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凡亚比可能横穿广东:关注潮汐组合的强化作用

已有 4280 次阅读 2010-9-20 10: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台风

凡亚比可能横穿广东 珠江口6万艘船回港避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07:55  新华网
凡亚比可能横穿广东珠江口6万艘船回港避风
广东惠来县神泉镇澳角村的渔民加紧搬运渔货上岸。新华社 马卡 摄

凡亚比可能横穿广东珠江口6万艘船回港避风
广东渔民加紧搬运渔货上岸防范台风凡亚比。新华社 马卡 摄

凡亚比可能横穿广东珠江口6万艘船回港避风
在台湾高雄市,骑摩托车的市民在强风中艰难前行。新华社

凡亚比可能横穿广东珠江口6万艘船回港避风
台风凡亚比登陆台湾,宜兰大溪渔港出现大风大浪。新华社

  新华网广州9月20日电 (记者吴涛)台风“凡亚比”逼近广东,并将于20日早晨至中午在广东汕尾至福建厦门沿海地区登陆,广东省防总已紧急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广东省防总认为,“凡亚比”有可能横穿广东,粤防洪涝地质灾害形势严峻。

  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卢山说:“预计未来24小时内‘凡亚比’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将于20日早晨到中午以台风的强度在广东省汕尾到福建厦门沿海地区再次登陆,正面袭击粤东地区。”

  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1号强台风“凡亚比”于19日上午8时40分在台湾花莲地区登陆后,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于14时减弱为台风,现已经进入台湾海峡。

  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介绍,“凡亚比”在汕头登陆的可能性最大,登陆时风力可能维持在12级,将对广东省产生严重的影响。

  广东省防总认为,“凡亚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强度大,二次登陆时,“凡亚比”中心风力将维持在12级左右;二是影响范围广,登陆后极可能向西发展,横穿广东省;三是降雨量大,范围广,时间长,广东大部分地区将有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雨,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内涝等次生灾害的防御形势十分严峻。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也于19日15时发布橙色(二级)海浪警报。据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介绍,从19日15时至20日中午,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将有5至7米的巨浪到狂浪,广东东部近海将有3至5米的大到巨浪。

  广东省防总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将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珠江口以东海域特别是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和惠州等市要确保渔船全部回港或就近避风,海上作业人员、鱼排人员全部上岸,并加强水利工程巡查和水库水电站调度。

  据广东省防总统计,截至19日下午18时,珠江口以东地区共62167艘船已回港避风。(完)

http://news.sina.com.cn/c/p/2010-09-20/075521138622.shtml

发生在强潮汐组合期间的台风可能得到增强,希望22日前台风结束。

潮汐组合D:2010年9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7度,9月23日为日月大潮,23日为秋分,太阳潮和月亮潮都在赤道达到最大变化值,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9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0409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45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4846.html

上一篇:忽视“北涝”可能酿成更大的灾害(7):山西遭遇强暴雨
下一篇:未来三天中国中东部将降温:关注22-23日潮汐组合的激发作用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