5-10 10:39:24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bs/showpost.aspx?id=200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73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387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14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6038.html

上一篇:多伦多部分地区降雪量达15厘米:超级月亮、倒春寒和潮汐组合
下一篇:2011年3月强潮汐使全球地震进入高潮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9 鲍得海 武夷山 金小伟 杨华磊 鲍海飞 钟炳 王英安 侯振宇 XIAODODO007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